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淑琴

作品数:50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病理
  • 15篇细胞
  • 12篇肉瘤
  • 12篇肿瘤
  • 10篇临床病理
  • 8篇骨肿瘤
  • 6篇临床病理分析
  • 6篇免疫
  • 6篇病理分析
  • 5篇多媒体
  • 5篇黏膜
  • 5篇胃黏膜
  • 5篇骨肉瘤
  • 4篇多媒体技术
  • 4篇组织化学
  • 4篇细胞瘤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教学
  • 4篇恶性

机构

  • 33篇北京积水潭医...
  • 16篇石家庄职业技...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创伤骨...

作者

  • 49篇孟淑琴
  • 12篇孙晓淇
  • 11篇黄啸原
  • 10篇丁宜
  • 9篇宫丽华
  • 8篇刘宝岳
  • 7篇田萌萌
  • 5篇蓝宇
  • 5篇何凤
  • 4篇席越
  • 3篇张铭
  • 2篇毕五蝉
  • 2篇李兰
  • 2篇梁静坤
  • 2篇刘芬
  • 1篇裴京哲
  • 1篇陈磊
  • 1篇黄霞
  • 1篇李淳
  • 1篇丁易

传媒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石家庄职业技...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成人教育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2014中华...
  • 1篇汽车维修
  • 1篇计算机光盘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汽车技术
  • 1篇煤矿机械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控制电器触点接触可靠性试验装置
2011年
讨论了一种用于交直流触点可靠性试验的装置,该装置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控制主机,试验装置可以同时控制16台试品线圈通断电操作,可以同时监测64对触头的接触和打开情况。试品、负载均交直流兼容,对于试品的每一次操作,试验装置可以监测试品的吸合时间和释放时间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监测试品的触头是否接触良好。如果有试品发生失效,试验装置可以记录存储失效发生时的试验数据,试验的数据是不会因为关机或断电而丢失,介绍了试验装置的性能、软硬件结构。
王薇孟淑琴张俊霞
关键词:触点可靠性
自体和异体滑膜内外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比较自体和异体滑膜内肌腱 (intrasynovial tendon,IT )及滑膜外肌腱 (extrasynovialtendon,ET)作鞘管内移植后两者愈合过程和粘连的异同。方法 应用兔新鲜自体和深低温冻存的异体趾深屈肌腱 (IT)、腓骨长肌腱 (ET) ,分别移植于兔左后肢第二趾 (IT)、四趾 (ET)鞘管内修复趾深屈肌腱缺损。自体、异体组各 2 1只兔。术后 10天、3、6周取两组移植腱及对侧正常腱作组织学观察 ;术后 4、8周取材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两组 IT移植后粘连轻 ,而两组 ET移植后粘连明显 ,滑动功能差于 IT移植(F =14.10 ,P <0 .0 1)。术后 8周时异体移植腱的最大抗断裂载荷值低于自体移植腱 (F =10 .11,P <0 .0 1)。结论 鞘管内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后均有供腱的组织特异性 ,两者 IT移植后滑动功能均优于 ET组。异体肌腱 (IT、ET)移植后的愈合过程慢于自体移植组。
陈祥圣王澍寰胡溱张友乐孟淑琴
关键词:自体移植异体移植肌腱移植
p63蛋白在骨巨细胞瘤穿刺活检及大体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p63蛋白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39例(观察组),非骨巨细胞瘤患者1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穿刺活检及大体标本中p6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观察组p63蛋白的表达模式。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穿刺活检标本中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30/39)、7.1%(1/14),P<0.01;大体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36/39)7、.1%(1/14),P<0.01。观察组36例大体标本阳性者p63呈弥漫着色者17例(47.2%),其穿刺标本均为阳性;灶片状着色者19例(52.8%),其穿刺标本中13例为阳性(68.4%)。结论骨巨细胞瘤的穿刺活检和术后大体标本p63表达情况均有助于诊断,由于p63存在灶片状表达模式,故穿刺活检标本的敏感性略低。
田萌萌孙晓淇孟淑琴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P6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1994年
通过对48例骶骨脊索瘤的临床、X线平片和病理形态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脊索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骶骨脊索瘤外科切除后80%病例可以治愈,其复发率为30%,10%病例反复手术反复复发,最后迫于带瘤生存;文章又对14例复发的骶骨脊索瘤的病理形态做重点分析,发现它的侵袭性、局部复发与远隔转移并不决定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认为脊索瘤是局部侵袭性极强,切除后容易复发和也有远隔转移的低度恶性肿瘤。
李盛美毕五蝉孟淑琴张清徐万鹏
关键词:骶骨脊索瘤骨肿瘤病理
长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长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长骨内生软骨瘤26例,原发性软骨肉瘤35例,对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6例内生软骨瘤患者(股骨18例,肱骨5例,胫骨、腓骨和桡骨各1例)年龄9~51岁,平均31岁,男女之比为2∶1。35例软骨肉瘤患者(股骨22例,胫骨3例,肱骨7例,尺骨1例,腓骨2例),年龄26~77岁,平均47岁,男女之比为2∶3;病理学分级Ⅰ级20例,Ⅱ级14例,Ⅲ级1例。组织学上,长骨的Ⅱ级和Ⅲ级软骨肉瘤通过组织形态不难诊断,而Ⅰ级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组织形态相似,鉴别较困难。软骨肉瘤多伴有疼痛,影像学可见髓腔侵犯、皮质破坏或软组织包块;组织学可见软骨浸润、包绕宿主骨,浸润皮质或进入软组织。结论长骨的Ⅰ级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的鉴别应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宫丽华钱占华刘宝岳孟淑琴黄啸原
