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继新

作品数:46 被引量:312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肿瘤
  • 15篇病理
  • 13篇临床病理
  • 11篇直肠
  • 11篇黏膜
  • 11篇内镜
  • 11篇肠肿瘤
  • 10篇黏膜下
  • 10篇黏膜下剥离术
  • 10篇膜下
  • 10篇内镜黏膜
  • 10篇内镜黏膜下
  • 10篇内镜黏膜下剥...
  • 10篇内镜黏膜下剥...
  • 10篇剥离术
  • 9篇直肠肿瘤
  • 9篇细胞
  • 9篇病变
  • 8篇淋巴
  • 6篇腺癌

机构

  • 37篇北京大学第一...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46篇张继新
  • 12篇戎龙
  • 12篇昌红
  • 10篇崔力方
  • 9篇年卫东
  • 9篇蔡云龙
  • 9篇汪欣
  • 8篇高颖
  • 7篇张建英
  • 6篇李挺
  • 5篇郭小超
  • 5篇姜勇
  • 5篇张峻岭
  • 5篇武颖超
  • 5篇周全
  • 5篇沈兵
  • 5篇吴涛
  • 5篇陈国卫
  • 5篇曲丛玲
  • 5篇梁丽

传媒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诊断病理学杂...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6篇中华消化内镜...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层巩膜骨性迷芽瘤一例
2017年
患儿,女,7岁,监护人偶然发现患儿左眼球表面肿物20d,于2016年4月以眼球壁肿物待查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患儿无眼红、眼痛、异物感等不适,无视力下降、分泌物增多等现象。既往体健,否认眼部外伤史及家族史,足月顺产,出生后无窒息、吸氧史。
朱瑞琳晏晓明张继新李海丽
关键词:迷芽瘤骨性巩膜浅层分泌物增多眼球表面
t(6;11)(p21;q12)转录因子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t(6;11)(p21;q12)转录因子EB(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对1例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红色伴出血囊性变。镜下肿瘤由大、小两种细胞构成,大细胞呈巢状、腺泡样,乳头状排列;小细胞围绕透明基质呈特征的"玫瑰花环"样结构,瘤细胞胞质透明,部分嗜酸。免疫组化:TFEB、HMB45和melan A(+)。鉴别诊断主要有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结论 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肿瘤,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闫风彩石峰周全高颖张继新昌红
关键词:染色体易位
结肠肝样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1例横结肠肝样腺癌的临床资料,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及17例文献报道(共18例)结直肠肝样腺癌中男性多见,年龄37~75岁,中位年龄53岁。血清AFP常明显升高。镜下肝样腺癌常由分化好的管状、乳头状腺癌和肝样分化区组成。肝样分化区瘤细胞呈小梁状或实片状排列,瘤细胞大,多边形,胞质丰富。肿瘤间质血管丰富,常见大量脉管瘤栓。肝样腺癌常表达AFP、CEA、CK19,部分表达Hepatocyte。容易出现肝转移,多在1年内死亡。结论结肠肝样腺癌少见,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预后差,临床上应注意与转移性肝细胞癌鉴别。
张继新崔力方周全昌红
关键词:结肠肿瘤肝样腺癌横结肠AFP
膀胱动静脉畸形临床病理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膀胱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复习1例膀胱AV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7岁。膀胱刺激症10天及全程肉眼血尿2天。膀胱镜下见充血的宽蒂肿物,主体位于膀胱右侧壁,遮挡右侧输尿管开口。行膀胱全切术。镜下见膀胱壁全层畸形血管增生,血管管径大小不一,管壁黏液变性,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温和。免疫组化示血管内皮细胞CD31和CD34(+),Ki-67增殖指数<1%。术后随访24个月,患者无瘤生存。结论膀胱AVM非常罕见,易与血管肉瘤等良、恶性肿瘤混淆,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及临床资料;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好。
周全昌红杨磊张继新赵洪禹程亮
关键词:膀胱血管病变动静脉畸形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1年
目的探讨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放射治疗后继发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化疗后继发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肿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患者。结果患者右侧咽部异物感半个月,查体发现扁桃体肿大,活检明确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行6个疗程CHOP化疗34天22次局部放疗,10年后发现右筛窦占位,术后明确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随访2个月,死于双肺转移。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放疗后继发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明确,继发肿瘤预后较差。
崔力方钟定荣张继新王莉昌红高颖沈兵张建英
关键词:淋巴瘤嗅神经母细胞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9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7例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治愈性切除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7例病变中隆起型病变5例,浅表型病变59例,凹陷型病变3例。病变中位直径1.6(1.8)cm,中位手术时间60.0(56.0)min。整块切除率97.0%(65/67),完全切除率91.0%(61/67),治愈性切除率82.1%(55/67)。肿瘤最大径(OR=8.457,95%CI:1.227~58.302,P=0.030)及病理类型(OR=15.133,95%CI:1.518~150.870,P=0.021)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3例(4.5%)患者发生ESD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迟发出血,内镜下止血后好转;2例术后瘢痕狭窄,内镜引导下探条扩张后好转。58例随访患者中1例垂直切缘阳性且未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异时性早期胃癌,再次ESD切除。结论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操作前应对病变大小、边界、浸润深度进行准确评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
刘冠伊戎龙蔡云龙年卫东张继新
