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松令

作品数:34 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1篇小麦
  • 20篇旱地
  • 13篇旱地小麦
  • 5篇冬小麦
  • 5篇栽培
  • 5篇高产
  • 4篇穴播
  • 4篇增产
  • 4篇施肥
  • 4篇土壤
  • 4篇节水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增产效应
  • 3篇渗灌
  • 3篇水分
  • 3篇膜上穴播
  • 3篇黄土高原
  • 3篇灌溉
  • 3篇播种
  • 2篇杂交

机构

  • 34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34篇张松令
  • 13篇刘玲玲
  • 10篇刘新月
  • 9篇郑王义
  • 8篇张鸿杰
  • 8篇崔欢虎
  • 8篇卫云宗
  • 6篇徐建兵
  • 6篇裴磊
  • 6篇刘莉
  • 4篇籍增顺
  • 3篇马爱萍
  • 3篇谢福来
  • 3篇史忠良
  • 3篇仇松英
  • 3篇高炜
  • 2篇陈永杰
  • 2篇闫翠萍
  • 2篇徐萍
  • 2篇丁国庆

传媒

  • 11篇山西农业科学
  • 8篇小麦研究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农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5
  • 3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7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旱地小麦渗灌的节水节肥增产效应被引量:2
2002年
1998~1999年于山西省浮山县张庄乡进行了旱地小麦渗灌的节水节肥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①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这种播种方式个体发育良好,生长发育较快,光合面积较大,构成其增产的生物学基础。②中水平施肥(每公顷120kgN、120kgP_2O_5、60kgK_2O)已完全满足了目前生产水平,旱地小麦肥料研究应以中水平为上限进行,生产上也应以此为最高施肥量。本项研究还表明,氮肥的分次施肥效果较钾肥的分施为好。③渗灌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采用膜上穴播播种方式情况下其增产效果最为明显。④通过渗灌进行地下施肥具有明显的节肥增产效应,研究还进一步推断出地下施肥本身也有增产效果。
张松令刘玲玲
关键词:增产效应旱地小麦渗灌分次施肥节水性膜上穴播
肥料对提高山旱地小麦水分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临汾东西两山旱地麦区,土壤瘠薄,小麦对自然降水利用率很低。1992~1994年增施肥料、培肥地力试验结果表明,亩施50kg有机肥,小麦水分利用率可提高0.0038kg/亩·mm;亩施纯氮、纯磷各1kg,小麦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0.0078和0.011kg/亩·mm。
张久刚王文琪张鸿杰张松令
关键词:山旱地旱地小麦肥料水分利用率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土壤库容深度模拟研究
该项研究共分8个处理:①ds30。小区长4.Om×宽3.6m×深O.3m。②ds60、③ds100、④ds150、⑤ck1、⑥ds200,以上6个处理除处理⑤外,其它5个处理用农膜将四周与下部焊接封闭,⑦ck2、⑧ck3...
崔欢虎张鸿杰张松令闫翠萍马爱平
渗灌条件下覆盖对旱区冬小麦增产效应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3年研究表明 :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种植方式相比 ,旱区冬小麦地下渗灌与膜上穴播栽培技术体系相结合 ,能更好地发挥节水增产效应 ,提高水分利用率 ,小麦植株发育健壮 ,干物质积累增多 ,分蘖成穗增加 ,群体光合能力增强 ;更为显著的是 ,在产量三因素中 ,每公顷成穗增加了 93 .0万 ,穗粒数平均增加 1 .8粒 ,千粒重提高了 2 .1 g,每公顷增产 2 1 2 7.0kg,增产率为 47.58% ,净增产值 1 2 6 5.
刘玲玲张松令
关键词:冬小麦渗灌增产效应旱区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根层蓄水供水系统模拟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的生物学效应、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土壤库容深度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每亩可增产小麦142.5-174.5kg,增产率高达63.3%-78.7%。
崔欢虎张松令徐建兵张鸿杰郑王义马爱萍
关键词:小麦旱地黄土高原
一种小麦杂交授粉专用袋
一种小麦杂交授粉专用袋,目的是透光透气性好,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袋体为长方形片状,袋体前后两个面分别采用两种材质制成,一个面为透气性好的白色防水硫酸纸,另外一个面为透光性高的透明玻璃纸,袋体前后两个面通过袋体两侧的缝合线...
裴磊刘莉刘新月张松令卫云宗
文献传递
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0
2002年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对照相比所表现的增产效应之和。窄行条播。
张松令刘玲玲程麦凤郑王义
关键词: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因素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作用研究
2000年
从9个栽培因素中筛选出7个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作用较大的因素,并对其在产量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因素相互配合形成的产量存在很大差异,最高产量达7305kg/hm^2,是最低产量的2.317倍,这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旱地小麦的产量潜力,从另一方面则说明对不同栽培因素的配合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各不上同,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渗灌、播量、播种方式、氮肥、磷肥、有机肥。渗灌与地膜覆盖播种技术都有较高的节水增产优势,是稳定并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中靠措施,应进行强化研究。
张松令刘玲玲
关键词:栽培因素旱地小麦施肥灌溉播种
一种提升杂交种结实率的小麦杂交授粉方法
一种提升杂交种结实率的小麦杂交授粉方法,目的是提高小麦杂交种饱满度和结实率;本发明在选配杂交组合后再常规的选穗、整穗及去雄进行处理后,先用白色防水硫酸纸和透明玻璃纸作为袋体前后两个面制作专用杂交袋,袋体两端口均为敞开,在...
裴磊刘莉刘新月张松令卫云宗
文献传递
强筋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101号’的选育被引量:6
2019年
本研究重点围绕聚合抗旱强筋优质高产广适的育种目标,以广适性优质‘晋麦79号’为母本,以抗旱抗冻优质F14005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期实现性状互补,优质基因累积。采用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水旱地交替选择,异地生态抗逆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而成小麦新品种‘晋麦101号’。分子遗传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含有8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和10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标记。2015年、2016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5 260.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8.7%;201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822.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0%,株高82~92 cm左右,穗长7.3 cm左右,千粒重36.8 g,生育期234~236 d,容重778 g/L、粗蛋白15.52%、湿面筋31.85%、稳定时间10.0 min,是近年来中国黄淮旱地难得的强筋型优质抗旱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70003号),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南部和宁夏旱塬等北部旱地麦区引种种植。
刘新月裴磊刘莉张松令卫云宗满强张正斌徐萍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