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琴

作品数:64 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意识形态
  • 10篇意识形态理论
  • 10篇主义
  • 10篇马克思意识形...
  • 8篇意识形态观
  • 7篇意识形态概念
  • 6篇形态论
  • 6篇意识形态论
  • 6篇马克思意识形...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西方马克思主...
  • 4篇哲学
  • 4篇卢卡奇
  • 4篇恩格斯
  • 3篇意识形态批判
  • 3篇政治
  • 3篇唯物
  • 3篇唯物主义
  • 3篇文化马克思主...
  • 3篇法学

机构

  • 62篇中国政法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布里斯托大学

作者

  • 63篇张秀琴
  • 1篇魏天舒
  • 1篇王葳蕤
  • 1篇魏小萍
  • 1篇杨学功
  • 1篇郭咔咔

传媒

  • 4篇马克思主义与...
  • 4篇学术研究
  • 3篇哲学动态
  • 3篇教学与研究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江海学刊
  • 2篇政法论坛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北京行政学院...
  • 2篇中共南京市委...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界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哲学、“实践”与“霸权”:柯尔施和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实践哲学建构起来的,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通过其霸权理论建立起来的,他们二人又都是以对哲学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来完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工作的。因此,哲学、“实践”与“霸权”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基本范畴。正是从这些基本范畴出发,他们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践哲学”及其“转型”和“文化霸权”及其相关问题。在前一个领域,主要讨论的是意识形态理论的视角问题,而后一个领域则主要讨论的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要关注的核心话题。
张秀琴
关键词:哲学霸权
站在马克思书房的窗前看技术变革被引量:2
2015年
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马克思把技术变革放在了首要位置。其实,这不过是马克思对机器问题进行长期考察的理论成果之一。马克思的探索主要聚焦于机器的社会影响,即工人的被解雇以及工作环境的普遍恶化等问题。此外他也研究了机器与经济的关系。在马克思的后期研究中,他还涉及机器的历史发展并对科技设备的运行产生了兴趣,而且他还把农业纳入技术考察的视线之内。马克思实现了对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之重要性的详细分析,并强调了革命的影响、机械工程的关键作用以及建立一个"真正社会的生产制度"之于劳动力解放的重要意义。当然他偶尔也会提及技术变革的破坏性力量。
雷金娜.罗特郭咔咔张秀琴
关键词:资本主义MEGA2
意识形态理论的“辩证”阐释模式——阿多尔诺、霍克海默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即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辩证"式阐释基础之上的。所谓的"辩证"阐释模式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理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阐释维度——在本体论维度,主要讨论的是启蒙理性或工具理性是否为一种本体论的存在问题;在认识论维度,主要讨论的是主客体二分法与"辩证法"或"否定"性认识方法问题;在方法论维度,则主要讨论的是"音乐拜物教"与"商品、资本和货币拜物教"问题。在以上三个领域中,阿多尔诺、霍克海默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都存在着异同点。
张秀琴
关键词:意识形态霍克海默
正义、幽灵与法——德里达法学思想研究
2008年
在德里达那里,整个世界都是我们解读的"文本",西方式阅读和"书写"的"暴力性"造成了主流话语对边缘话语的压制,只有通过"解构"才能改变这一局面——即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无休止的考察,对所有因果决定论的有效性进行质疑,包括法律。作为批判现代法学的手段,"解构就是正义"——但正义不可解构,它是对不可能的一种体验。正义总是表现为"缺场":它只能通过司法判决部分地现实化,以法律体现自身但又存于法律之外,永远处于一种"即将来临"的状态。正义在本体论预设的维度中总是显现为一种"幽灵"特性。
张秀琴
关键词:德里达法学批判
国外马克思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被引量:3
2010年
近3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两个学术关键词:"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马克思学"。从兴起时间与代表人物、研究对象与主要方法这两个角度来看,国外马克思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存在诸多交叉与重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国外马克思学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张秀琴
关键词: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接受:1919—1949被引量:10
2013年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19年,起源于当时的中国留日学者陈溥贤(和李大钊等人)对河上肇介绍唯物史观的相关著作的节译。沿用日文译法,它最初在中文语境被表述为"观念"(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又被表述为"观念形态"),第一个将"ideologie"直接翻译成中文"意识形态"一词的是中国人成仿吾(1927年)。这样,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就以"译介体"的形式引入中文语境,并接下来(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教材体"的形式进行了中文语境中的概念界定(瞿秋白)和系统理论阐释(李达)。这反映的是中国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早期理解,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开启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中国化阐释模式。
张秀琴
关键词:意识形态
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论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中的意识形态论研究包括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意识形态的形成路径和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等三个维度。在这三个方面,列宁和葛兰西分别提出了具有重要学理影响和实际意义的系列观点和见解。比较而言,列宁和葛兰西都把意识形态视为一种上层建筑,都认为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需要知识分子参与的一个动态过程,都强调宣传和教育是意识形态制度建设的主要手段,但在具体论述上层建筑的构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分层、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以及宣传教育的具体方法时,他们却分别得出了不同的见解。对这些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张秀琴
关键词:列宁意识形态论
连接主义:拉克劳与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和墨菲则主要从一种偶然的连接主义视角来探讨意识形态的内涵、分析框架以及功能意义等问题。尽管他们一直声称从葛兰西那里继承了很多意识形态分析范畴如"领导权"、"历史集团"等,但从共同的范畴出发,他们却得出...
张秀琴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连接主义
文献传递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美国的理解及其传播——道格拉斯·凯尔纳教授访谈录被引量:3
2012年
道格拉斯·凯尔纳教授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身后,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现了各种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解读版本。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即第二国际理论家和活动家倾向于聚焦经济和政治;以后在俄国革命后的欧洲出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则是文化理论、国家、社会制度、社会心理等主题,以期用更新后的马克思主义来解释论者所处的时代。诸多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无论是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本雅明、萨特、马尔库塞、阿尔都塞还是詹姆逊和齐泽克都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形态的过去与未来,分析它们的生产、它们与经济和历史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作为社会生活之构成要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张秀琴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21世纪国外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方法创新——兼评《今日马克思》被引量:1
2011年
最近十年,马克思思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高潮。无论是在欧洲大陆、英伦三岛、北美大陆,还是亚非拉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关于马克思的话语充斥着大学讲坛、学术沙龙、进步期刊和大型国际会议。本文以2010年出版的《今日马克思》一书为例,就近十年国外主要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俄国和日本)的马克思思想研究界的最新进展做一概述性梳理,并力图对当前各国学界动态作出比较性评价,以期发掘其中的领域拓展和方法创新。
张秀琴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