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国臣

作品数:56 被引量:27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8篇磁共振
  • 22篇术中磁共振
  • 17篇神经导航
  • 17篇胶质
  • 15篇胶质瘤
  • 13篇手术
  • 13篇成像
  • 9篇切除
  • 9篇外科
  • 9篇高场强
  • 8篇张量成像
  • 8篇弥散
  • 8篇弥散张量
  • 8篇弥散张量成像
  • 7篇内镜
  • 7篇病变
  • 6篇虚拟现实
  • 6篇语言
  • 6篇神经外科
  • 6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5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莱芜钢铁集团...
  • 1篇广州军区卫生...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遵义市红花岗...

作者

  • 56篇孙国臣
  • 42篇许百男
  • 35篇陈晓雷
  • 20篇赵岩
  • 20篇王飞
  • 18篇余新光
  • 16篇王宇博
  • 15篇宋志军
  • 12篇张家墅
  • 11篇侯远征
  • 9篇孙正辉
  • 8篇马晓东
  • 6篇李昉晔
  • 5篇凌至培
  • 5篇潘隆盛
  • 4篇刘磊
  • 4篇徐兴华
  • 4篇王群
  • 4篇张军
  • 3篇周定标

传媒

  • 5篇临床神经外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神...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学教育...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北京医学会神...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0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定位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被引量:58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6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以医院综合式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实现血肿和患者的颅脑外形轮廓的三维可视化。术中以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将三维可视化的血肿和颅脑外形通过手机摄像头与患者的头像实现匹配,可以辅助精准定位血肿的位置,制定优化的穿刺路径。血肿穿刺器穿刺至预设的位置,引导透明的导引器到位,内镜下清除血肿。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以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的体积以及残留血肿的体积。记录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通过虚拟现实联合增强现实帮助血肿定位及穿刺路径设计后,穿刺器及工作鞘组均达到预设的位置,手术时间为(54.0±9.6)min,内镜实际操作时间为(33.0±7.2)min,术中出血量为(80.0±21.5)ml。无术后再出血的病例。术前血肿量为(60.1±22.3)ml,术后残留血肿量为(4.3±2.4)ml,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5.4%。术前GCS评分为(6.7±1.6)分,术后1周为(12.6±1.9)分,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于自发性幕上脑内出血,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方法有助于定位血肿和设计优化的穿刺路径和穿刺靶点,联合神经内镜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的预后。
孙国臣陈晓雷侯远征刘磊张家墅汤浩李翀王鹏徐兴华余新光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虚拟现实
开颅手术中锥体束移位的探讨及应对策略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手术中锥体束的移位情况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74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额、颞及岛叶占位病变的病人,术前及术中应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进行扫描,传入神经导航工作站进行锥体束的追踪描计,并对比术前及术中锥体束的位置。结果锥体束在前后方向方面25例发生向前移位,45例发生向后移位,4例无移位;锥体束在左右方向上32例发生向外移位,38例发生负向移位,4例无移位。结论在颅脑病变切除术中,锥体束的移位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移位的方向及距离不具有可预测性,只有通过术中磁共振实时更新导航才能予以保护。
王宇博马晓东许百男余新光孙国臣赵岩王飞宋志军赵溪梁永平
关键词:锥体束术中磁共振脑移位
术中高场强MRI引导下成人幕上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术中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对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101例成人幕上胶质瘤病人,在术中MRI联合显微镜下功能神经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手术。适时行术中MRI扫描,根据病变切除程度及其新重建的传导束,结束手术或者更新导航计划后继续切除,如此反复直到术者满意。测量手术过程中的肿瘤切除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次术中MRI扫描时,全切除45例;继续切除后,全切除达到74例。第1次术中扫描后切除程度为95.00%(77.81%~99.65%),与继续切除后切除程度98.15%(93.12%~1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肿瘤的中位体积39.68(16.05~58.00)cm^3,手术结束时的中位体积为0.10(0~2.68)cm^3,手术前后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所有病人语言功能正常,仅1例病人肢体肌力小于Ⅳ级。结论术中MRI有助于发现意外残留的肿瘤,通过进一步切除提高病变的切除程度。
孙国臣朱明启陈晓雷侯远征余新光李安民朱儒远李钢周定标许百男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亚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硬膜下血肿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类颅内血肿。其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尚无明确治疗标准。这类血肿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血肿提供了可能。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5年2月-2019年6月11例需要手术的外伤性额颞顶叶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内镜下经小骨窗方式清除血肿(顶结节后方形成一个直径3~3.5 cm小骨窗)。分析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手术时间、内镜工作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等指标。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50.7±18.4)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术前平均血肿体积为(101.02±45.14)mL,术后第2天的CT扫描示无残留血肿,平均血肿清除率100%。颅脑CT提示术前平均中线移位为(11.45±3.66)mm,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至(5.15±1.92)mm(P<0.01),术后1个月中线正常。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切皮到完成缝合的中位时间约35 min;内镜手术时间为20 min;总失血量<50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平均得分为13.18±2.18;术后第1天改善为15±0(P=0.02)。结论本组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取得满意疗效。相较于常规开颅手术,此方法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
