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万巧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代谢
  • 5篇质谱
  • 5篇质谱法
  • 5篇色谱
  • 5篇气相色谱
  • 5篇相色谱
  • 4篇气相
  • 3篇代谢病
  • 3篇代谢组学
  • 3篇新生儿
  • 3篇遗传代谢
  • 3篇高危
  • 3篇传代
  • 2篇血症
  • 2篇遗传代谢病
  • 2篇遗传性
  • 2篇酸血症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气相色谱-质...

机构

  • 11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张万巧
  • 9篇封志纯
  • 4篇闫磊
  • 3篇彭薇
  • 2篇赵文利
  • 2篇周丽
  • 2篇杨梅
  • 2篇王志刚
  • 2篇陈洪清
  • 2篇刘海洪
  • 2篇王艳
  • 2篇杨尧
  • 1篇杨常栓
  • 1篇许靖
  • 1篇花少栋
  • 1篇何玺玉
  • 1篇刘敬
  • 1篇樊林科
  • 1篇韩涛
  • 1篇李秋平

传媒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八一儿童医院2011-2013年44 817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使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完成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 329例,感染率为5.20%;共检出病原菌2 57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 660株占64.37%;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均>85.00%。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细菌耐药性,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杨梅王志刚封志纯樊林科赵文利张万巧王艳
关键词:医院感染住院患儿病原菌耐药性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遗传代谢性疾病高危患儿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遗传性代谢性疾病(IMD)的发病情况。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IMD高危儿进行尿液化学分析。结果 411例IMD高危儿中检测出代谢异常269例(65.5%),其中确诊IMD 19例(4.6%),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15例,丙酸血症、高苯丙氨酸血症、尿素循环异常和焦谷氨酸尿症各1例;疑似IMD 22例(5.4%),包括乳酸血症13例,原发性甘油尿症5例,脂肪酸代谢异常4例,Citrin缺陷症、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枫糖尿症各1例;其他代谢异常228例(55.5%),表现为尿乳酸、蔗糖、乳糖、半乳糖、N-乙酰酪氨酸、琥珀酸、双羧酸水平增高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比例异常等。结论甲基丙二酸血症为北京地区最常见的IMD,对不能明确病因的患儿应尽早行GC-MS检测,必要时联合应用串联质谱检测和基因分析诊断。
彭薇张万巧封志纯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遗传性代谢病儿童
气相色谱质谱法筛查先天性代谢缺陷方法及诊断标准的建立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准确可靠、拥有中国人种特异性的独立诊断标准的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筛查方法。方法建立包含有机酸、氨基酸、糖类、多醇、嘌呤、嘧啶等168种化合物的尿特征代谢物气相质谱筛查谱库,利用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 200例IEM高危儿和357例代谢无异常患儿尿液样本中的筛查谱内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依据357例代谢正常患儿尿样本检测结果建立筛查谱内各化合物的基准值,以诊断IEM及非遗传性代谢异常。结果与基准值比较,1 200例高危儿中无代谢异常576例(48.0%),代谢异常624例(52.0%),其中诊断IEM 61例(5.1%),包括甲基丙二酸尿症47例,苯丙酮尿症4例,尿素循环障碍3例,丙酸血症2例,多种羧化酶缺乏2例,枫糖尿症、β-酮硫解酶缺乏症、焦谷氨酸尿症各1例;疑似IEM患儿19例;诊断为继发性代谢异常544例(45.3%)。结论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方法和本研究建立的代谢性疾病诊断判读体系是协助诊断IEM和非遗传性代谢异常的有效方法。
张万巧彭薇杨尧刘海洪闫磊陈洪清封志纯
关键词:先天性代谢缺陷气相色谱质谱尿液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新生儿脓毒症血清标志物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新生儿血清代谢物差异,寻找本病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住院患儿中诊断为脓毒症的新生儿30例作为病例组,非脓毒症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桡动脉取全血1.5mL,4℃离心后取上清,置-80℃冰箱保存,标本室温解融,标本前处理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采集数据。去噪、峰检测、峰面积积分由仪器自带软件完成,Matlab2011软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及建立主要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一判别分析(PLS—DA)模型,联合t检验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代谢产物差异在PCA和PLS-DA模型中直观可见,结合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清葡萄糖、乳酸、尿素、丙酮酸、苯丙氨酸、丙氨酸水平较高,亮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水平较低,上述13种物质组成的判别式用于新生儿脓毒症诊断时,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100.00%,约登指数为0.9333,符合率为96.66%。结论GC—MS技术可以用于新生儿脓毒症的检测,上述物质组成的判别式可用于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
周丽张万巧李秋平封志纯
关键词:新生儿脓毒症生物标志物
