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敏

作品数:27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协商
  • 7篇民主
  • 5篇协商民主
  • 4篇政府
  • 4篇协商治理
  • 3篇政治
  • 3篇范式
  • 2篇行政
  • 2篇行政学
  • 2篇学术史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要矛盾
  • 2篇生活政治
  • 2篇自治
  • 2篇外部性
  • 2篇公共行政
  • 2篇公共行政学
  • 2篇公共治理
  • 2篇共治
  • 2篇村民

机构

  • 27篇东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27篇张敏
  • 1篇何沛东
  • 1篇韩志明

传媒

  • 3篇江海学刊
  • 3篇探索
  • 2篇政治学研究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学海
  • 2篇甘肃行政学院...
  • 2篇党政研究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行政论坛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江苏商论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公共行政评论
  • 1篇城乡规划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纽带与参与:寻找村治的当前基础——基于DH村“商治”实践的启示
2023年
村治的基础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话题,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村治才能够良好地运转。与集体化时期的村治具有制度化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不同,现阶段村治建立于上的基础却是不明确的,从而给现代村治的实践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扰,因而,讨论现代村治的基础并非无足轻重,寻找村治的当前基础也迫在眉睫。浙江省温岭市DH村的“商治”实践表明,在历经了社会变迁的今天,能够把村民联结起来的纽带与一定形式的村民参与是当前村治良好运转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构成了现阶段村治立足于上的两个重要基础。本文的目的不是提出塑造当前村治基础的具体路径,而是提出现代村治的当前基础这一问题本身。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村治的基础问题需要更多研究者的持续探索。
张敏潘忠贤梁云波
关键词:村治村民自治协商民主
作为一种存在主义政治的生活政治:源起、本质及意义被引量:6
2021年
作为西方国家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新政治形式,生活政治虽然吸引了众多的理论关注并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学术界依然缺乏一个对生活政治的总体性说明,对其认知也处于不甚清晰的状态,对生活政治进行整体性认知很有必要。在源起上,生活政治的滥觞是晚期现代性条件下自我认同危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个体化兴起多种因素引致的,并由生活方式变革的集体行动而形成;在本质上,生活政治关切人的存在主题,为解决人的存在性焦虑提供方案,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存在性政治;在影响和意义上,生活政治构成了西方社会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一次重大政治变迁,形塑着人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生活政治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通过生活政治的构建以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个有待探索的课题。
张敏
关键词:生活政治政治变迁
基层协商民主的扩散瓶颈分析——基于政策执行结构的视角被引量:34
2017年
基层协商民主的良好扩散是协商民主广泛、多层与制度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及随后的政策文件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贯彻落实,带来了基层协商民主向全国范围的扩散。然而,由于特有的政策类型的限制,基层协商民主扩散的执行结构并不优良,主要表现为基层协商民主既不能带来明显的政策收益,也未能充分吸引政策注意力,因此很难产生强烈的执行激励。不良的政策执行结构成为基层协商民主扩散的瓶颈,制约基层协商民主的扩散与发展。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政治压力、突出基层协商民主的政策收益、明确基层协商民主的内容与规范、提高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激励,是消除基层协商民主扩散瓶颈的针对性建议。
张敏韩志明
西方社会的一种新政治行动方式与政治领域:对生活政治的扩展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生活政治的出现是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后生活价值观念变迁、个人选择的兴起共同驱使的结果。生活政治是不同于传统政治的一种新的政治行动方式,它带来了政治行动方式的结构性变迁;同时,生活政治还构成了一个新的政治行动领域,形塑着人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这二者使得生活政治除了是一种新的政治形式,还具有重要的实践特质,我们需要对此进行理论关注。
张敏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生活政治
社会和谐的政策正义路径:一个公共政策外部性的分析视角被引量:5
2011年
公共政策的外部性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属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分析概念,是指某一政策主体在取得其政策输出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外部影响,或者一些群体所承担的由外部施加的政策影响。公共政策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利益分配的公正问题,因此,公共政策外部性与社会的公正具有紧密的关联,这就为研究我国的社会和谐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视角要求对公正政策的外部性进行有效治理,以政策正义促进社会正义,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张敏
关键词:社会和谐
公共政策外部性的理论探讨:内涵、发生机制及其治理被引量:16
2009年
公共政策的外部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属性,是影响政策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有用的概念和工具。然而在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中,公共政策的这一属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讨论。公共政策的外部性有其特定的内涵、发生机制及治理途径。对公共政策的外部性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改善公共决策的质量,而且也可以拓宽政策分析的领域,因此公共政策的外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张敏
关键词:外部性公共政策
中西协商民主的概念史考察:语义演变与要素辨同被引量:6
2015年
概念史是语义考辨的可靠方法,有助于准确理解概念的涵义及其来龙去脉。通过概念史的考察,中西协商民主的涵义及其语义演化路线得到了比较准确的呈现。以此为基础又可以发现,尽管语境不同,但作为一种民主的方式,中西协商民主在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要素上却是具有同一性的。这些同一性为中西协商民主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中国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有益经验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张敏
关键词:概念史协商民主
协商治理及其当前实践:内容、形式与未来展望被引量:23
2012年
协商治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的一个新型公共治理范式。因为遵循协商民主的基本理念,在价值上追求公共治理中的民主真实性、更好的公共理性与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因此,协商治理的本质是一种民主治理。协商治理在当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具有多样的实践形式,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因此,协商治理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治理范式。协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说明,公共治理正在发生一次重大的范式革新。
张敏
关键词:协商治理民主治理
公共选择与政策民主:外部性困境及其超越被引量:2
2012年
政策民主要求公共选择的结果平等,但人们的公共选择行为却会产生外部性,从而产生政策的歧视性对待。因此,公共选择的外部性与政策民主的要求是相背的。公共选择的外部性与多数主义规则直接相关,但由于多数主义规则是通行的决策规则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公共选择的外部性就难以消除,外部性问题也因此成为困扰政策民主的一大难题。宪政经济学试图通过立宪改革消除公共选择的外部性进而实现一种原则政治,但由于难以摆脱公共选择理论的范式窠臼,这些改革总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公共选择外部性的消除需要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进一步范式超越,而协商民主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张敏
关键词:公共选择外部性政策民主
协商治理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浙江省泽国镇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公共治理的制度创新,要求寻找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并使之制度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协商治理注重民主的真实性,强调公民参与在公共决策中的基础性作用,并通过科学的协商程序获取公共理性,从而使公共决策更具合法性。协商治理与我国的治理创新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我国也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在正确处理我国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张敏
关键词:协商治理人民内部矛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