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雯君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荧光
  • 3篇荧光蛋白
  • 3篇增殖
  • 3篇体外
  • 3篇可溶性
  • 2篇诱导细胞
  • 2篇融合基因
  • 2篇人干细胞因子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淋巴细胞增殖
  • 2篇绿色荧光
  • 2篇绿色荧光蛋白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11篇廖雯君
  • 10篇沈关心
  • 7篇朱慧芬
  • 5篇王国华
  • 4篇邵静芳
  • 3篇杨敬
  • 3篇邱文洪
  • 3篇雷萍
  • 3篇郭凯文
  • 3篇张悦
  • 2篇张金元
  • 2篇吴雄文
  • 1篇朱惠芬
  • 1篇余冰
  • 1篇周新荣
  • 1篇陈祥胜
  • 1篇戴红
  • 1篇虞涛
  • 1篇龚非力
  • 1篇刘静

传媒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染不同基因的NIT细胞体外抗细胞毒T细胞杀伤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转染FADD缺失突变体(FADDdel)和WeelHu/GFP的胰岛β细胞株(NIT细胞)抵抗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分泌胰岛素与细胞增殖所受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测量转染WeelHu基因的NIT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胰岛素水平及观察其增殖速度。将分别转染空载体pUC-pIC、pCMV和转染pFADDdel、pCMV-WeelHu、pCMV-WeelHu/GFP的NIT细胞与活化的淋巴细胞共培养,利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淋巴细胞对NIT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转染weelHu基因与未转染的NIT细胞胰岛素的分泌和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转染pCMV-WeelHu/GFP或pCMV-WeelHu的NIT细胞其抗淋巴细胞杀伤能力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的NIT细胞(P〈0.01),表达weelHu或WeelHu/GFP融合蛋白的胰岛细胞之间抗凋亡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FADDdel在低剂量效靶比时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P〈0.05),但在高剂量效靶比时与转染空载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达WeelHu或FADDdel的胰岛细胞可抵抗T细胞的杀伤,且对胰岛素的分泌及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
廖雯君周新荣周华蓉雷萍王敏刘静文雪黄鹤朱慧芬沈关心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质类FADD
小鼠PDL1-Red2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效应
2008年
目的:小鼠跨膜型PD-L1与红色荧光蛋白(R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与鉴定,及其效应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载体,脂质体转染NIT细胞株,以流式细胞术(FCM)和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以FCM测定脾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融合基因在转染的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呈膜分布,转染PD-L1/pDsRed2-N1的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PD-L1/pDsRed2-N1融合蛋白中分子标签未影响PD-L1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结论:PD-L1与DsRed2融合基因载体构建成功,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廖雯君孙晶朱慧芬张金元沈关心
关键词:PD-L1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
小鼠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g在小鼠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效应研究
2003年
目的 获得mICoS-Ig基因修饰的小鼠DC,分析表达产物mICOS-Ig对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转染方法将mICOS-Ig表达载体转入小鼠DC,通过ELISA法检测转染小鼠DC 60和96 h以及稳定表达的培养上清;观察mICOS-Ig对同种混合细胞培养反应的影响。结果 ELISA法检测证明将mICOS-Ig表达载体转入小鼠DC,获得瞬时表达及稳定表达,mICOS-Ig可抑制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率达40%,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获得了稳定表达mICOS-Ig融合蛋白的小鼠DC,mICOS-Ig表达产物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
王国华李曼君廖雯君朱慧芬张悦邵静芳沈关心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转染
可溶性mPDL1-hIgGFc表达载体构建、表达及对诱导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研究背景:PD-1(Programmed death 1)是B7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分子量为55 KD,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PDL1(B7-H1)和PDL2(B7-DC)是PD-1的两个配体,均定位于人染色体9p24....
杨敬廖雯君王国华何峰蓉朱惠芬戴红周玮吴雄文张金元沈关心
文献传递
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生物学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探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胞毒活性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毒活性及T细胞凋亡。结果表明,IL-10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和特异性CTL细胞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修饰的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而未修饰的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强;IL-10和修饰的DC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可见,稳定表达IL-10的DC,对T细胞增殖和对胞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细胞凋亡。
郭凯文邱文洪朱慧芬廖雯君邵静芳龚非力沈关心
关键词:IL-10凋亡
可溶性人干细胞因子与EGFP融合基因的构建及真核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可溶性人干细胞因子 (SCF)膜外活性区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载体 ,电穿孔转染CHO K1细胞株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融合蛋白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活性。结果 融合基因在瞬时转染的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 ,并分泌至上清 ,且SCF EGFP融合蛋白中分子标签EGFP未影响可溶性人SCF膜外活性区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结论 可溶性人干细胞因子与EGFP融合基因载体构建成功 ,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为进一步研究SCF对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雷萍虞涛余柏林朱慧芬赵晓平廖雯君张悦邵静芳杨静沈关心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
hIL-10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hIL 10修饰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hIL 10基因修饰或未修饰DC腹腔注射C5 7BL 6致敏小鼠 ,以致敏或未致敏C5 7BL 6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未修饰DC细胞及修饰DC为刺激细胞 ,共培养 6天 ,MTT检测细胞增殖 ,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 :hIL 10对未修饰DC致敏或未致敏小鼠的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IL 10修饰DC诱导不同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低于未修饰DC细胞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hIL 10修饰DC对不同组小鼠CTL细胞毒活性具有抵抗作用。结论 :hIL 10修饰的DC诱导同种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显著降低和对CTL胞毒活性抵抗。
邱文洪郭凯文朱慧芬廖雯君王国华沈关心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细胞毒活性
双顺反子载体pWISG的构建和共表达
2006年
雷萍余冰廖雯君朱慧芬邵静芳沈关心
关键词:双顺反子共表达造血细胞生长因子造血干细胞人干细胞因子造血祖细胞
CH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CTL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G/CTLA4Ig转入DC。采用ELISA和SDS-PAGE鉴定转染质粒pG/CTLA4Ig的DC培养上清。以C57BL/6小鼠的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以未修饰的DC及修饰的DC作为刺激细胞,共培养6 d,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乳酸脱氢酶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毒活性及T细胞凋亡。结果:CTLA4Ig融合蛋白和修饰的DC,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而未修饰的DC可显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TLA4Ig融合蛋白和修饰的DC,对特异性CTL的细胞毒活性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可诱导T细胞凋亡。结论:稳定表达CTLA4Ig融合蛋白的DC,对T细胞增殖和对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细胞凋亡。
邱文洪郭凯文张悦杨敬王国华廖雯君沈关心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TLA4IG乳酸脱氢酶凋亡
乙肝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含量测定结果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ELISA三种方法同时检测346例患者血清标本,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6例患者血清HBsAg含量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结果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陈祥胜廖雯君
关键词:HBSAG乙肝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