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云娇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东北红豆杉
  • 1篇休眠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特性
  • 1篇生物合成
  • 1篇胚发育
  • 1篇种胚
  • 1篇种胚发育
  • 1篇紫杉
  • 1篇紫杉醇
  • 1篇茉莉酸
  • 1篇茉莉酸甲酯
  • 1篇红豆杉
  • 1篇RT-PCR...
  • 1篇变温
  • 1篇层积
  • 1篇层积过程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廖云娇
  • 2篇董学会
  • 2篇李雪
  • 1篇陈小文
  • 1篇段留生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变温层积过程中东北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和胚形态的变化被引量:18
2010年
用昼夜变温(20℃/10℃)-低温(4℃)、暖温(20℃)-低温(4℃)和低温(10℃)-低温(4℃)层积两阶段处理方法,研究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东北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层积6个月后种胚长度和宽度分别由层积前的1.52和0.47 mm,增加到1.95和0.61 mm;昼夜变温-低温层积后种子可溶性糖含量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层积前;粗脂肪含量比层积前减少了3.8%;脱氢酶(TTC)活性持续增加,层积10个月后达到层积前的2倍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在昼夜变温层积阶段下降,低温层积阶段上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昼夜变温层积过程中变化不大,而低温层积后ATP水平显著增加,达到层积前的3.9倍。昼夜变温-低温层积的种子裂口率为11.4%,出苗率为14.7%,显著高于暖温和低温处理,说明昼夜变温-低温处理效果优于暖温-低温和低温-低温处理。
廖云娇李雪董学会
关键词:东北红豆杉休眠种胚发育生理生化特性
RT-PCR法探讨茉莉酸甲酯对Tazol生物合成的影响
本试验应用HPLC法测定了茉莉酸甲酯(MJ)处理后,东北红豆杉叶片中紫杉醇含量的变化,并运用RT-PCR技术检测了紫杉醇生物合成7个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MJ在处理后第20天,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7种关键酶基因...
陈小文董学会段留生廖云娇李雪
关键词:紫杉醇生物合成茉莉酸甲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