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小健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急性
  • 5篇梗死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耐药
  • 4篇耐药性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急性脑梗死患...
  • 4篇干细胞
  • 3篇血管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体外
  • 3篇自体外周血
  • 3篇癫痫

机构

  • 2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22篇尹小健
  • 13篇赵斌
  • 7篇邢永前
  • 5篇皇甫长梅
  • 5篇刘洲
  • 4篇郑华
  • 3篇夏绪刚
  • 3篇蔡施霞
  • 3篇李克深
  • 3篇姚华国
  • 3篇黄迪南
  • 3篇陈小江
  • 2篇佟琳
  • 2篇陈煜森
  • 2篇贾真
  • 2篇张媛莉
  • 2篇林湛
  • 2篇林智君
  • 2篇崔理立
  • 1篇许志恩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16例的体会被引量:3
2000年
尹小健郑华邢永前
关键词:血浆置换神经免疫性疾病疗效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 ,MS)的疗效。 方法 :68例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组 3 6例 (甲强组 ) ;地塞米松治疗组 3 2例 (地米组 )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出院时的EDSS评分虽都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甲强组于治疗 7d后EDSS评分明显较地米组低 (P <0 .0 5 ) ,甲强组的平均住院日也明显较地米组短 (P <0 .0 5 ) ,痤疮、肥胖等副作用也少 (P <0 .0 5 )。结论 :甲强组比起地米组更能早期迅速地改善多发性硬化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体征 ,从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缩短住院日 ,且副作用少。
尹小健邢永前赵斌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甲泼尼龙
ICU低钾血症患者高浓度静脉补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高浓度深静脉微泵补钾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6例合并低钾血症的危重患者(排除补钾开始前连续3小时每小时尿量<30ml/h,补钾开始前出现急性肺水肿或中心静脉压超过12cmH2O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补钾浓度分别为1341mmol/L(相当于10%的氯化钾溶液)和53.64mmol/L(相当于0.4%的氯化钾溶液),补钾速度治疗组为6ml/h,对照组在保持中心静脉压不超过12cmH2O的条件下单位时间补钾量尽量保持与治疗组相同。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心电图变化、中心静脉压,血钾正常停止补钾。结果两组补钾前、后血钾浓度、补钾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补钾液体量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高钾血症、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肾功能对补钾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高浓度深静脉微泵补钾治疗危重低钾血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对合并急性肾损伤但无少尿或无尿的低钾血症患者也可在严密监测下行高浓度深静脉微泵补钾治疗。
皇甫长梅尹小健蔡施霞姚华国
关键词:低钾血症高浓度钾微量泵危重病
急性脑血管病变时一氧化氮含量动态监测及其意义的系列研究
夏绪刚邢永前郑华尹小健陈小江赵斌黄迪南陈富嫦巫志明
该系列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及急性脑血栓形成、TIA有关,缺血早期NO可能起保护作用,后期可能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该研究为防止脑血管病的发展或减轻病情,降低病残率以及对今后在脑缺血的...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梗死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及其与神经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损伤等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年龄、性别组成具有均衡性的正常人各40例,分别在发病后或入组后第3、7、10、14天取肝素抗凝血,采用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8-细胞百分率;同时用适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Fugl-M eyer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脑梗死发病后2 w内随着病程的增加,CD34+CD38-细胞水平;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CD34+CD38-细胞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两性间及不同年龄患者CD34+CD38-细胞水平均无差别。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在病程2 w内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较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很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尹小健赵斌邢永前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脑梗死流式细胞仪
23例多系统萎缩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结果分为3类型。(1)16例橄榄体桥小脑萎缩(OPCA)中,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者10例,脑的CT或MRI可见桥脑、橄榄体、小脑萎缩明显,可伴大脑等部位萎缩;(2)3例Shy-Drager综合征(SDS),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者2例,1例误诊为多发脑梗塞,脑MRI壳核T2低信号改变;(3)4例纹状体-黑质变性(SND)首发症状均为锥体外系表现而误诊为帕金森病。脑MRI示壳核可有T1低T2高信号改变。结论:MSA是一组神经系统多部位变性综合征,各型早期各具特点,其中SDS、SND较易误诊;
尹小健郑华许志恩邢永前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MSA影像学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SAH患者在病程第1~3天、第7~10天和第3周脑脊液中NO和丙二醛(MDA)含量,部分病例于病程第2周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于病程第7~10天显著降低(P<0.01),至第3周含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病初(P<0.05);经DSA证实有脑血管痉挛的3例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患者同时期含量;而MDA含量变化与此相反,第7~10天含量最高,至第3周降至病初水平。结论SAH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降低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关。
夏绪刚尹小健邢永前陈小江黄迪南
关键词:一氧化氮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34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关系。方法分别采取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法(ELISA)动态测定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后第3、7、10、14天外周血CD34...
尹小健皇甫长梅赵斌
文献传递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估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对脑梗死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原则。对脑梗死后 1个月病人 ,随机服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及肠溶阿司匹林或单服肠溶阿司匹林 ,每日各 2片 ,共 2个月 ,每月随诊 1次 ,以巴氏指数 (BI)、长谷川量表 (HDS)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  10 2例最终完成 2个月随访 ,其中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加肠溶阿司匹林组 5 3例 ,肠溶阿司匹林组 49例。巴氏指数在治疗后第 1个月、第 2个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加肠溶阿司匹林组均优于肠溶阿司匹林组 (P <0 .0 5 )。长谷川痴呆量表第 1个月无显著性差异 ,而治疗第 2个月优于肠溶阿司匹林组 (P <0 .0 5 )。加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 ,另一组为 4.1% ,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胃灼热 ,但并不影响继续治疗。
王志海尹小健林常青
关键词: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脑梗死
115例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研究脑卒中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脑出血46例 ,脑梗死 6 9例 ,正常对照 2 1例。患者分别在起病 3d内及 2周时采集血标本。血清NSE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 (SSS)标准进行。结果 脑梗死、脑出血组 3d内及起病 2周时血清NS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为P <0 .0 0 1) ,并与SSS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脑卒中早期血清NSE明显升高 ,血清NSE与SSS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邢永前王义刚赵斌黄迪南陈小江夏绪刚郑华韩陈保张俊徽尹小健侯敢梁学标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卒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