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丹

作品数:6 被引量:1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农业
  • 2篇热量资源
  • 2篇资源分布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农业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有效降水
  • 1篇有效降水量
  • 1篇中国农业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霜期
  • 1篇水溶
  • 1篇水溶肥
  • 1篇水溶肥料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新禾丰农...

作者

  • 6篇张丹
  • 4篇胡琦
  • 4篇邵长秀
  • 4篇潘学标
  • 2篇张卫峰
  • 2篇杨宁
  • 2篇韦潇宇
  • 1篇张福锁
  • 1篇王潇潇
  • 1篇李秋月
  • 1篇陈新平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碳农业与农作物碳足迹核算研究述评被引量:30
2016年
持续提高农业产量、提高土壤生产力、降低环境污染的低碳农业是21世纪发展的主旋律,碳足迹评价方法是支撑低碳农业技术转型、碳交易、碳标签等管理措施的基础。本研究收集了水稻、小麦、玉米3种作物的22个研究结果,发现碳足迹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方法体系,导致同一作物碳足迹相差达十几倍,例如水稻碳足迹从1895 kgce/hm^2(ce:CO_2equal,即二氧化碳等当量),到11 811kgce/hm^2,而小麦和玉米的净排放却出现相反的两个结果,即固碳(净碳排放为负值)和排放(净碳排放为正值)。分析表明,主要问题在于模型边界、温室气体种类、数据获取途径、量化单位等方面不一致,因此需要重构作物生产碳足迹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了用生命周期方法量化农作物生产碳足迹的理论模型,提出以农业投入品上游排放、农田生产排放、以及土壤固碳为边界的生命循环为边界,量化全生命链条中的CO_2、CH_4、N_2O等直接排放因子以及NH_3和NO_3^-等间接排放因子,通过大样本数据建立关键排放因子的量化模型,实现区域性碳足迹的定量化分析。
张丹张卫峰
关键词: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法
1961-2010年中国农业热量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被引量:89
2014年
利用全国5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GIS方法研究了近50a全国尺度热量资源分布,并比较分析1961-1980年(Ⅰ)和1981-2010年(Ⅱ)两个时段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热量资源分布不均匀,总体特征为南多北少,东部主要受纬度的影响,西部则受地形影响。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平均温度0℃、10℃和15℃等值线均存在北移现象;日平均气温≥0℃和≥10℃的持续日数平均增加5.5d和4.7d;日平均气温≥0℃和≥10℃积温分布和变化趋势相似,华南地区5500~6100℃·d(≥0℃积温)和5300~6500℃·d(≥10℃积温)积温带面积分别增加5.32×104km2和1.92×103km2。1961-2010年,平均温度气候倾向率为0.27℃/10a,增暖趋势显著,且北方增暖趋势较南方明显;最低、最高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7℃/10a和0.21℃/10a。≥0℃积温和≥10℃积温增加趋势大体一致,约为70℃·d/10a。近50a,全国热量资源(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和积温)呈增加趋势,且最低温度变化幅度高于最高温度,对气候增暖起主要作用。气候增暖将对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使基于原来指标和气候确定的农业气候区划边界与当前气候现实存在偏离,研究热量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对合理利用热量资源,确定合适的农业气候指标和作物种植区域具有指导意义。
胡琦潘学标邵长秀张丹王潇潇韦潇宇
关键词:热量资源温度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50年农业热量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
利用中国5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年全国尺度热量资源的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了两个时段(时段Ι:1961-1980年;时段Ⅱ:1961-2010年)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
胡琦潘学标邵长秀张丹韦潇宇
关键词:气候变化热量资源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我国中微量元素肥料产业发展现状被引量:20
2012年
根据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肥料登记信息,我国以中微量元素肥料为主要成分的登记产品已经达到1 352个,共有969家企业生产中微量元素肥料,产地主要在山东等地。目前产品类型以微量元素水溶肥为主,占中微量元素肥料产品总数的92%,并且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微量元素水溶肥产品98%是复合型,以Zn、Mn、B等组合为主。全国中微量元素肥料涉及到的作物已经达到59种之多,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作物种类。
张丹张卫峰季玥秀肖艳陈新平张福锁
关键词:中微量元素肥料水溶肥料
东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下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15年
利用东北三省71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年代、年、季、月、旬各级尺度下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和无霜期等值线存在年代际北移的现象,1980-1999年气温和无霜期增幅最大,与1961-1979年相比,3℃温度等值线北移约1个纬度,气温高于3℃的面积增加了1.14x105km2,无霜期155d等值线北移2~4个纬度,无霜期大于155d的面积增加了2.02x105km2.1961-2012年东北地区温度升高速率为0.30℃·10a-1,冬季增幅最大(0.47℃·10a-1),夏、秋季增幅较小,无霜期增加速率为3.5d·10a-1,初霜日推迟8.1d、终霜日提前9.8d.2月气温增幅最大(0.8℃·10a-1),是造成冬季气温增幅大的主要原因,2月下旬(第51-60天)气温气候倾向率达到峰值,约1.00℃ ·10a-1,水汽含量变化可能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胡琦潘学标张丹杨宁李秋月邵长秀
关键词:气温无霜期
内蒙古降水量分布及其对马铃薯灌溉需水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马铃薯是内蒙古的优势作物,其生长和产量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制约。研究内蒙古降水量分布和马铃薯需水规律,可为马铃薯生产合理布局、合理用水以实现稳产提供依据。利用内蒙古1961—2010年4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内蒙古马铃薯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及分布、马铃薯生育期蒸散量和不同年型下马铃薯的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内蒙古马铃薯生育期有效降水量为25—240mm,时空分布不均匀,地区间差异大;马铃薯生育期蒸散量为300~700mm,400mm等值线从呼伦贝尔北部开始,穿过锡林郭勒盟的北部,向东到兴安盟。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灌溉需水量由东到西有逐渐增大趋势,需水量等值线呈经向分布。1500m^3/hm^2等值线在内蒙古东北部,等值线以东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北部地区有效降水基本能满足马铃薯需求,正常年无需灌溉,适合马铃薯大面积种植;内蒙古西部和北部降水资源不足以支撑马铃薯生产,不适合马铃薯种植。歉水年降水量少、蒸散量大,马铃薯灌溉量比平水年平均增加40.4%。
胡琦潘学标邵长秀张丹杨宁
关键词:马铃薯有效降水量灌溉需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