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传谆

作品数:29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土地利用
  • 6篇生态
  • 6篇生态系统
  • 4篇可视化
  • 4篇可视化分析
  • 4篇集约利用
  • 3篇粤港
  • 3篇粤港澳
  • 3篇土地节约集约
  • 3篇土地节约集约...
  • 3篇农户
  • 3篇节约集约利用
  • 3篇港澳
  • 2篇生态建设
  • 2篇生态退化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湿地
  • 2篇数据挖掘
  • 2篇土地利用分类
  • 2篇土地利用现状

机构

  • 16篇华南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瓦赫宁根大学
  • 3篇瓦格宁根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土地勘测...
  • 2篇国土资源
  • 2篇生态环境部土...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29篇孙传谆
  • 8篇甄霖
  • 7篇杜秉贞
  • 7篇郑新奇
  • 5篇李景刚
  • 5篇李灿
  • 5篇胡洁
  • 5篇王超
  • 3篇吴顺辉
  • 2篇刘小玲
  • 2篇盛文萍
  • 2篇李鹏
  • 2篇张池
  • 1篇刘纪远
  • 1篇匡文慧
  • 1篇刘文超
  • 1篇杨正喜
  • 1篇丁华祥
  • 1篇杜继丰
  • 1篇吕利娜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以甘肃小陇山地区为例被引量:12
2017年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在中国广泛开展的一项重要生态建设工程。本文在构建生态多元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估工程实施的生态成效,对于其进一步决策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遥感、生态系统质量等多源数据融合,采用生态系统宏观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指标的现状和时空变化特征,评估小陇山地区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2000-2010年)实施成效。结果表明:(1)工程实施后,小陇山地区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木林、草地等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大幅度增加,生态系统宏观状况转好,其中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宏观状况转好趋势明显好于长江流域。(2)研究区叶面积指数(LAI)和最大植被覆盖度(FC)在2000-2010年期间的多年变化斜率分别为0.022和0.510,生态系统质量上升趋势明显。其中黄河流域改善程度高于长江流域。(3)2010年研究区固碳量为700.20 t/hm2,相比工程初期的2000年增加了4.69%;工程实施之后的10年间,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呈增长趋势,土壤保持量亦呈增长趋势;就流域而言,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程度均更为明显。
孙传谆甄霖王超胡洁杜秉贞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小陇山
基于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的美丽中国生态建设分区被引量:2
2022年
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美丽中国生态建设优化途径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因地制宜地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区划,提出生态建设分区方案,是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重要路径。目前,生态区划对于新时期系统性生态建设内涵,以及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变化双重背景对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影响的考虑不足。本文通过构建“景观美、服务美、安全美”的三位一体美丽中国生态建设分区的理论框架,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结构、格局、质量、服务、胁迫等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建立美丽中国生态建设分区三级指标体系,以及对生态现状本底和退化程度进行评估的生态建设综合指数和生态退化综合指数。以全国第三级流域为基本单元,基于指标现状特征及生态综合评估结果,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将全国划分为5个一级生态建设区和13类22个二级生态建设区,并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划分出三级生态建设区。分区结果为美丽中国生态建设提供应用支撑。此外,未来生态建设分区的指标构建应当更加注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并进一步耦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双重干扰。
孙传谆李鹏李鹏张昌顺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孙传谆郑新奇邓红蒂左玉强苏航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基于共词分析的元胞自动机理论在土地研究领域中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通过检索CNKI数据总库上有关元胞自动机的文章,提取这些文章的高频关键词,生成共词矩阵,然后在共词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基础上对元胞自动机理论在土地学科领域研究结构、研究热点、存在问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在于综合阐述元胞自动机理论在土地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同时提出CA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一些建议,为从事CA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信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元胞自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中土地领域的研究尚且不是很成熟和完善,首先应当加强动态转换规则和寻找适合研究区参数值的研究,其次在CA的应用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多智能体的研究成果,以提高应用成果的客观性;在CA模拟方法上,应当加强CA与GIS的有效结合,以解决更多基于GIS数据的实际问题,同时更好地让CA模拟实用化。
孙传谆郑新奇吕利娜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共词分析可视化分析
生态建设工程对鄱阳湖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生态建设工程可在很大程度上快速改变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本文以鄱阳湖区域三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手段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区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前(2000年)、后(2013年)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户问卷调查,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j)、土地利用重要性指数(Ci)、林草植被覆盖度(I)指数等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后,鄱阳湖典型村落土地利用程度均呈下降趋势,林草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改善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生态建设工程对鄱阳湖区域典型村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差异明显。其中,退田还湖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相对较高,对综合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盖度影响最大;"一大四小"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也相对较高。单一的"一大四小"工程对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被度的影响较小,但"一大四小"工程与退田还湖工程重合部分使土地利用程度下降,林草植被覆盖度提升。退耕还林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相对较低,其对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大。
