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本健

作品数:117 被引量:67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 33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1篇盆地
  • 30篇四川盆地
  • 24篇储层
  • 23篇勘探
  • 19篇油气
  • 19篇气藏
  • 12篇二叠统
  • 9篇地质
  • 9篇三叠
  • 9篇气田
  • 9篇成藏
  • 9篇储层特征
  • 8篇中二叠统
  • 8篇裂缝
  • 7篇主控因素
  • 6篇地质意义
  • 6篇须家河组
  • 6篇三叠统
  • 5篇灯影组
  • 5篇玄武岩

机构

  • 1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36篇西南石油大学
  • 22篇中国石油
  • 18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西南...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川庆钻探工程...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大庆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7篇张本健
  • 25篇裴森奇
  • 21篇尹宏
  • 17篇王宇峰
  • 16篇曹建
  • 13篇文龙
  • 12篇陈骁
  • 12篇郑超
  • 11篇周刚
  • 11篇杨华
  • 11篇胡欣
  • 11篇杨迅
  • 10篇周际春
  • 10篇邓波
  • 10篇周光亮
  • 10篇马华灵
  • 9篇谢继容
  • 8篇汪华
  • 7篇杨雨
  • 6篇徐亮

传媒

  • 24篇天然气工业
  • 7篇天然气勘探与...
  • 5篇2014年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海相油气地质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沉积学报
  • 2篇钻采工艺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天然气技术与...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2013年全...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9篇2023
  • 15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油气勘探的钻探取样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油气勘探的钻探取样设备。用于油气勘探的钻探取样设备,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内设有连接箱,所述连接箱的下方设有盒体一和盒体二,所述盒体一和所述盒体二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连接箱内设有活动框体...
徐唱徐亮孙豪飞明盈张本健周刚严威杨曦冉
文献传递
基于树状分形网络的裂缝性气藏试井模型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裂缝性气藏试井渗流问题,基于树状分形网络对径向流动模拟的优越性,使用树状分形网络模拟气藏裂缝系统,并将树状分形网络嵌入到气藏中,提出了基于树状分形网络的裂缝性气藏试井模型,计算出试井模型的流动动态特征典型曲线,分析了长度比、直径比、分叉角度、总分叉级数和分叉级数对拟压力动态特征的影响,长度比、分叉角度和分叉级数主要影响动态特征典型曲线中基质系统向裂缝系统窜流阶段,总分叉级数主要影响总系统径向流阶段,直径比影响除井筒储集阶段外的所有阶段。结果表明,树状分形网络能够很好地模拟裂缝性气藏的渗流特征。
张本健张本健曹建李旭成李旭成
关键词:试井裂缝性气藏渗流拟压力
利用短期关井数据预测低渗气藏的储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利用短期关井数据预测低渗气藏的储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属于低渗气藏开发技术领域。本公开通过获取气藏的地层压力、渗透率、井底静压以及关井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关井后的较短时间内的多个关井时间对应的井底静压,...
张砚张本健邓波曹建周光亮郑超邓清源周际春罗静王应容孙菁
龙门山北段中坝气田须家河组三段油气地质条件被引量:3
2017年
1972年发现的中坝气田已进入开发后期,有必要寻找新的接替层系。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须家河组三段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须家河组三段存在页岩气与致密砂岩气两类气藏:页岩气藏中有效页岩厚度大、分布稳定,且生气强度大;致密砂岩气藏的储集层为以晶间孔+溶蚀孔+裂缝组合为储集空间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储集砂体与烃源岩大面积直接接触,为自生自储气藏,同时须家河组一段生成的部分油气通过断层垂向运移至须家河组三段聚集成藏。综合分析认为,中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气藏源、储、盖匹配程度高,烃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是继须家河组二段、雷口坡组三段之后另一个重要的勘探层系。
刘柏陈代富张本健杨华孙志昀谢格云杜江杨敏
关键词:须家河组油气地质条件中坝气田
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技术研究
在归纳、总结、深化研究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数十年成功的油气勘探经验、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技术系列.将这套技术系列用于新区须家河组的井位部署、地质随钻跟踪研究,及时指导了构造精细解释、圈闭准确识...
