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弓毅谷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受体
  • 3篇佝偻病
  • 3篇基因
  • 3篇教学
  • 3篇儿科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受体基因多态...
  • 2篇维生素D受体...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25-羟维生...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型教学
  • 1篇新型教学模式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第一...
  • 3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甘肃省妇幼保...

作者

  • 12篇弓毅谷
  • 8篇李宇宁
  • 5篇李玉梅
  • 3篇陶仲宾
  • 3篇安彩霞
  • 2篇李卫国
  • 2篇张维华
  • 2篇李湘津
  • 2篇张兴道
  • 1篇李博文
  • 1篇周丽
  • 1篇金玉
  • 1篇姜莉
  • 1篇张明荣
  • 1篇杨学梅
  • 1篇刘丽君
  • 1篇曹长青
  • 1篇曹长青
  • 1篇康曦光
  • 1篇张治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佝偻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_3相关性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1~3岁佝偻病患儿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与佝偻病相关性,初步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在佝偻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组(佝偻病患儿)62例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儿童)6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两组之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比较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4.1ng/mLvs16.1±6.9ng/mL;P<0.05)。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病例组FF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53%vs25%),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221,P<0.05),病例组F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vs57%),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1,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与佝偻病有相关性,提示其在佝偻病遗传易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弓毅谷李宇宁张维华刘丽君康曦光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25-羟维生素D3儿童
对“师带徒”教学模式的反思及新型教学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
安彩霞李玉梅弓毅谷张兴道李宇宁
关键词:儿科PBL教学模式
神经纤维瘤1型
2022年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1型(NF1)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11岁儿童,全身散在咖啡色斑11年,皮下结节2年。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NF1基因上发现一个杂合无义变异c.5594T>A,该变异使1865位密码子由编码亮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该变异为首次报道。结论:NF1基因c.5594T>A(p.L1865*)杂合无义突变是本例患儿的致病变异,该患儿需长期随访。
马姣陈钰波弓毅谷刘辉丽李宇宁
关键词:基因变异
从儿科教学团队谈临床教学管理
弓毅谷李玉梅安彩霞
婴儿勒-雪氏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4年
患儿,女,7个月,因“反复皮疹、皮肤黏膜溃疡3月余,呼吸急促、咳嗽、腹泻、发热4d”收住院。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躯干部反复皮疹,偶尔四肢及手足心可累及,未引起家属重视,
安彩霞李玉梅弓毅谷李湘津沈小花
关键词:勒-雪氏病文献复习婴儿反复皮疹呼吸急促躯干部
421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对42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行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鉴定系统及全自动VITEK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读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结果 421例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32株,其中G+球菌80株(34.5%),G-杆菌133株(57.3%),真菌19株(8.5%).G+球菌中肺炎链球菌居首位,占53.1%.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27.8%.真菌主要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52.6%.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较敏感(>80%),对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9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90%),对头孢他啶等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较高耐药性(>50%).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较敏感(>80%).结论 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谱以G-杆菌为主,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G+球菌以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常用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
姜莉李宇宁弓毅谷张治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敏感性
儿科实施PBL教学过程中实习医生对医患沟通的认识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PBL教学过程中儿科实习医生对医患沟通的认识,分析儿科医学生在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培养儿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方法:儿科医学生在PBL教学中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操作技能训练等临床实践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不同组间在讨论病情、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患矛盾时互换角色,对医患沟通进行认识和体会。结果:儿科医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目前常见的医患矛盾,并能够提出应对措施。结论:PBL教学增进了儿科实习医生对医患沟通的充分认识,对儿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李玉梅安彩霞张兴道弓毅谷张明荣
关键词:儿科PBL实习医生医患沟通
佝偻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3>相关性
目的:研究1-3岁佝偻病患儿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与佝偻病相关性,初步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Ⅰ位点在佝偻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病例组(佝偻病患儿)62例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儿童)60例,用ELI...
弓毅谷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基因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文献传递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至12~24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全身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生长发育延迟发生率(分别RR=0.73,95%CI:0.61~0.89;RR=0.70,95%CI:0.54~0.93);选择性头部或全身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脑瘫发生率(分别RR=0.65,95%CI:0.46~0.94;RR=0.67,95%CI:0.52~0.86)。1个随访至6~7岁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治疗降低了病死率及死亡/严重伤残合并发生率(P〈0.05)。亚低温治疗组窦性心动过缓、血小板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而心律失常、低血压、血栓或出血、低血钾、脓毒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HIE患儿随访至12~24月龄时其疗效明显,但其对患儿儿童期的影响尚待深入研究。该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耐受性好。
曹长青李宇宁杨学梅弓毅谷王芳李卫国
关键词:亚低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ETA分析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2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硬膜下积液分为积液组(76例)和对照组(53例),对比两组患儿基础资料、临床特征、病原学分析结果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硬膜下积液的相关因素。结果积液组发热、前囟饱满、意识障碍症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培养和脑脊液菌培养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积液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红蛋白和脑脊液糖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Hcy、CRP、PCT、脑脊液蛋白高表达和前囟饱满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结论高炎症反应、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以及前囟饱满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硬膜下积液有关,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曹长青李宇宁李玉梅李博文陶仲宾弓毅谷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婴幼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