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鹏举

作品数:43 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土地利用
  • 10篇耕地
  • 9篇生态
  • 4篇农村
  • 3篇土地整理
  • 3篇农村居民
  • 3篇建设用地
  • 3篇耕地保护
  • 3篇城市
  • 3篇村居
  • 2篇生态服务
  • 2篇土地复垦
  • 2篇土地利用总体
  • 2篇土地资源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农村居民点整...
  • 2篇农田
  • 2篇主体功能区
  • 2篇主体功能区规...
  • 2篇熵权

机构

  • 36篇甘肃农业大学
  • 35篇国土资源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定西地区旱农...
  • 1篇甘肃省国土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0篇孙鹏举
  • 17篇刘学录
  • 5篇张晋
  • 4篇陈富
  • 3篇焦晓西
  • 3篇郑拥军
  • 2篇石培基
  • 2篇陈英
  • 2篇盖艾鸿
  • 2篇吴静
  • 2篇张军
  • 2篇赵瑞茂
  • 2篇胡科
  • 2篇周卫东
  • 1篇杜娟
  • 1篇潘竟虎
  • 1篇周芳
  • 1篇蔡立群
  • 1篇刘惠娟
  • 1篇王亮

传媒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科技与信...
  • 2篇甘肃农业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经济与管...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宅基地使用调查——以山东省沂水县孟母村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典型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使用中普遍存在"一户多宅"、"私下流转"、"宅基地有偿使用"等一系列现象,提出在农村宅基地使用中应逐步开展登记发证工作,逐步实施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完善宅基地流转机制的政策建议。
赵瑞茂孙鹏举韩玉萍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
基于灰色模型GM(1,1)的兰州市耕地动态变化预测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了灰色理论建模原理和模型参数辨识方法,以兰州市1997~2005年耕地数据为基础和平台,探讨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兰州市耕地面积在未来十几年内仍将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将逼近警戒线,耕地保护形势相当严峻。因此保护耕地资源,坚持理性发展,理性规划,做到开发与利用并举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陈富孙鹏举刘学录张小静
关键词:耕地GM(1,1)模型
天祝高寒草原生态服务价值损益研究
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功能中直接或间接获取的利益的货币价值化.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人类一切福利的源泉,它...
邸利孙鹏举傅志娥赵军吴静
基于景观指数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
2015年
在分析传统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的基础上,考虑从农村居民点斑块自身特征出发,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测算研究区域的综合景观格局指数并依次进整理分区的研究。
王亮王亮
关键词:景观指数
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的甘肃省耕地保护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目的: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甘肃省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探讨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保障的途径。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指出甘肃省的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于甘肃省水土条件好的绿洲、河谷川地、盆地,耕地分布比较集中。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将使甘肃省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然后通过分析甘肃省耕地变化趋势、耕地减少流向和建设用地的现状,提出甘肃省耕地保护途径。研究结果:甘肃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的实施,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只占一小部分;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比较粗放,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过高。研究结论:适当安排生态退耕,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有针对性的扩大重点开发区的土地供给,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开发复垦。
孙鹏举胡科石培基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
张掖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生态效益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根据张掖市实际情况和6个典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了7个指标的权重和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效益分值.结果表明:对生态效益有重要影响程度的是灌溉保证率和植被覆盖率,山丹县大马营乡楼庄等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在6个项目中最高,得分为29.38.项目实施后,除民乐县三堡镇下吾旗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生态效益比实施前降低,其他5个项目生态效益均比实施前的得到提高.为了提高生态效益,可以通过栽植防护林,使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和防风能力将得到提高,对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灾害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大力发展衬砌渠道输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姜雨辰孙鹏举刘学录闫志明杨欢
关键词:生态效益熵权法基本农田
兰州市耕地与基本农田利用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1997~2005年全市耕地净减数量为19142.62hm^2,年均净减少2126.96hm^2。为了确保兰州市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结合模型计算,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对策:积极推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完善治理整顿制度及监督、监测机制;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研究制定非公益性建设占用耕地的机制;协调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关系等。
陈富孙鹏举刘学录张小静张晋焦晓西
关键词:耕地基本农田
榆中县耕地破碎化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耕地破碎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阻碍农业机械的采用,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削弱了农民对土地长期投入的积极性,同时对耕地保护带来影响。文章通过对榆中县耕地破碎化的现状分析,总结产生耕地破碎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为遏制耕地破碎化和进一步保护耕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林军维孙鹏举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保护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兰州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从2000年~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由13.0230亩增加至68.0925亩,人均生态承载力由5.5410亩减少至5.3865亩,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也由8.1390亩上升到63.3525亩。从兰州市近几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可知,目前兰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安文渊孙鹏举
关键词:生态足迹模型土地利用
临夏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测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方法】根据临夏州2001—2008年统计资料,设计适合临夏州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模型,对临夏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临夏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度从0.49上升为0.90,总体经历了土地利用滞后型勉强耦合发展模式到土地利用滞后型初级、中级耦合发展模式再到生态环境滞后型良好耦合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二者逐渐在趋向良好耦合发展的轨迹。【结论】基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评价模型,对定量评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耦合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可信度,有利于对区域土地利用是否科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周卫东孙鹏举刘学录
关键词:临夏州土地利用生态环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