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杰
- 作品数:79 被引量:2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3D-CT与4D-CT勾画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靶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3D-CT)与四维CT(4D-CT)勾画的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靶区(CTV)的差异性。方法对13例保留乳房手术后患者于CT模拟定位时序贯完成胸部3D-CT和4D-CT扫描,并依据实时位置管理系统(RPM)同步采集的呼吸信号将每个呼吸周期的4D-CT图像分为10个呼吸时相。将图像传入Eclipse计划系统,以4D-CT的吸气末(T0)时相为基准,其余9个时相的9套图像(T10、T20、30……T90)、最大密度投影图像(MIP)及3D-CT图像分别与之配准。同一勾画者分别于两个不同时间,在4D-CT的T0图像上勾画源于3D-CT、T0、呼气中(T20)、呼气末(T50)及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之后,在4D-CT的T0图像上勾画源于3D-CT、4D-CT及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并分别定义为CTV3D、CTV0、CTV10……CTV90和CTVMIP。最后,将4D-CT的CTV0、CTV10、CTV20……CTV90融合得到融合靶区(internalclinicaltargetvolume,ICTV)。比较4D-CT不同时相图勾画的全乳靶区后,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T0、T20、T50、MIP图像与3D-CT图像相比。比较同一勾画者的勾画差异性以及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全乳CTV体积、匹配指数(MI)和包含度(DI)的差异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Friedman、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无论基于3D-CT还是基于4D-CT,同一放射治疗医师勾画的靶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呼吸运动对4D-CT10个时相的CTV体积大小无明显影响(P>0.050)。CTV3D、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的中位数分别为708.11、721.29、725.04、723.89、728.69cm3。CTV3D与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CTV3D与CTV0、CTV20、CTV50的MI中位数分别为0.88、0.86和0.86,4D-CT不同时相CTV与CTV3D的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2,P=0.794)。CTV3D对CTV0、CTV20、CTV50的DI中位数分别为0.94、0.93和0.92,CTV0、CTV20、CTV50对CTV3D的DI中位数分别为0.95、0.95和0.94,CTV3D与4D-CT不同时相CTV的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IC
- 王素贞李建彬张英杰王玮李奉祥徐敏邵倩范廷勇刘同海
- 关键词:保留乳房治疗三维CT扫描
- 锥形束CT引导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自适应的预测与校正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建立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IMRT)疗程中患者分次间摆位位移的变化模型,探讨连续CBCT校正所得摆位误差应用于后续疗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的18例患者,放疗计划实施前采集CBCT图像,将重建好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行像素一解剖结构密度配准,记录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实施在线校正后再次采集CBCT图像,获取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当CBCT扫描次数达到5次后,随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依据每位患者放疗疗程中获取的位移值分别计算基于连续多次CBCT在线配准(≥5次)获取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析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摆位边界的变化趋势。结果CBCT在线校正前系统误差变化幅度〈1mm,但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10次之后),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变大,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CBCT扫描7次后较前均略有增加。CBCT在线校正后放疗前20次系统误差趋势稳定接近于0,但20次之后前后和头脚方向略有增加(幅度变化〈0.5mm),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放疗20次后均变小。在线校正前后,连续5、8、11、14次在线配准间获取的三维方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及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乳术后IMRT整个疗程中摆位误差是相对稳定的,前期连续5次CBCT扫描作为摆位误差校正频次及适应性治疗计划循变修改时机和频次较为合适。
- 王玮李建彬徐敏邵倩范廷勇张英杰邢军胡宏光
- 关键词:放射疗法锥形束CT摆位误差影像引导放疗
- ABC辅助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3D-CT与4D-CT食管位置及体积比对研究
- 2013年
