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美
-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研究及应用
- 2010年
-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基于1-D连续介质模型假设,隐式地利用了水平地表回折波的射线传播规律和运动学特性,采用层析法反演近地表模型。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区黄土巨厚,地袁起伏剧烈,风化层速度横向上比较稳定,而垂向上呈连续变化,比较符合1-D连续介质模型假设。但是由于地表起伏剧烈,不能直接利用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该文针对黄土塬起伏地表地区,推导出起伏地表连续介质回折波时距曲线方程,并且采用微测井时深曲线多项式拟合、野外单炮初至波时距曲线指数拟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消除地表起伏对初至波传播时间的影响,然后应用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比较成功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 胡自多张小美王述江刘文卿雍运动
- 关键词:起伏地表连续介质层析静校正
- 利用多次波和二维匹配滤波的近偏移距数据重构方法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地震资料采集时,受地表条件、震源等因素的影响,几乎无法采集到近偏移距数据,不利于后续数据的处理。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多次波和二维匹配滤波的近偏移距数据重构方法。首先给出了由表层多次波构建准一次波的互相关方法;然后在时间-空间滑动窗口内利用准一次波计算二维匹配滤波器,并用该滤波器重构近偏移距数据;最后使用均方根振幅校正方法校正重构数据的振幅。整个数据重构的过程在频率域进行,避免了基于维纳滤波方法求取滤波器的大量计算;同时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提高了计算效率。与一维匹配滤波的近偏移距重构方法相比,采用二维匹配滤波方法的重构数据在空间上连续性更好。通过对Sigsbee 2B数据的处理及实际资料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孙成禹谢俊法张立张小美李世安
- 关键词:数据重构
- 模式识别自适应噪声衰减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 2006年
- 当前,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目标逐渐向深层和地表复杂地区转移,这就给地震资料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震资料信噪比问题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关键。由于地震数据中既有有效波,又有噪声,要将噪声从地震数据中去除掉,怎样来判别噪声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模式识别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好的估计噪声模型的基础上,自适应噪声衰减不但能有效地衰减干扰噪声,同时能很好的保留有效反射波的低频成分。
- 吕磊王孝张小美刘秋良
- 关键词:模式识别
- “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松辽盆地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
- 为提升中国松辽盆地深层致密气勘探潜力,进行深层火山岩和砂砾岩岩性气藏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工作,针对研究工区中深层资料"弱信号,强干扰,构造复杂"的特点,常规的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由于受覆盖次数低、面元较大、复杂构造信息接收少...
- 苏勤曾华会张小美吕磊刘桓
- 关键词:宽频带宽方位松辽盆地
- 文献传递
- 偏移速度建模与成像技术被引量:6
- 2010年
- 偏移速度建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偏移成像的效果。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虽能部分适应速度纵横向的变化,但由于没有考虑射线弯曲,所以在速度纵向变化较大时偏移效果并不理想。而弯曲射线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方法则考虑了成像射线的弯曲及速度各向异性,更有利于消除了地层倾角和反射点弥散的影响,建立的速度模型更准确、更符合地质变化规律。采用沿层速度分析技术获得目的层面上准确的速度信息,通过CRP反偏移速度分析技术逐步优化速度模型,借助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取得显著的成像效果。同时指出了在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地下构造复杂时,深度偏移才能恢复地下真实构造形态。采用相干反演法与均方根速度转换法联合建立层速度模型,利用层析成像技术优化地质模型,通过深度偏移方法研究和偏移效果的对比,总结了建立精确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和步骤,使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在效果和效率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王小卫刘文卿徐兴荣张小美蒋波
- 关键词:地震勘探偏移成像射线路径数学模型
-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地震信号盲源分离及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受采集条件及野外环境影响,实际地震资料通常包含严重的噪声,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因此,寻找合适的去噪方法来提高资料信噪比至关重要。随盲源信号分离理论发展而来的独立分量分析(ICA)算法以高阶统计理论分析为基础,根据地震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统计独立的特征,可实现信噪分离,但该方法通常要求观测信号数大于源信号数。基于此,提出一种相空间重构与独立分量分析相结合的地震信号单通道盲源分离算法,对地震资料进行去噪处理。该方法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一维信号重构成多维信号,根据重构相空间中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的几何特征差异,并利用ICA算法结合数据本身的高阶统计特性,可以有效分离噪声和有效信号,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 孟会杰苏勤曾华会徐兴荣刘桓张小美
- 关键词:相空间独立分量分析去噪盲源分离
- 近地表Q补偿技术在川中地区致密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1年
- 川中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呈透镜状展布且多期次叠置发育的特征,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恢复砂体振幅特征对该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川中地区特殊的地表地震条件和低降速带强吸收衰减效应,通过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建立近地表模型来求取低降速带旅行时,利用质心频移法在浅层反射波数据基础上建立近地表Q模型,实现近地表Q补偿。结果表明,近地表Q补偿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改善地震同相轴横向连续性,还可以较好地恢复河道砂体振幅特征。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识别砂体与地层和断裂的接触关系,能够为后续解释提供更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 刘桓苏勤曾华会孟会杰张小美雍运动
- 关键词:近地表高分辨率致密砂岩气
- 径向变换与奇异值分解联合去噪方法在面波压制中的研究及应用
- 四川盆地浅层致密气由于具有埋藏浅、资源量大、投资成本少见效快等特点,逐渐成为勘探开发和天然气上产新领域。浅层勘探对地震资料品质要求更高,针对面波区域的地震资料保真去噪是提高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的关键技术,也是浅层致密气勘探开...
- 孟会杰苏勤曾华会刘桓张小美
- 关键词:去噪面波奇异值分解低通滤波
- 地震属性质量控制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地震资料处理的效果往往是通过对比处理前后的单炮记录或叠加剖面来进行定性判断的,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从地震记录上很难判断处理的合理性或对地震记录的改变情况.而通过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处理前后的地震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有效克服了上述方法的局限性.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分析原始资料特征,同时确立合理的处理流程和参数,并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定量化分析手段,有效控制地震数据处理的质量和过程,为后续的地质目标圈定、油气检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 赵玉莲王宇超王振强苏勤李斐赵玉合张小美
- 关键词:地震属性地震数据处理反褶积信噪比
- 苏里格地震资料多次波衰减方法的对比研究
- 苏里格地区地震资料在中深层普遍发育有多组多次波和类双曲线形干扰波,严重影响叠前反演及叠前偏移的精度。为了能取得多次波衰减的理想效果,文中对不同多次波衰减方法进行了原理分析及应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聚束滤波法在不损害一次波的...
- 张小美刘文卿赵玉莲蒋波
- 关键词:多次波衰减聚束滤波干扰波地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