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雅彬

作品数:2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0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电离层
  • 7篇ES
  • 6篇电波传播
  • 4篇日变
  • 4篇日变化
  • 4篇散射
  • 4篇通信
  • 4篇流星
  • 3篇信道
  • 3篇散射模型
  • 3篇纬度
  • 3篇离子
  • 3篇VHF
  • 2篇低纬
  • 2篇低纬度
  • 2篇射线跟踪
  • 2篇统计分析
  • 2篇突发通信
  • 2篇流星突发通信
  • 2篇流星余迹

机构

  • 15篇中国电波传播...
  • 10篇中国电子科技...
  • 5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电波环境特性...

作者

  • 24篇张雅彬
  • 12篇徐彬
  • 9篇吴健
  • 8篇薛昆
  • 8篇许正文
  • 7篇林乐科
  • 7篇赵海生
  • 3篇马征征
  • 3篇王晓宾
  • 2篇徐彤
  • 2篇赵振维
  • 2篇陈金松
  • 2篇郭宇荃
  • 2篇胡艳莉
  • 2篇郭立新
  • 2篇张蕊
  • 2篇胡大璋
  • 1篇吴振森
  • 1篇郝国欣
  • 1篇刘云

传媒

  • 9篇空间科学学报
  • 7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第十届全国电...
  • 1篇无线电通信技...
  • 1篇物理学报
  • 1篇通信技术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岛地区电离层Es特征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青岛电波环境观测站电离层测高仪2001年至2011年共11年的观测数据,对Es层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Es层发生概率与临频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为单峰结构,夏季和中午是Es发生最频繁和最强的时间;虚高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为双峰结构,季节上以4月份和9月份为主次峰,日变化上以7点和17点为主次峰;Es类型的发生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型、低型、高型和尖型.
王晓宾马征征张雅彬
关键词:日变化
偶发流星辐射分布模型与仿真
分析研究了偶发流星辐射分布建模的发展,获得了流星前向散射通信链路和黄道坐标系统的关系,推导出偶发流星日心分布到地心分布密度的转换,并利用这个转换关系仿真出流星日心分布(轨道分布)和地心辐射密度分布。根据转换关系和仿真结果...
张雅彬胡大璋林乐科郭宇荃
文献传递
太阳和地磁活动对高中低纬度站点Es层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关于地磁和太阳活动对Es层形成的影响,已有研究所得结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为研究太阳和地磁活动对Es层的影响,对4个太阳活动周期(1970—2010年)高中低纬度站点每小时Es层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和地磁活动对Es层形成确实具有影响,而且不同纬度Es层与太阳和地磁活动的相关系数也不相同.同时对Es层各参数对于太阳和地磁活动不同反应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杜鹏张雅彬胡艳丽赵海生徐彤
关键词:太阳活动地磁扰动分子离子
流星通信链路的流星辐射分布模型被引量:2
2009年
分析研究了流星前向散射通信链路和黄道坐标系统的关系,推导出偶发流星日心分布到地心分布密度的转换过程,得到了偶发流星的理论辐射分布(SporadicMeteor Radiant Distribution)模型。并运用该理论预测模型建立了一通信链路上空流星辐射分布,同时对可用流星率进行预测并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比较一致,为流星通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林乐科张雅彬毛云志
流星余迹通信信道统计特性
流星余迹通信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它是低速率通信,具有突发、不连续、不定时的特性。流星余迹通信的复杂性要求有必要对其通信信道进行研究。可用流星率、占空比、平均持续期、等待时间和通信通过量是影响流星余迹通信信道性能的重要参数。...
张雅彬刘云吕维成
关键词:电波传播
文献传递
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电离层Es响应研究
2022年
为研究日环食期间电离层Es演化过程,利用VHF相干散射雷达和便携式垂测仪在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期间开展联合观测试验,得到日环食期间h′Es和f_(o)Es均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强的变化形态.分析表明,该演化过程类似于快速日出日落对电离层Es的影响,其成因是日环食期间太阳活动作为辐射源经历了快速减弱、复原的一个过程.本次试验观测结果对研究和完善电离层Es形成机制、机理有重要意义.
刘瑶张鹦琪胡艳莉张雅彬邓忠新徐彬徐朝辉李江华
关键词:日环食
VHF雷达回波距离拓展特性频率依赖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相干散射雷达探测中受方向敏感性的影响产生距离拓展的现象,研究了在不规则体尺度参数影响下回波距离拓展特性与雷达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基于相干散射雷达回波方程,对回波展宽随不规则体尺度变化进行了计算,开展了雷达工作频率与距离拓展特性依赖关系的仿真,得到了雷达工作频率-展宽宽度拟合斜率随不规则体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波展宽宽度与雷达频率之间为线性相关,拟合斜率与不规则体纵向尺度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计算的斜率可以用于反推不规则体的纵向尺度参数.由于斜率计算无需获取绝对的雷达天线增益、馈线损耗和发射功率等参数,因此可为未标定的VHF雷达提供一种新的不规则体尺度探测方法,这对开发新的不规则体探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李统乐李海英徐彬张雅彬刘瑶
关键词:电离层
高纬极区离子速度分布函数多项式解及非相干散射谱计算被引量:1
2015年
为更准确描述高纬极区电离层离子分布函数,分别采用弛豫碰撞模型和麦克斯韦分子碰撞模型描述玻耳兹曼方程的碰撞项,通过求解两种模型下的输运方程,分别得到两种模型基于麦克斯韦分布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近似和基于双麦克斯韦分布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6矩近似.进一步根据Sheffield理论,利用两种模型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和16矩近似,计算了非相干散射谱,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弛豫碰撞模型,麦克斯韦分子碰撞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电离层E层中离子与中性成分的相互作用.相对于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近似,16矩近似更适合描述由于电场增加导致的离子温度各向异性特征.
薛昆许正文吴健张雅彬
关键词:输运方程
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季节变化模型与仿真被引量:2
2009年
流星余迹通信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它是低速率通信,具有突发、不连续、不定时的特性。因此,流星余迹通信的复杂性要求有必要对其通信信道进行建模。根据流星轨道分布的特点,推导出轨道-辐射的转换,得到流星分布和通信链路的关系,建立了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季节变化预测模型,并将预测模型应用于流星余迹通信链路。预测的结果和中纬度雷达观测结果比较一致,为建立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张雅彬金燕波林乐科张永利
关键词:流星余迹
中低纬度电离层偶发E层电波传播建模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电离层偶发E层(sporadic-E,Es)对电波传播的多条链路实测数据,认为电离层Es对入射电波的作用是反射和散射两种机制,且反射/散射的比例常数随着电离层Es临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建立了包含反射、散射以及反射与散射共同作用的三段式电离层Es电波传播模型,并与国际电联(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给出的Es层传播的电波场强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尤其适用于中低纬地区甚高频信号经Es层的传播研究.
郝书吉张文超张雅彬杨巨涛马广林
关键词:电波传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