伊柯帆刘亚松赵恺刘若愚许百男孙国臣
关键词:内镜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叶血肿
孙国臣
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技术显像弓形束及术中弓形束导航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技术显像弓形束及术中弓形束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85例接受术中磁共振及神经导航辅助治疗的大脑半球肿瘤患者分为左侧大脑半球肿瘤组(n=55)和对照组(n=30),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通过纤维束示踪技术显像弓形束并与神经导航系统整合指导手术,分别于术后2~4周、3~6个月随访患者的弓形束显像及语言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均实现了弓形束的显像,左侧大脑半球肿瘤组患者将三维显像的弓形束图像整合入神经导航系统后通过显微镜下导航指导手术,在术后长期随访中仅4例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结论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技术能够显像弓形束并与术中导航系统整合,改善外科手术对语言功能区肿瘤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最大程度保留语言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赵岩陈晓雷王飞孙国臣王宇博宋志军许百男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神经导航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及功能神经导航切除岛叶胶质瘤
目的由于岛叶毗邻重要的血管和锥体束等重要脑功以结构,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术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本研究目的是评估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在岛叶胶质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术中磁共振引导下的肿瘤切...
许百男陈晓雷余新光孙正辉赵岩王飞孙国臣
文献传递
多模态导航联合术中磁共振在颅内病变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多模态导航联合术中磁共振(iMRI)在颅内病变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至2016年12月共有156例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多模态导航联合术中磁共振辅助下活体组织检查手术。多模态中的代谢信息指导穿刺靶点的选择,功能和结构信息引导穿刺针避开重要结构,术中磁共振用于反馈穿刺部位的准确性及修正错误的穿刺靶点。记录活体组织检查阳性诊断率、术前后神经功能、手术过程参数及手术结果等指标。结果第1次术中扫描修正了7例(4.5%)错误的穿刺点,最后1次扫描证实穿刺靶点准确率为100%,术后病理学诊断阳性率为96.8%(151/156)。尽管术前86(55.1%)例病变紧邻功能区,但活体组织检查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扫描发现6例(3.8%)穿刺部位血肿,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多模态导航与术中磁共振辅助下颅内病变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所帮助。
张家墅陈晓雷王群侯远征孙国臣李昉晔余新光许百男
关键词:神经导航活体组织检查颅内病变
室管膜下区受累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室管膜下区作为成年人脑内最大的神经干细胞集中部位,被认为与胶质瘤的起源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肿瘤与室管膜下区存在接触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更差的临床预后。目的探讨存在室管膜下区受累的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并对其进行随访,获得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分析室管膜下区受累胶质母细胞瘤在影像学上有无特征性表现以及室管膜下区受累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共1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4例,女性80例,65岁以上27例,65岁以下107例。室管膜下区受累组35例(26%),室管膜下区未受累组99例(74%)。室管膜下区受累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肿瘤内较少发生囊变(32.3%vs 51.4%,P=0.045)、肿瘤更易生长跨越中线(94.3%vs 60.6%,P<0.001)、多灶性病变(34.3%vs 8.6%,P=0.003)、肿瘤直径更大[(5.88±1.27)cm vs(3.32±1.62)cm,P<0.001]。室管膜下区受累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13个月vs 25个月)及无进展生存期(7个月vs 17个月)显著低于未受累组(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室管膜下区受累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室管膜下区受累的胶质母细胞瘤MRI中表现出了肿瘤内较少发生囊变、生长更易跨越中线、多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且肿瘤直径更大。室管膜下区受累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若愚刘明航攸娜赵悦伊柯帆赵恺孙国臣许百男
关键词:室管膜下区胶质母细胞瘤影像学特征
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定位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
目的 探讨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技术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 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前所有患者行颅脑CT扫描,以医院PACS系统实现血肿和患者颅脑外形...
孙国臣陈晓雷侯远征刘磊张家墅汤浩高海浩李翀王鹏徐兴华余新光
关键词:内镜血肿清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