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文祥

作品数:46 被引量:268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7篇钉螺
  • 24篇血吸虫
  • 24篇吸虫
  • 22篇血吸虫病
  • 22篇吸虫病
  • 22篇虫病
  • 11篇湖北钉螺
  • 9篇钉螺分布
  • 9篇湖沼地区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3篇遥感
  • 3篇中间宿主
  • 3篇宿主
  • 3篇气温
  • 3篇急性血吸虫病
  • 2篇动态性

机构

  • 46篇复旦大学
  • 16篇池州市贵池区...
  • 2篇普格县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6篇彭文祥
  • 39篇姜庆五
  • 37篇张志杰
  • 34篇周艺彪
  • 20篇庄建林
  • 12篇赵根明
  • 11篇陈更新
  • 8篇王海银
  • 5篇韦建国
  • 4篇赵飞
  • 2篇依火伍力
  • 2篇刘建翔
  • 1篇郑英杰
  • 1篇高谦
  • 1篇苏晓辉
  • 1篇何明祯
  • 1篇刘守军
  • 1篇孙果梅
  • 1篇于钧
  • 1篇姚保栋

传媒

  • 19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中国卫生统计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第二届长三角...

年份

  • 8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16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沼地区植被改变对钉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湖沼地区植被自然状态的改变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沿岸的14块滩地中随机选择一块滩地,选取植被均一50m×50m作为研究现场,分别设计矮草组、边界组、枯草组和对照组4组不同植被状态的研究区域,半个月后调查4组的钉螺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析比较4组数据间的差异,推断植被自然状态的改变引起钉螺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枯草组土壤湿度大,温度低,钉螺密度为0.1只/0.1m2;矮草组土壤温度高,湿度低,钉螺密度为32.1只/0.1m2;边界组钉螺密度增高(53.6只/0.1m2),但与对照组钉螺密度(48.2只/0.1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为割倒滩地植被后,钉螺将由矮草组向边界组移动,导致钉螺分布发生变化;枯草组最不适宜钉螺生存。割草覆盖法可以作为提高药物灭螺效果的辅助措施。
崔道永倪映张志杰彭文祥
关键词:钉螺植被湖沼地区
大雪对洞庭湖区钉螺生存影响的现场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雪低温气候条件下,洞庭湖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的生存状态,为血吸虫病研究和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公园前滩为现场,2008年春季大雪前后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分框记数,解剖鉴定钉螺死活、感染性、雌雄构成情况,计算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框出现率、钉螺死亡率、钉螺雌雄构成等指标。结果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大雪冰冻天气后降低45.68%(Z=-5.99,P<0.01),活螺框出现率降低32.18%(χ2=18.04,P<0.01),钉螺死亡率上升27.68%(Z=-12.67,P<0.01),高达88.80%,钉螺雌雄构成无明显变化。结论持续大雪冰冻天气使钉螺活螺密度降低,死亡率升高,但密度仍维持较高水平。
王海银周艺彪何忠李君翔张志杰彭文祥姜庆五
关键词:湖北钉螺洞庭湖区
年极端低气温在湖北钉螺分布中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索预测湖北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方法选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13个相邻有螺省(市)与无螺省(市)的61个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以北纬34°为界,以北编码为温度不适合钉螺生存的地区,以南编码为温度适合钉螺生存的地区,分别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结果有螺区和无螺区的年极端低气温和年平均温度的t检验结果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3.93,P均<0.01)。无螺区年极端低气温和年平均温度均低于有螺区,差值分别为6.72℃和3.02℃,年极端低气温的差值约为年平均温度差值的2.23倍;logistic回归分析仅显示年极端低气温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1.48,P<0.01),年平均温度未进入模型。结论年极端低气温可能是预测湖北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
崔道永张志杰倪映彭文祥庄建林周艺彪
关键词:温度湖北钉螺血吸虫病
基于多时相卫星数据的太湖蓝藻暴发的动态变化监测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太湖蓝藻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对多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与辐射校正的基础上,计算近红外与红波段的相对反射率之比,通过非监督分类处理得到分类图像,反复与假彩色图像对比分析,确定蓝藻的分类。结果2007年3月28日太湖面积为2302km2,蓝藻面积为25.59km2;4月23日(部分太湖)的蓝藻面积为152.34km2;5月20日的蓝藻面积为272km2。结论根据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快速地进行蓝藻的动态变化监测。
彭文祥王海银姜庆五