关键词:骨肿瘤内生软骨瘤软骨肉瘤
重复取皮技术在儿童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为了减少再取皮,提高剥脱皮肤利用率,作者对23例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患者,采用表皮层及带有部分表皮层的真皮层双层反取皮后重新植于创面,并对带有部分表皮层的真皮层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带有部分表皮层的真皮层与表皮层成活后无差异,仅是带有部分表皮层的真皮层成活时间稍长。作者认为,这样可成倍使用可利用的剥脱皮,从而免除取健侧肢体皮肤及由此带来的不美观。随访效果满意。
俞志涛范源王玉琨王承武孟淑琴席越
关键词:皮肤剥脱伤皮肤移植
骨的恶性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骨的恶性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3例恶性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恶性巨细胞瘤中原发性恶性巨细胞瘤6例,发病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39.5岁。复发后继发性恶性巨细胞瘤7例,发病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6.7岁。6例原发性恶性巨细胞瘤除可见到骨巨细胞瘤区域外,还可见到高度恶性的梭形细胞肉瘤区域,7例继发性恶性巨细胞瘤其原发性肿瘤均为骨巨细胞瘤,而复发性肿瘤则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肉瘤形态。结论诊断恶性巨细胞瘤时需将临床、影像及病理结合,并除外其他肉瘤如富含巨细胞的骨肉瘤、富含巨细胞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宫丽华孙晓淇孟淑琴黄啸原
关键词:骨肿瘤巨细胞瘤
手足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手足短管状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手足短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204例,年龄6~72岁(平均34岁),高峰年龄20~40岁,女:男约为2:1。其中指骨166例,掌骨34例,足趾骨4例。原发性软骨肉瘤2例,均发生于指骨,年龄分别为52岁、76岁,男女各1例。对上述病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病理学特征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观察。结果手足短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临床多无症状,影像学呈现膨胀性的骨破坏,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软骨组织伴不同程度黏液变、钙化及细胞轻度非典型性,未见浸润骨及软组织。软骨肉瘤临床多伴有疼痛,影像学可见皮质破坏、软组织包块形成。2例病理组织学分级均为II级,其肿瘤细胞较内生软骨瘤更为丰富,非典型性及黏液变显著,可见肿瘤性软骨浸润宿主骨、侵破皮质进入软组织。结论手足短管状骨以内生软骨瘤多见,尽管组织学具有非典型特征,但其呈现"软骨岛"结构及为宿主骨小梁包绕的生长方式与软骨肉瘤的浸润性生长不同,手足短管状骨软骨肉瘤罕见,其组织学显示显著的恶性特征,二者诊断时应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宫丽华孙晓淇田萌萌孟淑琴黄啸原
关键词:骨肿瘤内生软骨瘤软骨肉瘤
骨内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诊断及与其他黏液性骨肿瘤的鉴别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骨内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骨内AAM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将其与1例软组织AAM、1例黏液样软骨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1例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2例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round cellliposarcoma,ML/RCL)及4例肌内黏液瘤(intramuscularmyxoma,I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镜下骨内AAM由稀疏排列的细胞及富含黏液的水肿性间质组成,细胞呈星形或梭形,部分细胞呈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核小,梭形,细胞间可见疏松排列的纤细红染的胶原成分,胶原间可见大小不等扩张的血管,局部可见肿瘤浸润骨皮质进入周围肌肉组织。免疫表型:所有肿瘤组织均表达vimentin,骨内AAM与软组织AAM尚表达SMA、actin,未检测到ER、PR的表达,软组织AAM表达PR及CD34,两者均未检测到desmin的表达。黏液样软骨肉瘤及黏液性脂肪肉瘤尚表达S-100,黏液纤维肉瘤及肌内黏液瘤尚表达CD68。结论骨内AAM罕见,诊断时应结合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与其他含黏液的肿瘤相鉴别。
宫丽华孙晓淇孟淑琴刘宝岳黄啸原
关键词:骨肿瘤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免疫表型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ghrelin水平的影响(摘要)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慢性反复发作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对F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甚少,目前对FD患者的治疗无确切疗效的手段.为了...
何凤蓝宇毋睿涵孟淑琴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炎症GHRELIN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