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冬青

作品数:50 被引量:400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4篇中医
  • 10篇抑郁
  • 10篇证候
  • 10篇中医证
  • 10篇中医证候
  • 8篇抑郁症
  • 8篇症状
  • 8篇精神分裂症
  • 8篇分裂症
  • 8篇辨治
  • 7篇精神症
  • 7篇精神症状
  • 6篇证候要素
  • 6篇神藏
  • 6篇双相
  • 6篇双相情感障碍
  • 6篇情感障碍
  • 6篇精神类疾病
  • 6篇疾病
  • 5篇学术思想

机构

  • 46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朝阳区...
  • 4篇北京脑重大疾...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无锡市精神卫...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沈阳市精神卫...
  • 2篇西安市精神卫...
  • 2篇北京市鼓楼中...
  • 2篇唐山市第五医...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北京安定医院

作者

  • 50篇尹冬青
  • 37篇贾竑晓
  • 7篇朱虹
  • 7篇田金洲
  • 7篇冯秀杰
  • 6篇时晶
  • 6篇庄红艳
  • 5篇马辛
  • 5篇苗迎春
  • 5篇李那永
  • 5篇周方
  • 5篇徐春燕
  • 4篇刘辉
  • 4篇汪卫东
  • 3篇王群松
  • 3篇刘杰
  • 2篇刘玉莲
  • 2篇房萌
  • 2篇朱虹
  • 2篇李雪

