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维CT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加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57例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加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5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57例,在三维CT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及钉棒系统矫形术。术中行C臂透视检查螺钉位置准确性,记录手术时间、每枚螺钉平均置钉时间,测量手术前后Cobb’s角,术后3d行置钉节段三维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率。结果:共植入椎弓根螺钉408枚,其中375枚为Ⅰ级螺钉(准确率92%)。平均手术时间为190min(150~210min),平均每枚螺钉置钉时间4.8min(3.2~9min)。术中平均总出血量550mL(350~1 200mL)。术后Cobb’s角平均矫正角度38.2°(15.2~47°),矫正率平均为67.6%(40%~72%)。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8.5个月(12~60个月),无内固定物移位、断裂等并发症以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结论:三维CT导航技术能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提供立体实时解剖信息,以便制定最优手术计划,使置钉更加准确安全,从而提高矫形效果。
- 陈晓明廖军刘云陈前芬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三维CT椎弓根钉
- 顶椎VCD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弯
-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顶椎VCD截骨、长节段钉棒矫形固定和自体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
- 陈前芬肖增明江华李剑陈晓明廖军
- 关键词: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截骨
- 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内良性肿瘤5例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诊断、治疗膝关节内良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检查和治疗膝关节内良性肿瘤5例,其中3例为滑膜血管瘤,2例为后关节囊腱鞘巨细胞瘤。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32.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屈伸活动恢复良好,最后一次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术前详细查体结合膝关节MRI有助于提高关节内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镜下手术切除关节内良性肿瘤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的有效方法 。
- 罗高斌吴昊廖军肖增明
- 关键词:膝关节良性肿瘤关节镜
- 铜死亡相关lncRNA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及免疫途径
- 2024年
- 目的:鉴定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并利用其构建模型预测骨肉瘤(OS)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从TARGET数据库下载OS患者的RNA-seq数据以及相关临床资料。从相关研究报告中获取铜死亡相关基因集。使用共表达分析以及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出OS生存相关的铜死亡相关lncRNA。在LASSO-Cox回归构建OS预后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评估模型效能。利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探讨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模型评分与OS中信号通路的关系。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不同风险组OS患者的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通过ESTIMATE算法,推测OS患者肿瘤样本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实验验证4个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85例OS患者中,与10个铜死亡相关RNA共表达的lncRNA共有374个。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鉴定出62个与OS患者预后相关的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共识聚类分析发现OS患者具有2种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表达模式,并且2种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表达模式的患者预后有显著差异。采用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预后模型。t-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显示,1年、3年和5年的AUC值分别为0.78、0.83和0.85,并且高、低风险组间的K-M生存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GSEA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B淋巴细胞活化以及阳性T淋巴细胞选择在高风险组中富集。GO与KEGG富集分析发现,不同风险组中肿瘤相关通路在呈现差异。在3种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细胞系中验证了预后模型中的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表达水平。结论:铜死亡相关lncRNA与O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基于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准确预测OS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铜死亡相关的lncR
- 廖军冯彦斌席德双宗少晖
-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模型
-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2008年5月对13例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为P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生物可吸收螺钉挤压固定术。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39个月,平均26个月,Lyshlom评分由术前(45.23±3.45)分提高到(85.54±4.41)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自体四股腘绳肌单束重建PCL创伤小,定位准确,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 罗高斌吴昊廖军肖增明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镜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化脓性感染22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和置管持续灌洗治疗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疗效。方法22例膝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用关节镜清除病灶、清理滑膜及置管灌洗引流,术后持续被动活动(CPM)康复治疗。结果2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根据膝关节Noyes功能评分,优18例,良3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及持续灌洗引流术治疗膝关节化脓感染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罗高斌吴昊廖军肖增明
- 关键词: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镜膝关节手术
- 经皮内镜后路腰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E-PLIF或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围手术期情况及中短期疗效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PLIF组的住院天数、术后卧床天数、术中失血量均少于MIS-TLIF组,但总费用、手术时长均多于MIS-TLIF组(P<0.05)。在术后1周,PE-PLIF组的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MISTLIF组,在术后1周及术后1、3月,PE-PLIF组的腰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腰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管矢状径、改良MacNab疗效、椎间融合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适的适应症下,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面,PE-PLIF与MIS-TLIF具有相似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在术后3个月内,PE-PLIF组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MIS-TLIF组。
- 廖军宗少晖陈晓明程立维
- 关键词:微创手术经皮内镜腰椎管狭窄症
-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复合骨折126例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复合骨折的疗效。方法髋臼复合骨折患者126例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和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术治疗。术后与随访X 线片均按 Matta标准评价,功能结果按Merled′Aubigne标准评价。结果本组1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580±60) ml,手术时间为(106±32) min,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和固定物进入关节。126例患者均获随访0.3~10.0年,平均6.5年。术后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断钉或断板、骨折不愈合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术后2~3 d X线评价:优85例,占67.5%;良20例,占15.9%;中18例,占14.3%;差3例,占2.4%。末次随访功能评价:优98例,良10例,中15例,差3例,优良率85.7%。末次随访X线评价:优92例,良15例,中16例,差3例,优良率84.9%。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复合骨折术野好、易于复位、疗效满意。
- 陈前芬李剑宫德峰陈晓明吴昊廖军
- 关键词:髋臼骨折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重建钢板
-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治疗臀肌挛缩症50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92髋)臀肌挛缩症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射频汽化技术切割、松解挛缩的臀部肌肉及筋膜和冷凝止血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8个月。结果:患者术后以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的影响为评价标准,优4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6%。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操作安全、疗效可靠、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并且无明显手术瘢痕,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 罗高斌廖军吴昊肖增明
- 关键词:关节镜臀肌挛缩症微创手术
- 关节镜引导下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引导下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对18例(31髋)经临床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ficat分期Ⅰ~Ⅲ期)行关节镜引导下髓芯减压、死骨刮除、植骨术。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54个月,平均32.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76.45±6.02)分提高到术后(84.10±8.4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8,P=0.000)。结论:关节镜引导下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定位准确、清除坏死骨彻底,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优点,能够延缓股骨头坏死进程,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 罗高斌廖军吴昊肖增明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关节镜髓芯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