- 目的 比较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三维CT(3D-CT)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与四维CT(4D-CT)终末时相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位置、体积及其匹配指数(MI)的差异。方法 1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依次完成胸部4D-CT扫描及ABC辅助平静吸气末(CTEIH)和呼气末(CTEEH)3D-CT扫描。每个呼吸周期的4D-CT图像平均分为10个呼吸时相,0%时相定义为吸气末时相(CT0),50%时相定义为呼气末时相(CT50),分别在CT0、CT50、CTEIH和CTEEH图像上勾画胸上、中、下段食管,分别比较CT0与CTEIH间、CT50与CTEE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中心点径向方向位置、体积及体积MI的差异。结果 CT0与CTEI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左右(x)方向的位置差异分别为(-0.02±0.16)cm、(0.06±0.26)cm、(0.10±0.33)cm,前后(y)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4±0.24)cm、(0.04±0.12)cm、(0.08±0.15)cm,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50与CTEE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x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2±0.24)cm、(0.12±0.37)cm、(0.26±0.33)cm,y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3±0.21)cm、(0.04±0.17)cm、(0.14±0.18)cm,上段和中段食管CT50与CTEEH间位置左右及前后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段食管CT50与CTEEH间位置左右及前后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5、0.024,P〈0.05)。胸上、中、下段食管体积,CT0均大于CTEIH,CT50均大于CTEE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0与CTEI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体积匹配指数(MI)分别为0.50±0.17、0.50±0.19、0.56±0.08,CT50与CTEEH间各段食管体积MI分别为0.50±0.16、0.47±0.14、0.51±0.15,CT0与CTEIH间各段食管MI大于CT50与CTEEH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模式对胸上、中段正常食管位置影响并不显著;两种呼吸模式同一状态,无论哪段食管均存在空间错位。
- 戚焕鹏李建彬梁超前马志芳张英杰王玮邢军
- 关键词:自主呼吸控制三维CT四维CT
- 基于四维CT勾画非小细胞肺癌内大体肿瘤靶体积的三种方法比较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基于四维CT(4DCT)三种方法勾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内大体肿瘤靶体积(IGTV)位置和大小差异。方法21例NSCLC患者行胸部4DCT模拟定位扫描,采用10个呼吸时相得到IGTV10、0%和50%时相得IGTVE1+EE、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得到IGTVE1+EE对比3种勾画方法所得IGTV10、IGTVE1+EE、IGTVMIP的位置、体积、包含度及匹配指数。结果IGTV10、IGTVEl+EE、IGTVMIP的中心在x、y、z轴上平均差异〈1mm且均相似(t=0.35~1.57、P:0.730~0.132)。IGTVl0〉IGTV卧EE(£=2.37、P=0.028),IGTVl0与GTVMlP相似(t=1.95,P=0.065),IGTVE1+EE与IGTV10、IGTVMIP与IGTVl0比值分别为0.85±0.08和0.92-4-0.11。IGTVl0对IGTVmEE和IGTVM的包含度分别为84.78%±8.95%和88.47%±9.04%。IGTV10与IGTE1+EE、IGTV10与IGTVMIP的匹配指数分别为0.85±0.09、0.86±0.09。结论基于4DCT不同方法所勾画的IGTV中心位置变化不明显;IGTVmEE和IGTVMIP均不能替代IGTV10,但IGTVM1P与IGTV10大小更接近;IGTVE1+EE与IGTV10比值与肿瘤运动矢量相关,肿瘤三维运动幅度大且体积较小时IGTVE1+EE与IGTV10比值较小。
- 李奉祥李建彬张英杰尚东平刘同海田世禹徐敏马长升
- 关键词:呼吸时相
- 四维CT中三种方法勾画原发性肝癌内大体靶体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比较基于四维CT(40-CT)的3种不同勾画方法勾画原发性肝癌内大体靶体积(IGTV)位置和大小的差异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行胸腹部4D-CT模拟定位,获得10个呼吸时相的CT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在Varian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采用3种不同方法,依据碘油沉积范围分别勾画原发肿瘤的IGTV,即(1)在10个呼吸时相CT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将其融合得到IGTV10(2)0%时相和50%时相GTV融合得到IGTVIN+EX;(3)在MIP图像上勾画可见肿瘤,得到包含呼吸运动信息的IGTVMIP。依据CT图像上肿瘤中心位置与肝脏的关系将患者分为A组(肿瘤中心位于肝脏上半部)和B组(肿瘤中心位于肝脏下半部),依据肿瘤最大截面长径的大小将患者分为c组(长径≤5(3m)和D组(长径〉5em),依据肿瘤中心三维运动矢量的大小将患者分为E组(运动矢量≤0.9cm)和F组(运动矢量〉0.9em)。对比3种不同勾画方法所得IGTV10 IGTVIN+EX、IGTVMMIP,的位置、体积、包含度和匹配指数,并分别进行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与F组的组问比较。结果IGTV10 IGTVIN+EX、IGTVMMIP的靶区中心在X、Y、Z轴上的平均差异〈1.5mm,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V10 IGTVIN+EX、和IGTVMlP的体积分别为(160.53±265.20)cm3、(132.50±234.93)cm3和(130.02±225.73)cm3,IGTVl0〉IGTVIN+E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725),IGTVl0〉IGTVM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P=0.697)。IGTVIN+Ex/IGTVl0、IGTVMIP/IGTVl0分别为0.75±0.15和0.78±0.14。IGTV。0对IGTVmEx和IGTV。的包含度分别为(74.85±15.09)%和(68.87±13.69)%。IGTVl0与IGTVMEx、IGTV】0与IGTVMlP的匹配指数分别为0.75±0.15和0.67±0.13。A组和B组中IGTVIN+Ex/IGTVl0的中位数分别为