关键词:遥感蓝藻太湖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logistic回归中的应用实例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介绍Bayesian模型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指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方法以Hosmer和Lemeshow研究低出生体重婴儿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为例,分别以Bayesian模型平均法和逐步logistic回归法选择最佳模型,并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及原因。结果Bayesian模型平均法确定的10个后验概率最大的模型的累积后验概率仅为0.59,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而逐步logistic回归法确定的最佳模型的后验概率(P(βk≠0|D)<0.032)要远低于Bayesian模型平均法确定的最佳模型的后验概率(P(βk≠0|D)=0.12)。从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标准误和P值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发现,Bayesian模型平均法估计的精度较高,而逐步logistic回归法由于没有考虑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偏向于高估结果。结论Bayesian模型平均法考虑了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其分析结果更可靠,在统计建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后验概率
2000~2006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更好地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池区2000~2006年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整理流行状况、人畜病情、螺情等相关材料,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方法进行指标间关系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贵池区一、二类流行村数呈下降趋势,三、四类流行村数逐渐增加(χ^2=281.5,P〈0.01);人群病情呈波动趋势(χ^2患病率=3705.6,P〈0.01;χ^2发病率=507.5,P〈0.01);耕牛患病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患病率=118.5,P〈0.01);螺情呈整体下降趋势,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池区7年间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以防止疫情突然反弹。
王海银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赵根明陈更新崔道永姜庆五
关键词:血吸虫病湖北钉螺流行病学
2001~2005年安徽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被引量:6
2006年
倪映张志杰彭文祥
关键词:急性血吸虫病丘陵地带行政村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初期效果分析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分析评价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两年的初期效果,以优化防治策略。方法从2005年实施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秋浦河流域1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中,随机抽取疫情未控制和控制村各3个,调查比较2005和2006年的螺情和病情。结果阳性螺密度疫情未控制村和控制村分别由2005年的0.091只/0.11m2、0.0028只/0.11m2降至2006年的0.0048只/0.11m2、0.0004只/0.11m2;钉螺感染率疫情未控制村由2005年的0.24%降至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9,P=0.003);疫情控制村由0.30%降至0.05%,无统计学差异(χ2=3.193,P=0.074)。疫情未控制村和控制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5.86%、3.67%下降至2006年的2.28%、0.9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期观察表明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进一步控制秋浦河流域的血吸虫病疫情,尤其是在降低滩地污染上。
王明胜陈更新崔道永倪映张志杰彭文祥
关键词:传染源控制改水改厕血吸虫病湖沼地区
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确定适宜样本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确定适宜样本量的方法,为获取准确的钉螺信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安徽省贵池区秋浦河沿岸随机选择4块滩地,按照等间隔的抽样方法调查钉螺,所有钉螺带回实验室用水测法判别死活,并记录活螺数。用EpiData双遍录入校对建立数据库,用SAS软件对4块滩地的钉螺数据按不同的样本量进行抽样并计算相应的钉螺密度,绘制样本量-钉螺密度绝对变化曲线和样本量-钉螺密度相对变化曲线,判断各滩地的适宜样本量。结果谷潭湖滩的适宜样本量为40框,菜籽湖滩为200框,秋浦河外滩为100框,欧阳湖滩为200框。结论样本量-钉螺密度绝对变化曲线和相对变化曲线相结合可以为确定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的适宜样本量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倪映崔道永张志杰彭文祥
关键词:血吸虫病湖北钉螺湖沼地区样本量
基于GIS的全国高水碘分布特征及与水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掌握全国高水碘地区分布现状和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索高水碘与黄河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黄泛平原高水碘的形成原因提供依据。方法以2004-2005年全国调查中9省市(安徽、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内蒙古、山东、山西和天津)各乡镇的水碘中位数为依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插值生成高水碘分布图,并计算高水碘乡镇到古黄河河道的距离;利用Spearman方法分析距离与水碘的关系。结果9省市共有735个高水碘乡镇,除山西和内蒙古的高水碘地区独立存在外,其他7省市的高水碘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泛平原,沿着黄河及古黄河分布;高水碘乡镇水碘中位数与到古黄河河道的距离成负相关(rs=-0.125,P〈0.05),按距离的四分位数将高碘乡镇进行分组,距离最近的乡镇组水碘中位数最高,为276.90μg/L,不同距离组的水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507,P〈0.05)。结论全国高水碘地区主要集中于黄泛平原,且沿着黄河及古黄河分布,高水碘的形成与黄河有一定的关系。
姚保栋刘鹏彭文祥苏晓辉赵飞于钧姜庆五刘守军
关键词:饮水高碘地理分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