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林虎

张林虎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人骨
  • 3篇墓葬
  • 3篇库区
  • 2篇颅骨
  • 2篇非测量性状
  • 2篇出土
  • 1篇性状
  • 1篇竖穴墓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青铜
  • 1篇青铜时代
  • 1篇青铜文化
  • 1篇人骨研究
  • 1篇种系
  • 1篇下七垣文化
  • 1篇颅骨骨折
  • 1篇墓地
  • 1篇墓葬出土
  • 1篇考古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5篇张林虎
  • 3篇朱泓
  • 1篇魏东
  • 1篇赵新平

传媒

  • 2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华夏考古
  • 1篇西域研究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疆鄯善洋海青铜时代居民颅骨创伤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新疆鄯善县洋海墓地位于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滩上,北距鄯善县吐屿沟乡政府5公里,东南距洋海夏村四组2公里。地理坐标北纬42°48′~42°49′,东经89°39′~89°40′。墓地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台地呈长条形。
张林虎朱泓
关键词:青铜时代颅骨骨折竖穴墓青铜文化
鹤壁刘庄遗址下七垣文化墓地出土人骨标本鉴定报告被引量:6
2009年
本文是刘庄遗址下七垣文化墓地出土人骨的鉴定报告。共对202例个体进行了鉴定。对死亡年龄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批古代居民的死亡高峰集中25~35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该墓地古代居民齿科疾病患病率低。
魏东张林虎赵新平
关键词:下七垣文化人骨病理
新疆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人骨研究
新疆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伊犁河流域作为新疆史前考古时空框架中的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和文化区域,其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为揭示和解释新疆史前时期的人群交往及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模式框架...
张林虎
文献传递
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出土古代人类颅骨测量学性状的研究
2013年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吉林台大型水电站建设工程,于2001年至2004年对水库淹没区内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连续3年的发掘。吉林台库区内遗存连绵十余公里,包含2个祭祀遗址和穷科克墓地(含一号和二号)、库吉尔沟墓地、阿克布早沟墓地、萨尔布拉克沟墓地、托海墓地、别特巴斯陶墓地、加勒格斯哈音特墓地、铁木里克墓地、彩桥门墓地等9个墓地,共发掘墓葬784座。这是目前北疆发现并发掘规模最大的史前墓葬群。这样一批考古遗存不仅丰富了伊犁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而且对完善该地区史前考古文化发展序列和细化新疆地区史前考古文化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库区内的大多数墓葬随葬品贫乏,且相当一部分墓葬中无随葬品。随葬品一般放在死者的头侧;一些装饰品和生产工具则出土于死者生前佩戴位置和死者的身边,主要包括彩陶壶、彩陶罐等陶器,铁器,铜器,石器,骨器和牛、羊、马等动物骨骼。
张林虎朱泓
关键词:种系墓葬库区
新疆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人骨牙齿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运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牙齿人类学系统,对出土于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吉林台库区墓葬的人类牙齿进行形态观察;采用平均差异度(MMD)计算吉林台组与其他对比组的MMD距离系数;进而探索该组人群与周邻人群的交流与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吉林台古代居民与新疆洋海古代居民之间存在通婚和基因交流;同时与蒙古国境内的匈奴人群存在较多的基因交流;汉代以前吉林台组居民有向东和向南迁徙迹象,这种人群交流仅限于新疆境内及其以北的区域。吉林台居民与现代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北部人群之间存在着较近的生物学距离,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一组居民的祖先与吉林台居民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二是吉林台居民的后裔曾向西迁徙进入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
张林虎朱泓
关键词:非测量性状亲缘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