- 邢军李建彬张英杰李凤祥范廷勇徐敏尚东平韩建军
- 关键词:肝肿瘤呼吸时相
- 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引导放疗过程中锥形束CT增强扫描技术被引量:2
- 2008年
- 作为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主要实现方式,kV级X线锥形束CT(CBCT)主要用于各轴向摆位误差的在线和离线校正,同时也被用作放疗计划在线和离线校正。笔者自2006年6月开始使用IGRT系统于非小细胞肺癌IGRT后发现,CBCT平扫图像与治疗计划制定前CT模拟定位所获得增强CT扫描图像匹配时,因CBCT图像为平扫且CBCT扫描时间较长(1 min)、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大,
- 李建彬巩贯忠余宁莎范廷勇张英杰刘同海彭庆国郭守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增强CT扫描增强扫描技术影像引导CT模拟定位
- 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不同呼吸时相靶区体积重合度的研究
- 目的:通过对接收主动呼吸控制辅助EB-PBI的患者定位时采集的不同呼吸时相的CT图像融合后,比较GTV以及外扩相应边界后CTV、PTV的重合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探讨接收EB-PBI的患者采用呼吸门控的必要性。
- 张秋实李建彬卢洁范廷勇徐敏张英杰邢军
- 文献传递
- 基于4D-CT测定的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靶区位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基于4D-C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靶区在自由呼吸状态下随呼吸运动位移变化及与术腔中选定银夹、乳头及体表金属标记位移的相关性.方法 13例保乳术后拟行全乳调强放疗的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大孔径CT模拟定位并获4D-CT图像.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由同一放疗医师在每例患者10个呼吸时相CT图像上分别行全乳靶区、乳头、最上层银夹、体中线体表标记勾画,获各中心点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分析靶区位移及与银夹、乳头和体表标记相关性.分析各呼吸时相CT图像上肺体积变化及与靶区位移的相关性.结果 全乳靶区x、y、z轴最大位移分别为0.71、0.76、1.29 mm(F=5.755,P<0.05);全乳靶区中心点三维方向位移与靶体积及同侧肺体积变化均不存在相关性;吸气末2个连续时相与呼气末3个连续时相靶区x、y、z轴平均位移相似,全乳靶体积大小相似;在x、z轴上全乳靶区位移与乳头、体中线体表标记、最上层银夹位移均无相关性,在y轴上全乳靶区位移则与乳头、正中体表标记针、最上层银夹位移有相关性的比例分别为8/13、7/11、9/13,但群体性分析显示全乳靶区位移仅与最上层银夹有相关性(r=0.657,P<0.05).结论 乳腺体积大小和肺体积改变对全乳靶区位移无明显影响;术腔中选定银夹可用以监测靶区活动度,其用以靶区位移测量和校正可靠性优于乳头及体中线处体表标记.
- 王玮李建彬王素贞张英杰李奉祥徐敏尚东平
- 关键词:四维CT
- 基于四维CT分析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对纵隔转移淋巴结位移的影响
- 2012年
- 导致纵隔淋巴结位移的主导因素为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由于毗邻结构不同,纵隔内不同位置淋巴结受各因素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将影响不同位置纵隔淋巴结三维方向位移的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等因素区分开来研究。
- 张英杰李建彬王素贞王玮李奉祥马志芳梁超前
-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心脏搏动CT分析
- 四维CT测定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术腔中银夹的位移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四维CT(4D—CT)模拟定位影像所测得的保乳术后术腔中银夹和银夹所构成的几何体中心点位移在确定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D内靶区中的价值。方法14例保乳术后拟行EB-PBI的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大孔径CT模拟定位,并获得4D-CT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勾画10个呼吸时相CT图像上术腔中选定银夹并标记术腔中全部银夹,获得选定银夹和所有银夹构成几何体中心点在左右、前后和上下三维方向上的位移,进行差异性与关联性比较。结果同一选定银夹在前后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移明显大于左右方向(均P〈0.05);除最外侧与最下层银夹的上下方向外,其他选定银夹在同一方向上的位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几何体中心点在左右、前后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1.34±0.39)mm、(2.01±1.02)mm和(1.89±1.03)mm,左右与前后以及左右与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左右、前后和上下方向上,几何体中心点的位移均大于各选定银夹在同一方向上的位移,除上下方向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上下方向上,几何体中心点的位移与最上层银夹及最下层银夹的位移相关(均P〈0.05)。结论以4D—CT模拟定位图像进行EB—PBI靶区确定时,术腔中各边界选定银夹位移不能代替基于术腔中全部银夹所确定的EB—PBI靶区位移。
- 王素贞李建彬王玮张英杰李奉祥范廷勇尚东平
- 关键词:四维CT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