孙传谆甄霖王超杜秉贞胡洁李鹏
关键词:农户问卷调查鄱阳湖区域
广东省城市更新绩效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目的:探索广东省21个地市城市更新绩效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设计支点。研究方法:DEA-Malmquist指数,Tobit模型。研究结果:(1)广东省城市更新全要素生产率呈“N”型变化趋势,当前整体绩效水平较低;(2)广东省各地市城市更新绩效空间差异显著,主要由土地利用压力不同导致的规模效率差异所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迥异则是技术进步引致,其根源是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3)生产要素投入、市场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更新绩效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广东省的城市更新政策调整应因城施策,合理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协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政策改进的重要支点。
柯心怡李景刚李灿李灿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DEA-MALMQUIST指数城市更新绩效评价
全域土地整治的“反规划”思路探讨被引量:14
2016年
为应对资源承载趋紧、生态环境约束大和粮食安全等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需求,全域整治成为土地整治内涵功能变化新的特征,也是指导土地整治实践的重要思想和亟待深化探索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全域土地整治概念出发,运用文献整理及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域土地整治突出全地域空间和综合部署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反规划"理念对全域土地整治的指导借鉴作用和关注重点,提出了"反规划"理念下全域整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流程。研究指出,全域土地整治应采用逆向规划方法,通过对全域土地系统与景观生态过程的整体诊断,优先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然后确定土地整治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内容,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该文所阐释的通过反规划途径来营造健康土地环境目的的全域土地整治思路,可为深化土地整治探索,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向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李灿张池孙传谆胡月明
关键词:土地整治反规划全域景观生态
宁夏固原市生物资源消耗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6年
基于"市公顷"生态足迹法,应用2013年土地平均产量核算了固原市4县1区在生产经营(即固原市生产量)、销售产品(即固原市流出量)、购入产品(即固原市流入量)3种组分下的生态足迹,探讨不同地区各种生物资源产品的生态足迹消耗;分析固原市及其区县生态足迹最终的实际消耗量与生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泾源县外,固原市及其3县1区(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和彭阳县)的本地生产是其实际消耗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各区县对生物资源产品生态足迹的消耗表现为泾源县以粮食产品为主,而固原市其他3县1区则以肉蛋奶为主。固原市2013年生物资源生态赤字达0.835 0 hm2·cap^(-1),生态压力指数达2.35,其他区县也都表现为生态赤字,只是生态赤字程度和生态压力各不相同。研究结果揭示出无论是从固原市整体还是从其各个区县来看,固原市的生态环境形势都极为严峻,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合理提升其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
胡洁甄霖刘文超王超杜秉贞孙传谆盛文萍匡文慧
关键词:生物资源生物承载力
黄土高原典型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实证分析被引量:33
2014年
为缓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中国自1999年开始在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育工程。选取甘肃省会宁县为研究区,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统计资料及相关政府报告,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和满意度指数分析法,对典型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种植养殖结构、农户经济收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调查了农牧民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的满意度,旨在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黄土高原典型区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会宁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有4.48%的耕地转换成草地和林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与此同时,农户问卷调查显示,有0.08 hm2·户-1大于25°坡耕地未实施退耕,表明工程实施需要加强监督并及时巩固退耕成果。工程实施后,会宁县谷物、薯类、豆类和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一定增长,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耕地的投入和耕作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由于耕地面积减少,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会宁县政府通过重点发展地膜玉米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近3倍。过去10多年间,会宁县还修建了大量梯田,这也有利于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另外,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会宁县家畜养殖数量有一定增长,但由于自然环境限制和饲草来源不足等原因,养殖规模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连年旱灾导致种植业风险增大,农户环保意识增强,打工收入高等原因,较多农户选择外出打工,使打工收入成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62.69%。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9个方面较为满意,但在就业和收入方面满意度较低,满意度分别为-0.1和-0.2。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典型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一步实施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王超甄霖杜秉贞孙传谆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种养结构农户满意度黄土高原
基于规划方案的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董家口港为例
2011年
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为例,针对港口的土地利用特征,在港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港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工具实现规划方案的港区土地利用数据剥离,采用加权和法进行集约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董家口港区规划方案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得分为95.87,土地利用状况和用地效益的目标得分分别达到94.17和98.77,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反映出董家口港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已经达到集约,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魏海宁郑新奇刘玲玲孙传谆
关键词:董家口港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