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大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生物降解
  • 5篇锶磷灰石
  • 5篇降解
  • 4篇缺损
  • 4篇颌骨
  • 4篇颌骨缺损
  • 4篇骨缺损
  • 4篇骨引导
  • 3篇细胞
  • 2篇修复颌骨缺损
  • 2篇疏松性
  • 2篇种植体
  • 2篇外科
  • 2篇骨内
  • 2篇骨内种植
  • 2篇骨内种植体
  • 2篇骨整合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上海生物材料...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作者

  • 12篇廖大鹏
  • 9篇周正炎
  • 5篇顾云峰
  • 4篇陈德敏
  • 3篇陆卫青
  • 3篇季振威
  • 2篇宫苹
  • 2篇陈守平
  • 1篇陈超
  • 1篇丁国伟
  • 1篇唐华
  • 1篇魏娜
  • 1篇汪成孝
  • 1篇欧国敏
  • 1篇周慧峰
  • 1篇谭震

传媒

  • 3篇口腔颌面外科...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6只 ,另取同龄健康新西兰雌兔 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在各兔胫骨内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 ,对骨质疏松症组中的 1组予以地塞米松治疗。种植体植入 2周、4周和 8周后分别获取各组标本 2个 ,行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测 ,观察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结果 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在植入 4周时有较大差异 ,由高到低依次为 :正常组 >地塞米松组 >骨质疏松症组 ,但 8周时差异不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的骨整合有促进作用。
陆卫青季振威陈守平周正炎廖大鹏
关键词:地塞米松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骨整合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将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从人骨髓血中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MSC),经体外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MSC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并能被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建立了骨髓MSC体外分离、培养的体系,探讨了骨髓MSC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MSC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打下了基础。
陆卫青廖大鹏季振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成骨细胞
锶磷灰石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00年
目的 用不同浓度的锶磷灰石 (Sr-HAP)植入动物体内 ,观察该材料的生物学反应 ,为其临床应用作前期研究。方法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3组 ,双侧下颌角均造成 6mm× 12mm× 4mm的缺损 ,用不同浓度 ( 10 % ,5 % ,0 % )的含锶羟磷灰石块分别予以修复 ,术后 1月 ,3月 ,6月时随机处死一组分别进行尸解、四环素荧光标记、定量组织学观察以评估其生物性能。结果 锶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未引起感染和排斥反应 ,术后材料降解早 ,新生骨大量进入材料间隙 ,其成骨量明显较纯羟基磷灰石为多 ,且统计学上有差异 ,5 %的锶磷灰石烧结体内新生骨成熟度较 10 %者为高 ,但统计学上未显示出成骨量的差异 ,术后 3月时锶磷灰石周边出现强而亮的黄色荧光环 ,术后 6月时荧光环仍未消退。结论  ( 1)锶磷灰石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 ,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骨诱导性。 ( 2 )锶元素浓度并非是影响总成骨量的关键因素 ,总成骨量可能主要与生物降解的程度大小有关。 ( 3)锶的存在不但提高了新骨的总生成量 。
廖大鹏周正炎顾云峰陈德敏
关键词:锶磷灰石生物降解骨引导下颌骨缺损
锶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以不同含锶量的锶磷灰石 (Sr HAP)植入动物体内 ,进行各项生物学测试 ,为该材料的临床实际应用作前期研究。方法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3组 ,双侧下颌角均造成约 6mm×12mm× 4mm的缺损 ,用 10 %、5 %、0 %的Sr HAP分别予以修复 ,于 1、3、6个月时随机处死一组分别进行尸解、光镜、扫描电镜、四环素荧光标记、定量组织学观察。结果 锶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无感染和排斥反应 ,术后材料的部分降解早 ,有部分诱导成骨现象 ,5 %和 10 %的锶磷灰石成骨量与纯羟基磷灰石 (0 % )比较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而 5 %与 10 %的锶磷灰石成骨量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锶磷灰石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 ,并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骨诱导性 ,锶的存在提高了新骨的总生成量 ,延长了新骨生成的总体时间和高峰期。②锶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率和合适的生物降解速率 。
顾云峰廖大鹏周正炎周慧峰陈德敏
关键词:磷灰石生物降解骨引导骨缺损
hbF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种植体周骨界面形成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质粒载体pDC316bFGF-IREs-EGFP,将bFGF基因转移至MSCs中,再移植到种植体周围,为寻找一种新的促进种植体周骨界面形成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BM-MSCs,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pDC316bFGF-IREs-EGFP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犬骨髓源MSCs。再将其与藻酸钙凝胶复合移植到种植体周围,4周后通过大体、放射线、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缺损再生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再生速度明显快于未转染bFGF的MSCs移植组。讨论和结论:pDC316bFGF-IREs-EGFP转染的MSCs可以提高骨形成的效率,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谭震陈超宫苹欧国敏汪成孝魏娜唐华廖大鹏
关键词:骨组织再生
羟基磷灰石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9
2000年
廖大鹏周正炎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颅颌面外科
组织工程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口腔种植学和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两门学科,随着这两门学科的交叉发展,将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学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目前组织工程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廖大鹏宫苹
关键词:口腔种植
锶磷灰石颌骨缺损修复的骨定量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以不同含锶量的锶磷灰石 (SrHAP)植入动物体内 ,进行材料 -骨界面骨形成定量组织学的观察分析 ,初步探讨该材料的生物理化性能。方法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3组 ,双侧下颌角均造成约 6mm×12mm× 4mm的缺损 ,用 10 % ,5 % ,0 %的SrHAP分别予以修复 ,于 1月 ,3月 ,6月时随机处死一组取材做病理切片 ,通过定量组织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5 %和 10 %的锶磷灰石成骨量与纯羟基磷灰石 (0 % )比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而 5 %与 10 %的锶磷灰石成骨量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锶的浓度与修复材料成骨活性之间并非成简单的正比关系 ,而是有一峰值的曲线关系。生物降解率是影响新生骨量的关键因素 ,锶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率和合适的生物降解速率 。
廖大鹏顾云峰周正炎陈德敏
关键词:锶磷灰石生物降解颌骨缺损
锶磷灰石生物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锶磷灰石是一种新型的磷灰石类陶瓷 ,本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初步探讨其在生物体内的一些特性 ,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3组 ,双侧下颌角均造成约 6mm× 12mm× 4mm的缺损 ,用不同浓度 (10 % ,5 % ,0 )的锶磷灰石修复 ,术后 1月 ,3月 ,6月时随机处死 1组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病理、核素扫描 (发射计算机断层术分析 ) ,评价其生物学性能。结果 :锶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所致感染和排斥反应均较轻 ,组织切片上反映随材料的降解 ,新生骨大量长入现象比羟磷灰石更为明显 ,且周边软组织内有部分成骨现象 ,X线片上显示随时间的延长 ,材料和骨之间的密合度逐渐增加 ,6月时已几乎融为一体 ,同时锶磷灰石修复侧较羟磷灰石修复侧核素浓聚现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锶磷灰石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 ,能提高新骨生成量 ,具有更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
廖大鹏周正炎顾云峰陈德敏
关键词:锶磷灰石生物降解骨引导
造釉细胞瘤治疗进展被引量:19
2000年
廖大鹏周正炎
关键词:造釉细胞瘤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