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如青

作品数:2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韶关学院外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教学
  • 4篇英语
  • 4篇语篇
  • 4篇语言
  • 4篇社论
  • 3篇语步
  • 3篇语步结构
  • 3篇元旦社论
  • 3篇体裁分析
  • 3篇高级英语
  • 3篇称谓语
  • 2篇英汉
  • 2篇语篇教学
  • 2篇语篇系统
  • 2篇司法
  • 2篇司法实践
  • 2篇谓语
  • 2篇课程
  • 2篇课程教学
  • 2篇课堂

机构

  • 22篇韶关学院
  • 4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喀什大学

作者

  • 23篇彭如青
  • 1篇欧阳护华
  • 1篇许思齐
  • 1篇刘桂芳

传媒

  • 10篇韶关学院学报
  • 2篇嘉应学院学报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时代文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大陆桥视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之体裁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体裁及体裁分析的相关研究理论,探讨了《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交际功能和交际目的,进而归纳出该体裁的宏观语步结构并加以验证。本研究结果不仅成功地证明元旦社论是一系列交际目的实现的产物,而且证明体裁分析方法用于阐释交际事件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彭如青
关键词:元旦社论体裁分析语步结构
原型理论及其对“抢劫”范畴的认知诠释
2019年
通常认为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关于范畴及其界限存在泾渭分明甚至截然相反的解读。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的一个案例为讨论对象,阐释其中“抢劫”行为的范畴化过程。研究表明:对于抢劫的认知及其概念的形成并非绝对全与无或是与否之间的二元判断;作为反例,该案例不仅没有削弱原型范畴理论的逻辑性和解释力,相反,它充分揭示了“家族相似性”“原型”“层级性”等相关特征在实际范畴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机制。
彭如青
关键词:范畴化抢劫家族相似性层级性
起哄话语的旁观者参与分析
2016年
起哄指两人冲突性会话中一方有意将旁观者纳入会话框架的话语现象。本研究采用听众设计框架分析起哄话语中说话人设计旁观者参与会话的话语策略。研究发现起哄发起者主要采用四大话语策略将旁观者纳入会话框架:眼神示意、肢体动作、音量调控等非言语线索进行暗示;异空对话的物理设计方式;模糊指向的指示语暗示和扩大立场的指示语语言策略暗示;命令言语行为的语言策略明示。研究起哄者如何设计旁观者参与会话,有助于交际者预期会话的发展趋势,对话语策略作出适当调整,从而使交际得以顺畅进行。
许思齐彭如青
关键词:旁观者话语策略
基于对分课堂的大班授课行动研究——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顺应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将对分课堂应用到大班授课中,对大班教学进行设计、实施,并在实践中予以反思和改进。通过两轮行动研究,结果发现:对分课堂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效解决了“高级英语”大班授课的难题。
刘桂芳彭如青
关键词:大班授课
从电影《刮痧》透视中美文化差异与冲突:语篇系统观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以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Ron Scollon提出的语篇系统为理论框架,从构成语篇系统的四个部分——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入手,对电影《刮痧》中所反映的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行了描写和探讨,尤其是对这些差异的本质及冲突的根源做出了恰当的解释。从语篇系统特征出发有助于提高交际双方的文化敏感性,从而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语篇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分析和探讨文化现象及交际事件提供了一套强大而有效的工具。
彭如青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篇系统
互文视角下的高级英语语篇教学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McCarthy&Carter"语言及语篇"的观点,强调在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语篇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性之一,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的重视,语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纳入到互文这一视角下进行。因此,进一步从具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以及媒介互文性这三方面对高级英语语篇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彭如青
关键词:互文性语篇教学
经典范畴观和现代范畴观在司法实践中的互补被引量:1
2015年
一般认为,以必要充分特征为依据的经典范畴逻辑分析和以家族相似性为依据的原型参照点推理相互排斥。然而,由于它们有各自的侧重点,很多情况下,两者都是必需的,它们并不冲突而是互补。比如司法实践中,通常既需要现代范畴观为模糊的、层级性的范畴运用事实作出解释,也需要经典范畴观为事实的定性提供客观尺度。两者的结合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要求和体现。通过一则真实案例,可以揭示两者互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彭如青
关键词:经典范畴理论司法实践
谈英汉习语中的动物文化被引量:3
2002年
动物词作为构成习语的一个重要成分 ,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丰富的表现力。从动物的联想意义、英汉习语中的动物形象以及习语的来源方面学习和研究习语 ,将有助于到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并真正领悟习语中的动物文化。
彭如青
关键词:习语动物文化联想意义动物形象
称谓语的人际功能研究——以《纽约时报》社论语篇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人际元功能的讨论为理论框架,对所选社论语篇中指称美国现任总统的两种主要称谓形式如何构建人际意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就指称总统的称谓形式而言,《纽约时报》社论具有选择"Mr."而非"President"的倾向性。这一方面是出于其履行媒体职能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交际参与者之间就阅读位置进行对话协商的结果。
彭如青
关键词:称谓语人际意义媒体职能
元旦社论标题中的祈使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句子型标题相当突出,而其中祈使句标题更是占据绝对优势。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对社论标题中祈使句的使用特点及其内在原因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此类标题有着省略主语、多种形式标记的祈使句并存以及行使多种言语行为的特征。而标题具有什么特征、采用何种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社论的交际意图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元旦社论正是通过巧妙地将其交际意图和意识形态融入祈使句标题,以实现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从而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彭如青欧阳护华
关键词:标题祈使句言语行为交际意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