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中念

作品数:27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癫痫
  • 7篇缺血
  • 7篇卒中
  • 7篇疗效
  • 6篇脑卒中
  • 5篇脑缺血
  • 5篇局灶
  • 5篇局灶脑缺血
  • 5篇高压氧
  • 5篇高压氧治疗
  • 4篇电刺激
  • 4篇电刺激小脑
  • 4篇电刺激小脑顶...
  • 4篇再灌注
  • 4篇卒中后
  • 4篇小脑
  • 4篇小脑顶核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4篇灌注

机构

  • 24篇绵阳市第三人...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绵阳市精神卫...
  • 2篇重庆市神经病...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27篇张中念
  • 12篇黄艳君
  • 10篇宋晓灵
  • 9篇张弟文
  • 6篇董明
  • 5篇钟昆
  • 5篇罗勇
  • 4篇王国界
  • 4篇曹飞虎
  • 3篇曾蜀江
  • 2篇柴震
  • 2篇蒋正方
  • 2篇刘波
  • 1篇鲜时伟
  • 1篇唐克新
  • 1篇苏秀
  • 1篇邹欣
  • 1篇吴贵强
  • 1篇蒲小波
  • 1篇陈俊抛

传媒

  • 7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7
  • 3篇199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1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张弟文张中念宋晓灵曾蜀江张颖黄艳君董明
关键词:原发性进行性失语头颅CT检查头颅核磁共振入院查体药物治疗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病残程度.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张弟文张中念
关键词:奥扎格雷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事件相关电位变化特点和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e,MMN)和P300的变化特征。方法纳入卒中后抑郁患者28例,抑郁症患者35例,正常对照30名,均采用Oddball范式进行事件相关电位MMN和P300检测。结果3组MMN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MMN和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5);卒中后抑郁组较抑郁症组MMN和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比抑郁症MMN和P300的潜伏期更长,波幅更低,可作为与抑郁症鉴别诊断的参考。
孙函林柴震雷超张中念黄艳君刘波蒲小波王新森
关键词:抑郁症失匹配负波P300
脑卒中急性期精神障碍的预后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2001年
张中念张中明钟昆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年龄预后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受损脑组织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将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假手术组(SC组)、模型组(I/R组)和小脑顶核假刺激组(I/RFs组)、小脑顶核刺激组(I/RF组)各3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随缺血再灌注后1、3、7、14、21、28天各组侧脑室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 RNA表达。结果光镜下正常脑组织侧脑室和海马区域BDNF m RNA阳性反应较弱,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缺血侧纹状体内BDNF m RNA表达增加(P<0.05),7天达一小高峰(P<0.01),14天后迅速下降(P<0.01);而缺血/再灌注后再予FNS,I/RF组BDNF m 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7天达到高峰(P<0.01),在海马且BDNF m RNA阳性反应染色更深,部分神经元可见长的突起,状如蝌蚪,维持到14天,然后逐渐缓慢下降,21天时仍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28天时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 FNS能持续上调BDNF m RNA的表达,使其表达更高,高峰延迟。FNS对脑缺血具有较持久的脑保护作用。
黄艳君罗勇张中念曹飞虎董明宋晓灵张弟文
关键词: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营养因子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Hcy及hs-CRP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血栓通治疗组(C组)及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组(D组),各33例。A组脱落3例,B组和C组均脱落2例,D组脱落1例。A组进行抗凝、降低颅内压、稳定血压和血脂、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C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栓通,D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分别于入院前、治疗1个疗程后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对病人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Hcy及hs-CRP水平。结果D组总有效率为90.63%,分别高于A组、B组及C组的60.00%、80.65%、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D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及C组(P <0.05),ADL评分、MAS评分均高于A组、B组及C组(P <0.05);治疗后D组血清Hcy及hs-CRP均低于A组、B组及C组(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可一定程度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血清Hcy及hs-CRP水平,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促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黄艳君邹欣孙函林张中念董明肖黎黎刘倩舒鑫王丽波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依达拉奉血栓通超敏C-反应蛋白
多种术式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癫痫(附40例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多术式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以术前影像学及术前、术中多种脑电生理检查,对致痫灶进行定位。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中,前颞叶切除加海马、杏仁核切除20例,前颞叶切除加海马杏仁核切除加额叶多处软膜下横切18例,额叶病灶及多处软膜下横切2例。术后将脑电图、临床模式、神经心理与术前对照,评估其疗效。结果40例随访3-12月,辅以抗痫药物,少见癫痫发作,未见神经功能障碍,有效率为100%。结论多术式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癫痫安全有效。
蒋正方唐克新吴贵强鲜时伟张中念曾令勇李先全刘阳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致痫灶
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四川省某农村地区癫痫7年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了解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2012年纳入绵阳市游仙区、三台县农村地区1326例惊厥型癫痫患者,给予苯巴比妥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晚60mg/次.日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10mg/日.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49.4%的患者未规律服药,19.4%的患者从未治疗过,仅31.2%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86.2%的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剂量范围在60~ 150mg/日.服用苯巴比妥第1年有效率68.2%,长期随访发现有效率在第3年达67.3%,并在以后随访中稳定在63%左右.治疗后4个月存在消化道症状、共济失调不良反应,随服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减轻.结论 农村地区癫痫诊治缺口巨大,苯巴比妥单药治疗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在农村地区加强癫痫患者诊治管理及相关知识普及.
张弟文张中念宋晓灵黄艳君邹欣曹飞虎董明
关键词:苯巴比妥癫痫疗效安全性
PO-080成年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其的影响
张中念黄艳君罗勇
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二级预防作用。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52例,按治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及联合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NSE、CRP的水平,以及二级预防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5天的血清S10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血清中S100、NSE、CRP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脑梗死复发、并发心肌梗死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较阿司匹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的死亡率较阿司匹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NSE、CRP水平,且能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心肌梗死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
黄艳君邹欣董明张中念孙函林肖黎黎刘倩舒鑫王丽波
关键词: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缺血性脑梗死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