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兴芳

作品数:8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2篇地质
  • 2篇剖面
  • 2篇界线剖面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填图
  • 1篇旋回
  • 1篇旋回地层
  • 1篇氧化还原状态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丰度
  • 1篇源岩评价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系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化合...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8篇彭兴芳
  • 3篇冯庆来
  • 3篇李周波
  • 2篇罗根明
  • 2篇谢树成
  • 2篇金承胜
  • 2篇石炜
  • 2篇崔豪
  • 2篇张子虎
  • 2篇李超
  • 1篇蔡雄飞
  • 1篇周炼
  • 1篇谢国刚
  • 1篇吴俊
  • 1篇陈振林
  • 1篇卜建军
  • 1篇张志峰

传媒

  • 2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广西东攀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地球化学高分辨率旋回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对广西东攀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进行了地球化学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研究.发现米兰柯维奇旋回特征在该剖面保存较为理想,其中Ce/La比值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古生代-中生代之交沉积旋回的周期比恰好近似为5:2:1,很好的体现了天文轨道控制的沉积旋回现象,从而进一步支持米兰柯维奇理论.
彭兴芳冯庆来李周波蒙有言
关键词:频谱分析地球化学旋回地层
区域化探数据在华南强烈风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自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开始以来,区域化探数据在矿产勘查、环境、生态及农业等方面均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其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少。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层覆盖厚,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少,岩性识别和界线划分困难,严重影响了填图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区域化探数据的处理分析,筛选特征指示元素编制地球化学图,发现对侵入岩体具明显指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通过野外实地验证,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揭示不同期次侵入体的分布范围,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有效提高强风化区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
吴俊卜建军谢国刚彭兴芳
关键词:区域化探地质填图侵入岩
华南寒武纪早期海洋化学状态的时空波动被引量:9
2014年
继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真核生物辐射之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建立了现今动物门类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总体格架.本文系统研究了目前华南寒武系纽芬兰统-第二统南皋阶Fe-S-C海洋化学数据在时间和空间(近岸-远洋)上的波动特征,发现寒武纪早期表层海洋虽已氧化,但深部海洋仍旧广泛缺氧铁化,硫化水体可能仅动态出现在陆架缺氧区域且受到硫酸盐供给的重要控制.伴随海侵、海退和硫酸盐输入等关键地球化学要素的波动,华南寒武纪早期这种海洋化学状态的空间结构展现了阶段性演化特征,并与这一时期生物辐射、"灭绝"的空间差异性和阶段性一致.生物与水化学的相关性还进一步表明早期动物可能具有较好地适应低氧环境的生存能力,但水体的硫化对其却是致命的.这一观点可很好地解释梅树村阶Ni-Mo富集层沉积时期陆架地区小壳动物群和外陆架-斜坡相海绵动物的消失.因此,海洋化学条件的时空波动及其效应很可能是寒武纪早期生命出现阶段式"灭绝"和辐射的关键原因之一.
金承胜李超彭兴芳崔豪石炜张子虎罗根明谢树成
关键词:寒武纪早期海洋化学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鄂湘黔桂地区大隆组的沉积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关系被引量:13
2007年
根据鄂湘黔桂地区大隆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大隆组可以划分7种沉积类型,它们的岩性、岩相在纵、横向上往往表现为突变.大隆组是晚二叠世海侵期的产物,其沉积物与烃源岩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厌氧、缺氧环境下的沉积物与烃源岩关系更为紧密.海侵期的沉积物、古斜坡沉积环境及低沉积速率使大隆组具有烃源岩发育和形成的潜力.
蔡雄飞张志峰彭兴芳冯庆来
关键词:大隆组晚二叠世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被引量:50
2006年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石油地质中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源岩有机质类型和古沉积环境评价以及热演化阶段的确定等。在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研究表明,该区烃源岩母质来源于高等植物与浮游生物共输入的混源有机质,其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深湖相还原环境中。
彭兴芳李周波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烃源岩热演化
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Milankovitch旋回特征
Milankovitch 旋回是指月球、木星等天体对地球绕太阳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使地球的3个轨道要素:偏心率、斜度、岁差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使地表接收太阳辐射量发生长期变化,继而影响地层记录。它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高频变化力...
彭兴芳冯庆来
文献传递
Fe-Mo同位素与古海洋化学演化被引量:1
2013年
Fe元素在自然界储量丰富,而Mo元素则是海水中储量最丰富的过渡金属元素。由于Fe,Mo对其所在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非常敏感,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Fe与Mo同位素组成和变化被广泛用于鉴别古代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及其演化。系统总结了古海洋化学研究中Fe与Mo同位素分馏机理和自然分布,并对当前获得的Fe—Mo同位素地史记录及其所指示的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进行了归纳与部分解释。造成Fe同位素分馏最明显的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的Fe通常具有更重的Fe同位素组成;此外,微生物作用及非生物作用下的黄铁矿生成过程也会产生明显的Fe同位素分馏。在海洋环境中Mo同位素的分馏主要与沉积物中铁锰(氢)氧化物吸附过程有关,铁锰(氢)氧化物吸附Mo的过程中,铁锰(氢)氧化物中倾向富集同位素较轻的Mo,造成海水中Mo同位素偏重,而硫化环境下的Mo沉积几乎不造成Mo同位素的分馏。Fe-Mo同位素的地史记录很好地说明了地质历史各时期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在2.3Ga以前海洋主要为铁化的状态,其中在2.6~2.5Ga时氧含量略有增加;2.3~1。8Ga之间地球表面初步氧化,硫化物沉积增加;1.8~0.8Ga时海洋中的硫化环境得到了扩张;0.8Ga以后地球表层逐步氧化,硫化水体消退。最后,对古海洋化学研究中Fe.Mo同位素研究未来的工作重点给予了展望。
崔豪周炼李超彭兴芳金承胜石炜张子虎罗根明谢树成
关键词:FE同位素MO同位素氧化还原状态
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烃源岩评价被引量:11
2007年
根据烃源岩地化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和镜质体反射率,对鄂北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的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暗色泥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热度四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研究表明,上古生界烃源岩以山西组和太原组最为发育,虽然太原组较山西组烃源岩厚度不大,但有机质丰度较好,该地区大多数样品非烃与沥青质含量>60%,有机质类型较差,体现腐植型特征,而且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在0.456%-1.81%之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李周波陈振林彭兴芳
关键词:有机质丰度成熟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