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丽坤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明清
  • 2篇用药
  • 2篇用药规律
  • 2篇症状
  • 2篇数据挖掘
  • 2篇发病
  • 1篇疫病
  • 1篇用药特色
  • 1篇渗湿
  • 1篇水肿
  • 1篇清热
  • 1篇清热药
  • 1篇热药
  • 1篇中医
  • 1篇中医病
  • 1篇中医病证
  • 1篇温病
  • 1篇温病条辨
  • 1篇利水
  • 1篇利水渗湿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彭丽坤
  • 4篇陈仁寿
  • 2篇李文林
  • 1篇刘一鹤
  • 1篇陆建峰
  • 1篇屠强
  • 1篇陶西凯
  • 1篇程茜
  • 1篇杨亚龙

传媒

  • 2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医水肿辨治探源被引量:10
2009年
历代医家对水肿从病名及分类、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均有论述。在古代文献中,水肿又有水、水病、水气等病名,分为四水、五脏水、十水、阴阳水等,可由外感六淫、湿热相兼、水渍妄行、疮毒归内、瘀血阻滞、久病劳损等致病。在治则方面,古人除运用发汗、利小便、逐水等法外,根据病因论治,或清热解毒,或活血利水,或理气化水等,并重视补益脾肾。另外,古代文献也有放血、针灸、食疗、导引等法的记载。
彭丽坤陈仁寿
关键词:水肿中医病证
明清中医疫病发病、症状及用药的因子分析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收集明清两代部分医籍、医案、医话总共8本559例治疫处方,将其中关于疫病症状、用药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规范,然后运用因子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挖掘,得出各因子与症状、药物的对应结果,而后解释、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明清中医疫病发病、治法及用药方面的一些特点及规律。
彭丽坤陈仁寿李文林陆建峰陶西凯杨亚龙刘一鹤
关键词: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明清中医疫病发病、症状与用药相关性数据挖掘研究
我国古代医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疫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和预防治疗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到了明清两代,中医疫病学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形成了温疫学体系,不少医家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因此,研究明清两代中医治...
彭丽坤
关键词: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文献传递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明清古籍中疫病文献的药-症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分析明清两代15本医籍、医案、医话中660例疫病诊疗的方药特色及药症关系。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在单味药及药对与症状之间均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关联关系。显示疫病总属热邪为患,易伤及营血、易耗伤气阴。治疗以清热为大法,主用清热药。急证清心醒神,善用开窍药。后期补虚扶正,重用补益药。清热药物中,清气分热药最多,清热凉血药次之,解表药常常随症加减,说明"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在疫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中医疫病的治法及用药基本相符,能初步揭示明清医家对疫病诊疗的学术思想及治疫经验。
李文林屠强彭丽坤程茜陈仁寿
关键词:疫病关联规则明清
《温病条辨》用药特色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用药方面颇具特色,体现在三焦辨治上,根据疾病的演变,用药同中有异;重视湿邪为患,根据邪湿性质的不同,选用化湿、渗湿、燥湿不同去湿之药;在补益药的使用上,重在养阴保津,并且补阴与补阳并用,以阳中求阴。
彭丽坤陈仁寿
关键词:温病条辨用药特色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