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谦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知识分子
  • 8篇小说
  • 7篇叙事
  • 3篇知识分子小说
  • 3篇作家
  • 2篇叙事伦理
  • 2篇异化
  • 2篇知识
  • 2篇人面桃花
  • 2篇疏离
  • 2篇桃花
  • 2篇文学
  • 2篇喜剧
  • 2篇饥饿
  • 2篇《陆犯焉识》
  • 2篇《人面桃花》
  • 2篇长篇
  • 2篇长篇小说
  • 1篇笛福
  • 1篇电影

机构

  • 17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孙谦
  • 1篇房伟
  • 1篇马兵
  • 1篇乔宏智
  • 1篇张丽军
  • 1篇辛晓伟

传媒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创作与评论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艺术广角
  • 1篇青年记者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扬子江(评论...
  • 1篇百家评论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9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转型期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失重——以阎连科的《风雅颂》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文坛涌现了一批聚焦高校知识分子的小说,如《桃李》、《欲望的旗帜》、《所谓教授》、《教授横飞》等,在这些小说中,象牙塔这个曾经令人无限神往的地方已不再是充满诗意、浪漫的乐土,
孙谦
关键词:知识分子小说《欲望的旗帜》风雅失重叙事
论凸凹《生门》的苦难叙事被引量:1
2019年
苦难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文学中的苦难叙事之所以重要,一方面由于它展现了人类社会在现代历史进程中所遭遇的磨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在与苦难抗争中所显示的精神力量。凸凹的长篇小说《生门》对苦难进行了多维探寻。小说对饥饿造成的生存苦难的书写表达了作家对饥饿与人的权利关系的思考;对人性苦难的书写,体现了作家对苦难本质与人性之恶的反思。谢亭云、翁七妹等女性形象则体现了女性对苦难的独特承受方式以及女性对苦难的救赎。
孙谦
关键词:饥饿
悲剧精神缺失的喜剧镜像——关于转型期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话语的反思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世俗化进程的加剧,知识分子在80年代确立的价值理想遭到无情地嘲弄与瓦解。他们所赖以自我确认的神圣使命、终极关怀等充满悲壮色彩的理想顷刻间化作乌有。在福科、利奥塔等人看来,以“真理与正义之宗师”的身份向公众说话的知识分子已经消失。
孙谦
关键词:知识分子叙事话语悲剧精神镜像喜剧
前度“先锋”今又来——关于先锋作家在新世纪文坛重新出场的研讨被引量:1
2012年
一、余华的重新出场与阅读体验张丽军:从今年马原新作《牛鬼蛇神》的出版,我就察觉到了新世纪以来一个很有趣的现象:1987年《收获》发表了一个试验文学专号,把余华、马原、洪峰的作品列为先锋文学出场,引起国内很大的轰动,时隔二三十年之后,经过一段停顿,(像马原二十年没有写小说,像余华二十多年没有写)先锋派又开始重新出场。2004年格非的《人面桃花》出版,2007年余华的《兄弟》、2009年苏童的《河岸》,然后是2012年马原《牛鬼蛇神》
张丽军马兵房伟孙谦乔宏智计昀辛晓伟
关键词:先锋作家《人面桃花》余华小说集文坛
论陈彦《喜剧》的精神文化内涵
2023年
陈彦长篇小说《喜剧》立足于贺氏父子两代人不同的艺术人生之路展开叙述,对消费时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命运以及个体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探寻。围绕两代人对喜剧艺术的不同体认,小说表达了对喜剧艺术本质的思考及对当代审美庸俗化现象的批判。小说中一系列悲喜交织的人物命运,展现了作家对艺术与人生的辩证思考以及人性复杂性的审视。在美学风格层面,《喜剧》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追求,细节的真实与对小人物的关注是其两个面向,对小人物人性光芒的书写既体现了传统戏剧精神对陈彦小说价值取向的影响,也彰显出作家对民族恒常价值的守护。
孙谦
关键词:精神文化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的流浪主题被引量:1
2014年
流浪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而刺瞎双目流浪终生。荷马的《奥德修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等作品通过描写流浪者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彰显出人类的智慧与勇气。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宗法制的国度,人们养成了安土重迁的习性。文学中的流浪者形象总是有其特定的身份特征。与其他阶层相比,知识分子与流浪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不解之缘。
孙谦
关键词:菲尔丁俄狄浦斯笛福本真状态
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的空间叙事被引量:3
2014年
空间作为人类感知世界、把握世界的重要向度,既是社会权力运作的基础,也凭借其强大的生产功能不断形塑着身处其中的个体。本文以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为例,围绕主人公陆焉识生活的三个主要空间——美国、西北监狱与家,论述了空间与知识、权力、自由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空间之于知识分子精神成长的意义,以此体察严歌苓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境遇的审视与书写。
孙谦
关键词:《陆犯焉识》空间叙事权力知识分子
出走·异化·疏离——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被引量:9
2014年
当先锋作家们纷纷从形式主义高地撤退并转向现实时,格非十年磨一剑的“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却将目光投向了百年中国的乌托邦历程。在广袤的历史空间中,三部曲建构了一个历史的阐释者与“话语讲述的年代”和“讲述话语的年代”之间无限对话的过程,
孙谦
关键词:知识分子形象疏离异化出走《人面桃花》
偶遇·蜕变·爱情——解读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女性生命话语被引量:2
2014年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长篇小说一方面呈现了百年中国的乌托邦历程,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并以偶遇、蜕变与爱情为中心建构起女性的生命话语。偶遇既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也将女性的命运推至历史无意识领域,揭示出她们受压抑的情感与心灵真实;三部曲中的女性从革命生活向个人心灵生活的回归,显示出女性精神的深层蜕变;女性爱情的不圆满某种程度上象征了人类乌托邦理想的破灭。由此,格非完成了对现代历史境遇中女性生存意义的追问。
孙谦
精神的空洞与乏力的回归——从《陆犯焉识》到《归来》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集视、听、编、导、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电影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天然的联系.其中,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尤为亲近.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崛起,文学作品与电影的联姻更是成为文化界欲说还休的话题.在众多电影人中,张艺谋关于文学的电影改编道路颇耐人寻味.从《红高粱》(1987)、《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1993)、《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4)、《有话好好说》(1996)、《我的父亲母亲》(1999)到《幸福时光》(2000),张艺谋每部叫座又叫好的电影都是改编自文学作品.而他远离文学后拍出的商业巨片《英雄》、《十面埋伏》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除了视觉的盛宴外,能让人回味的东西实在少之又少.
孙谦
关键词:商业片故事片电影改编电影文学《陆犯焉识》《归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