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宪

作品数:39 被引量:165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华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4篇文学
  • 11篇文学批评
  • 6篇语言
  • 6篇文学理论
  • 5篇马克思主义文...
  • 4篇言意
  • 4篇国文
  • 3篇代文
  • 3篇语言意识
  • 3篇中国文学
  • 3篇视域
  • 3篇主义
  • 3篇文学观
  • 3篇文学观念
  • 3篇文艺
  • 3篇文艺理论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 3篇马克思主义
  • 3篇国文学

机构

  • 35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文艺报》编...
  • 1篇《文艺研究》...

作者

  • 36篇孙文宪
  • 4篇郭勇
  • 2篇王丹
  • 1篇彭富春
  • 1篇许明
  • 1篇孙津
  • 1篇潘凯雄
  • 1篇贺绍俊
  • 1篇靳大成
  • 1篇张首映
  • 1篇石中华
  • 1篇陈墨
  • 1篇艾士薇
  • 1篇王宁
  • 1篇陈燕谷
  • 1篇钱竞

传媒

  • 5篇华中学术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88
  • 1篇198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言破言”与“能指优势”——论中西文学批评在语言意识上的一个差异被引量:2
2002年
“以言破言”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言说方式之一 ,其源于对不可言说之物表达的需要 ,体现了中国文学解决言意矛盾的一种策略和智慧。现代西方文论、尤其是文本批评 ,则强调文学言说具有“能指优势”的特点 ,突出了文学语言的形式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以言破言”和“能指优势”两种理论的比较 。
孙文宪
关键词:言意矛盾语言意识
艺术世俗化的意义——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批评被引量:28
2004年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批判理论”阐释大众文化 ,而本雅明则致力于探究现代科技怎样改变了艺术作品及其与大众的关系 ;“问题意识”的不同形成了二者在大众文化认识上的差异。本雅明认为技术复制固然使艺术品失去了“灵韵”,却同时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礼仪性 ,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方式和缩小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众文化推进了艺术的世俗化过程 ,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彼岸性而实现了艺术与此岸现实人生的融合。本雅明对艺术世俗化意义的阐述 。
孙文宪
关键词:本雅明阿多诺大众文化灵韵
回到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前提被引量:1
2012年
'回到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基础与前提。这一诉求的意涵包括:一、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自成系统的、有别于一般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二、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必须关注中国现实的同时,还需反思这种中国化的诉求对准确理解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三、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和知识系统中理解经典作家的文学思想,'互文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四、在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特质与特点。五、调整理论研究的知识结构,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知识语境中思考中国形态的发展与建构。
孙文宪
关键词:问题域
文学想象运行机制的探寻——《乡土想象:现代性与文学表意的焦虑》序
2008年
孙文宪
关键词:文学想象文学理论话语焦虑表意乡土
语言转向:从语言学到语言哲学被引量:8
2011年
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嬗变而言,"语言转向"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话题,但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该概念的认识却是含糊不清的。事实上,这一时期西方文论中发生的"语言转向"包括两方面——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二者在知识背景、理论旨趣上的有着显著区别,语言学意义上的转向重在审美的语言形式,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注重语言活动的文化内涵。
孙文宪王丹
关键词:语言转向语言形式语言活动
从言意之辨到言文之争——中国文学批评语言意识的嬗变被引量:1
2010年
在中国文学和文学观念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进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维度。这一点又集中体现在时代命题从"言意之辨"向"言文之争"的转换上。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出发点从言意矛盾到启蒙国民,二是解决方案从立象尽意到言文一致,三是立足点从工具观念到本体意识。语言意识嬗变的得与失,也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深度。
郭勇孙文宪
关键词:言意之辨文学批评语言意识
论马克思主义批评对文学思想内涵的诉求
马克思主义批评是一种有别于现代文学理论的、自成系统文学研究范式。作为一种文学研究范式,其特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知识系统作为研讨文学问题的学理基础;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对象;有自...
孙文宪
文献传递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被引量:7
2012年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在哲学人类学的视域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感觉和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在这一论域中展开的思考,使马克思对审美活动及其意义的阐释有了比西方古典美学更丰富也更深厚的人学内涵和历史内涵。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为指向的美学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也是其阐释文学艺术活动及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文学研究上的这一定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特有的社会/政治批判维度和文学价值观。马克思的文学批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孙文宪
关键词:人类学文学批评理论美学思想
“言文一致”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
2010年
"言文一致"是晚清和"五四"两代知识分子共同关心的文化命题,但他们也显示出内在的差异与分歧。一、文学启蒙是"言文一致"的历史动因。前者借此表达的是民族国家意识,但后者更注重个性意识的释放。二、对汉语的全面反思是"言文一致"的现实起点。前者还是在旧有的规范中创作,后者却创立了现代白话。三、"文学"观念的革新是"言文一致"的实际成果。前者推进了文学观念的转型,但后者才经由现代汉语建立起现代思想文化。
郭勇孙文宪
关键词:言文一致晚清启蒙文学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的美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视域,指出以批判异化劳动为指向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文学批...
孙文宪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