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子宫
  • 4篇病理
  • 3篇临床病理
  • 2篇蛋白
  • 2篇上皮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瘤
  • 2篇肿瘤
  • 2篇子宫平滑肌
  • 2篇子宫平滑肌瘤
  • 2篇子宫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肌瘤
  • 2篇宫颈
  • 1篇蛋白类
  • 1篇延胡索酸
  • 1篇载量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合肥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张卫琴
  • 4篇汪勤
  • 3篇唐曼
  • 3篇赵彩霞
  • 3篇张和平
  • 2篇陈勇
  • 2篇解正新
  • 1篇李启发
  • 1篇马嵘
  • 1篇许晓红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安徽医药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16、p53和Ki-67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p16、p53和Ki-67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颈或炎性病变组织、CIN1~3中p16、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p16、p53和Ki-67蛋白在正常子宫颈或炎性病变中罕见表达,在CIN1~3组织中三者表达均较高,随CIN级别升高p16、p53和Ki-67表达增强,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16、p53和Ki-67三者阳性表达均可见分层现象,在CIN1中大部分阳性细胞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的下1/3,在CIN2中多累及上皮下2/3,而CIN3则普遍超过上皮的下2/3或全层弥漫阳性,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p53和Ki-67蛋白表达均与CIN的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16和Ki-67的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汪勤解正新张卫琴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P16P53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8
2012年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免疫组化技术就应用于病理诊断,对于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但是,随着免疫组化的广泛应用,发现免疫组化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深入研究免疫组化原理和技术,必须熟悉各种抗体真阳性反应部位,实现实验室间免疫组化标准化,使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发挥最大的辅助作用。该文就以上问题作如下综述。
张卫琴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诊断
伴奇异性核的子宫平滑肌瘤27例临床病理特征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伴奇异性核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伴奇异性核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51岁,平均40岁。大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腹部疼痛等特征。眼观:类似经典型平滑肌瘤,切面灰白色,偶有灰黄色,质硬韧。镜检:可见局灶或弥漫分布的奇异性细胞,这些奇异性细胞伴多核或多叶核(96.3%)、嗜酸性核仁(88.9%),可见核内假包涵体(37.0%)及类似非典型核分裂象的破碎细胞核(25.9%),核分裂象少见(0~4个/10HPF);缺乏凝固性肿瘤坏死。免疫表型:p16在3例表现为局灶斑片状阳性,其余24例为阴性;p53在5例肿瘤细胞中表达,其中阳性细胞数小于10%;Ki-67增殖指数21例小于5%,5例为10%~20%,1例大于20%。22例获得随访资料,平均随访26个月(6~118个月)。1例术后52个月死于其他疾病,1例患者术后62个月复发,复发后的肿瘤形态类似第一次肿瘤,复发后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7个月无瘤生存,其余20例均为无瘤生存。结论 伴奇异性核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少见亚型,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临床经过通常为良性病变,偶有复发,临床切除后应注意随访。
张和平赵彩霞汪勤唐曼张卫琴刘婷珽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
子宫腺瘤样瘤6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s,ATs)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67例子宫ATs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4~64岁,中位年龄39岁。肿瘤位于子宫浆膜下或肌壁间,其中66例呈结节状(直径1.0~8.0 cm),平均直径2.7 cm,1例呈巨大囊实性(直径12.0 cm)。肿块切面灰白,质韧,类似平滑肌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瘤由大小不等的管腔或乳头状结构构成,被覆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呈单个或巢状分布于平滑肌组织之间。所有病例肿瘤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角蛋白广谱抗体(CKAE1/AE3)、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跨膜唾液酸糖蛋白(D2-40)、细胞角蛋白(CK5/6)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67/67)、100.0%(67/67)、100.0%(67/67)、19.4%(13/67),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低,约1%~5%之间,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不表达。结论子宫AT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来源的良性肿瘤,但组织学特征多样,尤其出现腺腔样结构难与腺癌相鉴别,结合镜下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陈勇冯艺赵彩霞汪勤唐曼张卫琴刘婷珽娄蓉张和平
关键词:腺瘤样瘤子宫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上皮唾液糖蛋白类
HPV高危型别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的研究被引量:37
2011年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别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75例宫颈组织细胞样本进行HPV高危型别检测,对其中阳性样本进行TCT检查,有宫颈上皮内瘤变者(CIN)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HPV高危型别检测采用双色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8种高危型HPV DNA(主要高危型:HPV16,18,45,31)和次要高危型(HPV33,52,58,67)分型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1375例样本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256例,阳性率为18.62%;TCT结果为WNL的样本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16.41% (42/256);TCT结果为ASCUS以上的样本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83.59%( 214/256)。HPV各型别的病毒载量在TCT结果为WNL、ASCUS及LSIL/HSIL/SC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TCT与阴道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WNL-正常或炎症92.86%( 39/42),LISL-CIN I 81.36%(48/59),HSIL-CIN Ⅱ&Ⅲ 85.19% (23/27),SCC-宫颈癌9/10。结论 HPV高危型别检测联合TCT技术及阴道镜检查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筛查的可靠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许晓红解正新马嵘张卫琴李启发
关键词:乳头状病毒细胞学病毒载量
延胡索酸水化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6例临床病理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化酶(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收集6例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年龄范围31~39岁,中位年龄37岁,其中3例为子宫肌壁间多发性平滑肌瘤。肿瘤均位于子宫肌壁间,呈结节状、边界清,镜下见肿瘤细胞伴轻度不典型性,可见明显的嗜酸性核仁及核周空晕、胞质呈嗜酸性,可见纤维丝样胞质、间质见多量鹿角状血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表达FH。结论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较少见,但组织学形态多样,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做出诊断,并进一步进行FH基因检测。
汪勤张和平赵彩霞唐曼陈勇许宏亮张卫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