传媒

  • 7篇中华中医药学...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医教育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现代中医临床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业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神志病学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被引量:1
2016年
中医神志病学是运用中医理论研究神志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相对于中医内科学来讲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作为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在理论、疾病名称的应用、辨证方法、治疗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不利于中医神志病教材的编写。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给予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中医神志病教材的编写提供帮助。
贾竑晓尹冬青
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被引量:49
2013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ICD-10版(F32)《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17例抑郁症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侯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抑郁症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脾、气虚、气郁、痰浊、阴虚、肾、内火。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六位的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覆盖全部病例的88.3%。抑郁症证素组合形式8种,单证形式前三位的为肝、脾、气虚,两证组合形态前三位的为肝、脾和气虚、脾和气郁、肝;三证组合形态前三位的为气郁、脾、肝和气虚、脾、肝和气郁、气虚、肝;而四证组合以气郁、气虚、肝、脾最多见。结论:抑郁症的核心病位为肝,与脾、肾、心密切相关,而气郁、气虚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肝郁脾虚为抑郁症的主要证候,抑郁症以虚实夹杂证多见,虚性病理因素不容忽视。
徐春燕田金洲时晶苗迎春冯秀杰贾竑晓马辛尹冬青李那永
关键词: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证候要素证候分型
“脉象预测”与抑郁症及其复发的关系探讨
2013年
文章分析了脉象与心理疾病的关系,讨论了脉象对疾病的诊断及预测的作用,明确了抑郁症的脉象特征,提出了脉象预测抑郁症复发的可能性,为以脉象为依托建立抑郁症复发风险评定量表提供理论支持。
尹冬青田金洲时晶马辛苗迎春贾竑晓冯秀杰汪卫东李那永徐春燕
关键词:抑郁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及量化分级标准专家共识被引量:7
2022年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紧张、担忧、恐惧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一项对36086名受访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1]发现,我国城市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率为5.3%。本病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完全缓解率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2-3],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4-5]。西药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症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贾竑晓李雪尹冬青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精神疾患完全缓解率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
抑郁症相关情绪疾病中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古代文献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探讨郁证的中医证候要素与症状的相关性,为规范郁证证候特征文献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华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检索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余部,检索词包括"郁证"、"百合病"、"脏燥"、"梅核气",经统计分析找出与上述病证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51篇文献的内容(851条原文),2873个症状,规范后185个症状,18个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与症状的相关性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气滞与情绪抑郁、烦躁、吞酸、胁肋胀痛等相关;气虚与悲伤欲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胆怯易惊等相关;血虚与健忘、失眠、头痛、头晕等相关;内火与悲伤欲哭、乏力、烦躁、口苦等相关;痰与悲伤欲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咽中异物感等相关;肝与烦躁、口干、情绪抑郁、头晕等相关;脾与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乏力、倦怠等相关;心与胆怯易惊、健忘、哭笑无常、失眠等相关;肾与乏力、口干、小便不利、肢体酸软等相关。结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郁证证候特征与目前大多数医家对郁证的认识基本相符,古代文献中对郁证的论述可为当代研究抑郁症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帮助。
李那永田金洲时晶苗迎春龙子戈马辛汪卫东贾竑晓冯秀杰尹冬青徐春燕
关键词:郁证中医证候要素症状
浅谈象思维模式在中医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被引量:5
2018年
中医学不同于西医学,二者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临床教学中不能完全照搬西医的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中医的临床思维模式。象思维模式是中医原创的思维模式,是训练中医临床必备的思维模式,中医精神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一模式,以象思维为核心从中医病名、精神疾病常见精神症状以及具体疾病的辨证模式等方面探讨象思维模式在中医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精神科临床教学提供方法。
尹冬青贾竑晓
关键词:中医教育临床教学
唑吡坦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唑吡坦致神经精神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新型催眠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并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院上报的6例唑吡坦致神经精神系统ADR的病例,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ADR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进行分析,探讨唑吡坦导致神经精神系统ADR的特点。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服用唑吡坦后,患者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ADR。多数患者服药当晚即出现ADR、仅1例遗忘ADR发生在服药后第5天。ADR的临床表现方面,包括次日清晨不能回忆夜间的反常行为,意识不清楚等。患者出现ADR后,停药并换用其他镇静催眠药等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唑吡坦所致神经精神系统ADR中,谵妄及可疑谵妄占比较大。在正常日剂量使用时仍有发生ADR的可能。服用唑吡坦后,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神经精神系统ADR,在治疗初期,尤其是服药当晚,应密切观察ADR发生情况。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药品适应证,保障用药安全。
庄红艳臧彦楠刘珊珊刘珊珊刘珊珊尹冬青房萌
关键词:唑吡坦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医体质类型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据TESS评分,将住院治疗过程中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较重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等效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轻的114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不同体质总体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P<0.05);血瘀质、气郁质在研究组中的分布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χ2=4.56、4.24,P<0.05);血瘀质、气郁质与TESS总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5、0.29,P<0.01);血瘀质与TESS心血管系统分量表得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31,P<0.01);气郁质与TESS自主神经系统分量表得分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14,P<0.05)。结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血瘀质、气郁质两种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血瘀质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气郁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于迎于迎庄红艳尹冬青杜渐杨静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中医体质
五形人体形类型与抗精神病药致锥体外系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五形人体形类型与抗精神病药致锥体外系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精神病患者119例为不良反应组,应用等效剂量药物治疗未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精神病患者114例,为无不良反应组,采用自拟五形人体形量表进行体形判定,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进行锥体外系反应的严重程度评定。结果:无不良反应组与不良反应组之间不同体形间总体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χ~2=16.55,P<0.01);木形之人在不良反应组中的分布明显多于在无不良反应组中的分布(χ~2=9.28,P<0.01);不良反应组5种不同体形的RSESE得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2.94,P<0.05);无不良反应组5种不同体形的RSESE得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组中木形之人的RSESE得分均值明显高于土形之人、火形之人的RSESE得分(P<0.05)。结论:木形之人更容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且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后严重程度最高。
庄红艳尹冬青尹冬青于迎杜渐
关键词:锥体外系反应体形
中医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目前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采用现代医学治疗,临床常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辨证论治该疾病可很好的控制住患儿的临床症状,获得较好的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拟通过梳理该病的病因病机,对该疾病进行分型辨证,从而较为系统地探讨该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庄红艳刘杰刘杰冯秀杰尹冬青
关键词:中医药物疗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