张本健李跃纲王维王宇峰裴森奇尹宏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地质勘探
文献传递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3
2012年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巨厚,发育了多套自生自储的天然气成藏系统。为了弄清该区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寻找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在分析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油气演化的时空配置,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西上三叠统烃源岩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生烃强度大,具有有利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有效时空配置是成藏的关键,生烃强度控制气藏丰度,古今构造叠置决定气藏品质,大断裂控制气藏改造、重组和充满度。进而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川西地区南部以勘探常压、构造圈闭型气藏为主,其中川西南部三和①号断层下盘的老君山和邛西①号断层下盘的桑园等构造应为构造圈闭气藏的首选目标;川西地区北部以勘探超压、岩性气藏为主,其中地层上倾方向的梓潼凹陷—九龙山构造之间的剑门—龙岗地区是岩性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裴森奇李跃纲张本健王维杨毅
关键词:川西前陆盆地气藏类型成藏机制主控因素勘探区
流体流度预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流度预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根据获取的参考层位数据和目的层段叠后地震数据中的单个地震道数据,使用时频变换得到所述单个地震道的时频振幅谱;选定预设数量个角频率,并确定参考角频率;进行谱...
张本健严威陈骁周刚钟原田兴旺李堃宇杨岱林
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特征及对储层的贡献被引量:13
2016年
根据微观薄片分析,结合岩芯资料、地表露头以及实验分析,对川西前陆盆地北部九龙山地区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的成因类型与特征、形成序列、有效裂缝的控制因素以及微观裂缝对储层的贡献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可以分为穿砾缝、砾缘缝和砾内缝3种类型。微观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还有成岩成因微裂缝和原生微裂缝。微观裂缝的充填程度较弱,绝大多数微观裂缝都属于有效裂缝。微观裂缝的有效性主要受裂缝的形成时间、后期溶蚀作用以及异常高压流体等因素的影响。微观裂缝的平均开度为11.0μm,平均面密度为0.85 cm/cm2,反映研究区微观裂缝十分发育。微观裂缝的平均孔隙度为0.78%,占储层总孔隙度的22.9%,平均渗透率为3.18 m D,说明微观裂缝是该区致密砾岩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
巩磊曾联波陈树民高帅张本健祖克威苗凤彬
关键词:有效性
超高压气井试采工艺研究与应用——以川北地区ST1井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近年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相继在下二叠统栖霞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L004-X1井、ST3井在栖霞组、茅口组均获高产工业气流,该区有望成为四川盆地的又一重要勘探开发区域。该区地质特征复杂,是典型的异常高压气藏。区块内年初投产的ST1井,开井前井口压力高达100 MPa,对其试采过程中地面流程工艺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试采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为下一步开发该类超高压气井提供相应借鉴。
张本健李旭成王兴志邓波许亚辉米瑞雪
关键词:超高压试采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21
2015年
为明确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探讨优质储层形成机理,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测试等多种方法手段,结合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钻井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原始沉积物多为位于浅缓坡沉积环境的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灰岩及砂屑灰岩。储层岩石类型以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为主,其次为局部云化的豹斑状灰质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其次为裂缝和孔洞。栖霞组储层属低孔、特低渗型储层,中-粗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储层物性较好。白云岩储层垂向上主要富集于栖霞组中上部,横向上延伸距离1~10km、单层厚度3~10m,平面上呈非规则带状展布。受沉积相、短期暴露溶蚀、多期云化作用、埋藏期溶蚀作用及构造裂缝复合影响,最终形成单个规模小但产能巨大的孔隙-裂缝型储层。
冯明友张帆李跃纲张本健尹宏李波
关键词:栖霞组白云岩储层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