宫内生长受限新生儿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宫内生长受限(IUGR)新生儿与适于胎龄儿(AGA)代谢物的差异,了解IUGR患儿代谢物变化,探讨其组织器官损伤可能的代谢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陆军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NICU住院、并接受代谢疾病筛查的45例IUGR患儿和56例AGA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外周静脉血中21种氨基酸和55种肉碱含量的差异,以及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与总肉碱的比值变化。结果1.不同出生体质量(〈第3百分位、第3百分位-〈第5百分位、第5百分位-〈第10百分位、第10百分位-第90百分位)比较中体质量〈第3百分位的IUGR患儿外周血丙氨酸(F=2.94,P=0.03)、同型半胱氨酸(F=3.83,P=0.01)、蛋氨酸(F=2.88,P=0.04)、鸟氨酸(F=3.32,P=0.02)、丝氨酸(F=3.09,P=0.03)、酪氨酸(F=4.76,P=0.00)明显低于AGA新生儿,体质量第3百分位-〈第5百分位IUGR患儿外周血中的差异性氨基酸呈代偿性增加,且高于AGA新生儿。2.不同胎龄新生儿之间存在差异性代谢物:早产儿外周静脉血丙氨酸(t=2.423,P=0.026)、脯氨酸(t=2.470,P=0.023)、十四碳二酰肉碱(t=-2.870,P=0.010)水平高于足月儿,而二十六碳酰肉碱(t=-2.189,P=0.041)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AGA早产新生儿外周静脉血丙氨酸(t=2.354,P=0.022)、谷氨酰胺(t=2.520,P=0.015)、六氢吡啶羧酸(t=2.017,P=0.049)、脯氨酸(t=2.204,P=0.032)水平明显高于AGA足月儿,而同型半胱氨酸(t=-2.624,P=0.011)、庚酰肉碱(t=-2.403,P=0.020)、葵二酰肉碱(t=-5.739,P=0.000)水平明显低于AGA足月儿;IUGR早产儿外周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t=-2.421,P=0.020)、癸酰肉碱(t=-2.181,P=0.035)、甲基丙二酰肉碱(t=-2.373,P=0.022)、戊二酰肉碱(t=-2.165,P:0�
李翔文李芳刘敬张万巧王燕付薇
关键词:宫内生长受限氨基酸肉碱酰基肉碱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及胎儿结局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胎儿时期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通过脐带、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维系生长发育的需要。妊娠期母体处于高凝状态,大部分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纤溶酶原增加,血小板计数可增加,血容量也较大,也易并发妊娠相关性疾病。
许靖张万巧封志纯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关性疾病生命状态
代谢组学技术在儿科学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代谢组学是将生物体(包括细胞、器官或个体)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作为研究对象,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终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其研究理念及相关技术已在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毒理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应用于儿科学的研究。该文就代谢组学在儿科疾病病因探索、诊断、药物监测及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探讨该技术在儿科学的应用前景。
周丽张万巧封志纯
关键词:代谢组学技术儿科学
代谢组学早期诊断小儿脓毒血症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小儿脓毒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预防不良预后有积极作用。小儿脓毒血症尤其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目前缺乏准确、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易误诊和漏诊。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最接近临床表型的小分子代谢物水平的研究,在小儿脓毒血症早期预测、及时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价值。本文就代谢组学技术在小儿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万巧闫磊
关键词:代谢组学生物学标志物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分析近3年李斯特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出生后 0.5 h~5 d发病(平均17.45 h);出生体质量(2 331.82 ±677.64)g;足月儿7例,早产儿15例;低出生体质量儿 13例。住院时间(21.91±17.64)d,治愈率为45.45%(10/22例)。产妇孕晚期出现发热15例,体温37.5~39.5 ℃ 。李斯特菌3年感染率分别为0.03%(2/7137例)、0.11%(8/7281例)、0.19%(12/6394例)。2011年至2013年李斯特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分别为82.72% 、75.40% 、50.66% ;耐药率分别为17.28% 、17.50% 、11.01% ,3年中耐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 〉0.05),敏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6.87,P 〈0.01)。李斯特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率为 33.93%(19/56例),耐药率为 51.79%(29/56例),各年间其耐药率分别为100.00% 、40.00% 、46.43% ,敏感率为0、60.00% 、25.00% 。李斯特菌对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其他(如利福平等)等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和硝基呋喃类耐药率为33.33% ~100.00% 。结论 本组患儿具有早发型感染的特点,孕妇和新生儿是易感的高危人群,感染率及临床分离菌株呈逐年增多趋势,李斯特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和硝基呋喃类药物耐药。
杨梅王志刚封志纯王爱华赵文利张万巧王艳
关键词:婴儿李斯特菌脓毒症耐药性变迁
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北京地区436例高危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检测
目的了解中国北京地区高危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疾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的发病率、病种及临床表现。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
彭薇张万巧封志纯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