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孔二氧化钛及其SO<Sub>4</Sub><Sup> 2-</Sup>/ TiO<Sub>2</Sub>固体超强酸制备方法及SO<Sub>4</Sub><Sup>2-</Sup>/TiO<Sub>2</Sub>固体超强酸
- 本发明涉及介孔二氧化钛及其SO<Sub>4</Sub><Sup>2-</Sup>/TiO<Sub>2</Sub>固体超强酸制备方法及SO<Sub>4</Sub><Sup>2-</Sup>/TiO<Sub>2</Sub>固...
- 张昭沈俊张明俊游贤贵黄学超
- 文献传递
- 介孔二氧化钛及其SO<Sub>4</Sub><Sup>2-</Sup>/TiO<Sub>2</Sub>固体超强酸制备方法及SO<Sub>4</Sub><Sup>2-</Sup>/TiO<Sub>2</Sub>固体超强酸
- 本发明涉及介孔二氧化钛及其SO<Sub>4</Sub><Sup>2-</Sup>/TiO<Sub>2</Sub>固体超强酸制备方法及SO<Sub>4</Sub><Sup>2-</Sup>/TiO<Sub>2</Sub>固...
- 张昭沈俊张明俊游贤贵黄学超
- 文献传递
- 担载双金属催化剂对Heck反应的作用
-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金属硝酸盐和氯化钯为前驱体,制备了含钯担载双金属催化剂Cu -Pd/C、Mo -Pd/C、Ni-Pd/C、Co -Pd/C、Mn -Pd/C ,并用XRD法和XPS法进行了表征。用碘苯与丙烯酸的Heck...
- 崔名全张昭黄学超张明俊
- 关键词:HECK反应双金属催化剂钼
- 文献传递
- 担载双金属催化剂对Heck反应的作用被引量:8
- 2006年
- 制备了0.5%Pd/C催化剂和含钯担载双金属催化剂3%Cu-0.5%Pd/C,3%Mo-0.5%Pd/C,3%Ni-0.5%Pd/C,3%Co-0.5%Pd/C,3%Mn-0.5%Pd/C,用XRD法和XPS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室温下,以KBH4还原剂制备的含钯担载双金属催化剂,在碘苯与丙烯酸的Heck偶合反应中,催化活性高于Pd/C(0.5 h的转化率高,完成反应所需时间少),显示出添加贱金属的协同效应。其中,3%Mo-0.5%Pd/C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在0.5 h时的转化率(67.4%)和收率(52.6%)比0.5%Pd/C分别高54.5%和42.2%,完成反应的时间最短,表明钼的协同效应最高。
- 崔名全张昭黄学超张明俊
-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钼HECK反应
- 担载非晶态Ni-B合金催化材料化学镀法制备被引量:1
- 2006年
- 以NH3为稳定剂,KBH4为还原剂,考察了化学镀法制备γ-Al2O3担载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工艺条件。NH3浓度和温度对镀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加料顺序亦影响催化剂制备的顺利进行。14℃下,NH3浓度13.5%,镀液稳定时间8 h,当NH3浓度降到5.4%时,稳定剂完全失去作用。当温度升到30℃,NH3浓度13.5%,镀液稳定时间降到3.5 h。在γ-Al2O3表面预载微量金属镍敏化载体表面,可以催化化学镀的顺利进行。XRD数据显示化学镀法制备Ni-B合金的非晶态特性明显优于普通化学还原法。
- 崔名全张昭张明俊黄朝洁
- 关键词:化学镀非晶态镍硼合金催化剂
- 芳基卤化物对烯烃芳基化的担载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基卤化物对烯烃进行芳基化的担载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含有贵金属钯和/或贱金属Cu、或Mo、或Ni、或Co、或Mn以及载体;贵金属钯的含量以钯计算,与所加的载体的质量比率为0.1%~2.0%;贱...
- 崔名全张昭张明俊
- 文献传递
- 担载双金属催化剂对Heck反应的作用
-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金属硝酸盐和氯化钯为前驱体,制备了含钯担载双金属催化剂Cu-Pd/C、Mo-Pd/C、Ni-Pd/C、Co-Pd/C、Mn-Pd/C,并用XRD法和XPS法进行了表征.用碘苯与丙烯酸的Heck反应对这些...
- 崔名全张昭黄学超张明俊
-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钼
- 文献传递
- 工业钛液制备介孔TiO_2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以工业钛液为钛源,通过CTAB/P123复合模板剂形成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诱导钛的水解、缩聚得介孔TiO2前驱体,经臭氧氧化、多次萃取、分步焙烧脱模后得介孔TiO2。采用XRD、粒度分布、等温N2吸附及FT-I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前驱体、脱模中间物及产物均为具有六方排列的锐钛型介孔结构TiO2。随着模板剂的脱除,样品的总钛含量增大,结晶度提高,产物介孔TiO2的孔径分布窄,平均孔径为3.23 nm,SBET为281.5 m2/g。比表面积的提高,锐钛晶型的改善及表面吸附键合的少量硫酸根等强化了介孔TiO2的催化性能,其对亚甲基蓝光催化氧化降解及乙酸乙酯酯化反应均表现出高的活性。
- 田从学张昭张明俊罗妮
-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钛光催化酯化
- 介孔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9
- 2006年
- 以工业硫酸钛液为原料,分步水解制得吸附硫酸根的介孔偏钛酸,焙烧得到介孔SO42-/TiO2固体超强酸。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BET和FI-IR等多种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乙酸乙酯的合成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O42-/TiO2催化剂是介孔结构;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和SO42-含量的增加,其比表面积和酸强度都先增大后减小,最高酸强度H0=-14.52,最大比表面积为192m2/g;酸强度及硫含量与催化活性都有着密切联系,在500℃下焙烧,硫含量为2.7%时,催化活性最高。
- 张明俊沈俊田从学张昭
- 关键词:固体超强酸SO4^2-/TIO2催化剂
- 介孔TiO_2-SO_4^(2-)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20
- 2007年
- 在不使用有机模板剂的条件下,以工业硫酸钛溶液为原料合成了高热稳定的锐钛矿型介孔TiO_2-SO_4^(2-).用X射线衍射、N2吸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硫酸根在焙烧过程中与前驱体介孔偏钛酸孔壁上自由羟基的键合起到了孔结构导向及支撑作用,500℃焙烧后样品仍具有202.2m2/g的比表面积及2.8nm的平均孔径.焙烧产物TiO_2-SO_4^(2-)中S=O的强电子诱导效应不仅使邻近的Ti成为超强酸中心,还使二氧化钛的吸收光谱产生30nm的红移,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 沈俊罗妮张明俊田从学张昭
-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钛偏钛酸硫酸根超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