关键词:食管胃接合处早期肿瘤内镜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补充外科根治性手术的必要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根治性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经内镜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的104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04例患者中在内镜切除后23例(22%)出现淋巴结转移和(或)有残留癌,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12例,单纯残留癌7例,淋巴结转移和残留癌均有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侵犯、垂直切缘阳性、女性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2 cm、抬举征阴性、浸润深度≥1000μm、水平切缘阳性、垂直切缘阳性是残留癌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侵犯、垂直切缘阳性、女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垂直切缘阳性是残留癌的独立危险因素。104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184(156~233)min,中位术中失血量50(20~1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9(8~11)d。出现Clavein-dindoⅡ级以上并发症共7例,其中肺栓塞1例,吻合口瘘1例,淋巴瘘1例,肠梗阻2例,泌尿系感染2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的补救措施。
丰硕窦伟冬武颖超陈国卫吴涛姜勇王鹏远张继新蔡云龙戎龙张峻岭汪欣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T4b期直肠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在原发性T4b期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的原发性T4b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标准为:术前临床分期(cTNM)分期为cT4b期的原发性直肠癌,且仅向前壁侵犯;肿瘤下缘距肛缘10cm以内;接受TPE术,且病理证实为R0切除。排除复发性直肠癌、远处转移者以及合并非直肠肿瘤而行TPE者。按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nCRT)分为nCRT组(13例)和非nCRT组(18例)。nCRT组接受术前长程放疗(总剂量50Gy,分割25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在新辅助放化疗结束6~8周后行TPE;非nCRT组则直接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病理情况、以及局部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nCRT组13例,非nCRT组1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时长、术前基础疾病、体质指数、吸烟比例以及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nCRT组与非nCRT组患者保肛比例分别为30.8%(4/13)和38.9%(7/18)(P=0.468),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0ml和800ml(P=0.644),手术时间分别为(531.7±137.2)min和(498.0±90.1)min(P=0.703),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8d和14d(P=0.400),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3/13)和38.9%(7/18)(P=0.452),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分别为15.4(2/13)和0(P=0.168),术后二次手术比率分别为7.7%(1/13)和11.1%(2/18)(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术后病理ypT4b比例为58.1%(18/31),其中nCRT组53.8%(7/13),非nCRT组61.1%(11/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nCRT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3.5±5.9)枚,明显少于非nCRT组(23.0±11.8)枚(P=0.013)。nCRT组中无病理完全缓解(ypCR)病例,13例患者肿瘤消退分级(TRG)2、3、4、5级分别为1例(7.7%)、6例(46
吴涛文龙张继新武颖超姜勇陈国卫汪欣黄珊君万远廉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全盆腔脏器切除术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光学显微镜形态和免疫学表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中为复发再次手术者10例。所有患者肿瘤均发生于腹膜后。CT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生长范围及对周围脏器的推挤、浸润,影像学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镜下观察显示去分化脂肪肉瘤含有分化性成分和去分化成分,去分化成分可表现为纤维肉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样、平滑肌肉瘤样、横纹肌肉瘤样、血管肉瘤样、血管外皮瘤样等。肿瘤可以以一种成分为主,也可以几种成分同时存在,免疫表型表达各异。16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其中9例为单纯肿物切除,7例同时切除了肿物及周围粘连的脏器。随访至2012年1月(随访3-24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去分化脂肪肉瘤中的去分化成分表现各异,低级别和高级别区域可在同一肿瘤内并存。对于复发病例仍然应该争取再次手术切除,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崔力方罗成华张继新昌红高颖沈兵张建英郭洋钟定荣
关键词:脂肪肉瘤病理学腹膜后肿瘤病理学随访研究
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7例结外FDCS患者标本,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PCR法检测7例肿瘤组织中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4例肿瘤组织进行EBER原位杂交。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55岁。发生于鼻咽部、肾脏、肺、直肠和肝脏各1例,纵隔2例。低级别FDCS 4例,高级别FDCS 3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21、CD23、CD35、D2-40、CXCL13、EGFR呈弥漫或灶状阳性,S-100、CD68、HMB45、SMA、Desmin、CD117、Dog-1、CD34、CD30、EMA、CK均阴性。7例FDCS中,有5例表达PD-L1,且高级别FDCS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高于低级别FDCS。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AF V600E阳性表达2例,且均为低级别FDCS。PCR检测结果显示,7例标本均未见BRAF V600E基因突变。EBER原位杂交显示,1例鼻咽部FDCS患者阳性。随访7~43个月,4例死亡,1例生存,2例失访。结论 FDCS是一种易复发和转移的罕见恶性肿瘤,一线抗体CD21、CD23、CD35联合二线抗体D2-40、CXCL13、EGFR的应用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PD-L1的高表达提示部分患者可能会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崔力方张继新李曌高颖鲁涛赵洪禹钟定荣
关键词:滤泡树突细胞肉瘤PD-L1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