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志恒

作品数:15 被引量:38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污染
  • 4篇珠三角
  • 4篇空气污染
  • 3篇气象
  • 3篇焚烧
  • 3篇边界层
  • 3篇META分析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气象条件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 2篇垃圾
  • 2篇垃圾焚烧
  • 2篇O3
  • 2篇层结
  • 2篇臭氧
  • 2篇臭氧污染
  • 1篇氮氧化物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暨南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15篇廖志恒
  • 14篇范绍佳
  • 7篇吴兑
  • 6篇孙家仁
  • 3篇任明忠
  • 3篇吴蒙
  • 2篇刘建
  • 1篇李浩文
  • 1篇周健
  • 1篇樊琦
  • 1篇邓涛
  • 1篇周健
  • 1篇黄娟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2014年P...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5
  • 8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垃圾焚烧厂排放重金属Pb的吸入性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引入CALPUFF模式模拟某市多个垃圾焚烧厂排放重金属Pb浓度的空间分布,进而对Pb的吸入性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受局地气象条件及地形等影响,Pb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及地形依赖性特征.秋冬季扩散范围较大,地面浓度高值区位于西南部,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分别为7.9×10-3和7.0×10-3μg/m3,春夏季扩散范围相对较小,浓度高值出现在中部,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5.4×10-3和7.5×10-3μg/m3.各季节健康风险分布与地面质量浓度分布一致,儿童的暴露风险是成人的近2倍,成年男性暴露风险比女性稍高,但均远低于USEPA推荐的非致癌风险参考值,风险增量不及背景浓度下风险值的4%.
廖志恒任明忠孙家仁范绍佳吴兑
关键词:垃圾焚烧PB健康风险评估
珠三角边界层风温结构及其对空气质量影响观测研究
边界层风温结构是影响大气输送扩散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掌握城市群地区的边界层风温结构及其对空气质量影响规律,对城市群地区空气污染成因分析、科学制定空气污染控制与空气质量改善对策有重要意义.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三...
范绍佳吴蒙李浩文廖志恒
关键词:珠三角
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统计分析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012年监测结果报告,探讨了珠三角地区多年SO、NO、O和PM等污染物多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内空气污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月,区域空气质量...
廖志恒孙家仁范绍佳吴兑任明忠
关键词: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珠三角
文献传递
2013年10月长株潭城市群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30
2014年
2013年10月21~31日长株潭城市群经历了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利用地面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综合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与大气环流、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HYSPLIT4模式,分析了此次过程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输送路径.结果表明,过程前期(21~26日),污染物缓慢积累,过程后期(27~31日),PM2.5、CO、NO2等焚烧特征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秸秆焚烧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是后期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火点监测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过程前期气流主要流经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方向的安徽、湖北等地,流经地区火点分布较少,后期气流主要流经长株潭城市群东南方向的江西等地,流经地区火点分布较多.高压均压场背景环流导致的稳定大气层结、南北冷暖气流对峙造成的地面静小风,是长株潭城市群污染过程发展、维持和加强的重要条件,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廖志恒范绍佳黄娟孙家仁
关键词:稳定层结秸秆焚烧长株潭城市群
珠三角地区日最大混合层高度及其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大气混合层高度是影响大气扩散的主要因子之一,其对空气质量评估与污染物的存储量及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利用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珠三角地区香港(沿海站点)和清远(内陆站点)气象探空数据,采用干绝热曲线法估算代表大气垂直方向上大气混合能力的最大混合层高度,探讨沿海与内陆地区混合层高度的差异性,并将最大混合层高度估算值与地面观测的污染物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沿海与内陆地区的混合层变化具有典型局地特征,沿海日最大混合层高度普遍低于内陆,两地平均高度分别为982m和1198m。区域混合层高度的空间差异性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其中温度日较差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海洋水体的气温调节作用,沿海地区温度日较差较小,因此混合层发展相对较低。珠三角地区各污染物浓度与混合层高度的相关性有较大差异,其中以CO为代表的一次污染物与混合层高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以O3为代表的二次污染物与混合层高度间则呈显著正相关,而颗粒物作为多源性污染物(既有一次排放,又有二次生成),其与混合层高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廖志恒许欣祺谢洁岚周学思范绍佳
关键词:空气污染
珠三角地区O3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
通过检索国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利用Meta分析方法提炼出综合暴露-反应系数,再采用相对危险度模型并基于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的O3浓度数据,对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O3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结...
廖志恒范绍佳孙家仁
关键词:臭氧污染META分析
文献传递
珠三角东部沿海地区近地层风特征及风速外推研究
精确的近地层风特征分析对于风能评估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亚湾铁塔数据研究了珠三角东部沿海地区近地层风特征,并探讨了不同的风切变系数在风速外推中的效果。结果表明,珠三角东部沿海地区近地层主导风为东南风,风速年变化不大,日...
廖志恒张萌范绍佳
关键词:近地层大气稳定度
文献传递
基于粤港珠三角空气监控网的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2012年监测报告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地区SO2、NO2、O3和PM10浓度的年、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7年来,珠三角地区SO2、...
廖志恒孙家仁范绍佳吴兑任明忠周健
关键词: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环境保护
文献传递
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70
2017年
利用2012年中国气象局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O_3、NO_x逐时浓度数据,广州观象台逐时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风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2年O_3前体物(NO_x)以及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O_3和NO_x均表现出单峰结构的月变化特征,且分别于10月和3月达到峰值,为(104.9±68.0)μg/m^3,(131.1±122.1)μg/m^3.O_3的日变化为单峰分布,午后的浓度较高,而NO_x浓度于早晚高峰有增加,且夜间浓度高于白天.NO_x对O_3有显著的滴定作用,O_3浓度随着NO_x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下降.高温低湿条件有利于O_3的形成.与NO_x类似,O_3浓度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以指数形式相应的增大和减小.当珠三角地区受偏西风控制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高,而当珠三角地区盛行偏北风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低,且该方向所对应的NO_x浓度最高,表明广州城区的NO_x对O_3的滴定作用显著.珠三角地区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关键性因子主要为20~40μg/m^3的NO_x浓度,高于27°C的气温,低于55%的相对湿度以及受偏西风控制.分析发现10月份O_3的形成主要受VOCs控制,且烯烃的O_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为69%,而烷烃和芳香烃的贡献分别为15%、16%.
刘建吴兑范绍佳廖志恒邓涛
关键词:臭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气象因子珠江三角洲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O3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近地面O3对人体健康有显著影响。通过检索国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对O3暴露-反应系数进行Meta分析,得到综合的暴露-反应系数后,采用相对危险度模型,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的O3浓度数据,对2006012年...
廖志恒范绍佳
关键词:O3META分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