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林

作品数:22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心率
  • 4篇舱内
  • 4篇乘员
  • 3篇通气
  • 3篇缺氧
  • 3篇安全性
  • 3篇乘员舱
  • 2篇通风服
  • 2篇缺氧耐力
  • 2篇熵变
  • 2篇急性
  • 2篇急性高空缺氧
  • 2篇减压病
  • 2篇航天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肺通
  • 2篇肺通气
  • 2篇高空缺氧
  • 1篇代谢

机构

  • 22篇航天医学工程...

作者

  • 22篇徐国林
  • 6篇彭远开
  • 4篇张汝果
  • 4篇朱治平
  • 4篇张华
  • 3篇刘钢
  • 3篇周传岱
  • 3篇张静雪
  • 2篇张宝兰
  • 1篇采明勇
  • 1篇费锦学
  • 1篇韩东旭
  • 1篇沈学夫
  • 1篇何正杰
  • 1篇仲崇发
  • 1篇刘月红
  • 1篇何新星
  • 1篇余秉良
  • 1篇张静雷
  • 1篇郜德成

传媒

  • 13篇航天医学与医...
  • 3篇第四届全国人...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第二届全国人...
  • 1篇第五届全国人...
  • 1篇人—机—环境...
  • 1篇第十届全国有...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0
  • 2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风服通风组件流率分配的测量与估算
1996年
为测量通风服通风组件的流率分配,结果显示:通风组件在常用的稳定流率(100~160L/min)工作状态下,头部、上肢、下肢的流率分配比均稳定在35%,35%,30%左右.但流率波动较大或供气不足时,不具备这一稳定的流率分配比.实验使用的测量方法简单可靠,并建立了一种通过测量流阻估算各部分的流率及流率分配的简单方法,流率分配的测量结果与相应的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2%.
虞学军武建民徐国林王宪章
关键词:通风服
不同压力下通风服的除CO_2、除湿和散热被引量:1
1996年
推导和分析了通风服头盔内的CO2分压同通风压力、流率及CO2排出率的关系方程,通风流率同压力、除湿率和出口风湿的关系方程以及通风流率同压力和散热率的关系方程。分析结果表明,为保持同样的头盔内CO2分压所需的质量流率随压力的降低呈直线降低;除湿所需的质量流率也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低压下的散热效率由于除湿效率的提高而提高。这些方程可用于估算通风服流率和头盔流率,并可用于计算机自动计算通风散热量和排湿量。
徐国林
关键词:通风服散热
人体严重急性缺氧耐力的评定被引量:4
1990年
15名男青年吸含氧7.1%的低氧混合气进行缺氧耐力检查,用倒序书写数字的方法测量了有效意识时间,词时记录了睁眼脑电。我们发现,额导脑电图出现阵发性长程高幅δ波的时间同用书写方法测量的有效意识时间的终点很接近。在有效意识时间之后继续缺氧进行了听觉检测,其反应时比对照值延长了一倍。有效意识时间终点的潮气末氧分压为4.0±0.2kPa。在此后1分钟,潮气末氧分压为3.7±0.2kPa,这时受试者仍能用电钮回答声音信号,该数据对应急救生有重要意义。
徐国林周传岱张静雪朱治平郜德成
关键词:缺氧急性高空缺氧
模拟失重状态人脑波频率涨落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探讨短期模拟失重对人脑 7~ 1 2Hz频段脑波频率涨落特征的影响 ,为航天员脑功能选拔及训练监测提供功能性评价方法。方法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状态 ,记录 1 2名 1 8~ 2 2岁男性正常成人卧床前、卧床期间 (第 3、4、6天 )及恢复期 (卧床结束后第 3天 )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EEG ,利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 7、8、9、1 0、1 1、1 2Hz 6个频率成分的优势涨落特征。结果卧床前 ,枕顶区优势涨落顺序为 1 0、9、1 1Hz;额颞区 1 0、9Hz竞争主优势成分 ,7Hz位居第 3。卧床后 ,各频率成分之间的主次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显著的可逆性变化 ,且所涉及的频率成分及脑区逐渐扩展 ,7、8Hz优势显著上升 ,1 0、1 1Hz优势显著下降 ,枕顶及后颞区 9、1 0Hz竞争主优势成分 ,7Hz位居第 3 ;额区及前颞区主次优势频率为 9、7Hz(F4为 7、9Hz) ,1 0Hz位居第 3。结论模拟失重导致脑波 7~ 1 2Hz频段频率涨落竞争结构显著改变 ,脑调节机能变差 ,易导致发作性头痛等临床症状 。
韩东旭周传岱刘月红彭远开徐国林张华
关键词:模拟失重失重模拟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
高空减压病的气泡体积假说及预吸氧时间同航天服压力的关系
1989年
假定减压病的发病率随减压后气泡的体积增加而增加,可以导出减压后组织中气泡的相对体积(气泡体积同组织体积之比,V_b/V)同减压前后组织氮张力之比(PN_2/Pd_(N2))成线性关系。减压后组织氮张力P_(dN2)可表示为环境压力和综合压力P_(?)之和。P_(?)同减压后的活动状态有关。活动量越大,则P_3越小,使V_b/V 越大,因而减压病的发病率越高。按照该假说以及有关减压病的大量实验资料,得到预吸氧时间同航天服压力的关系曲线。
徐国林张汝果
关键词:减压病航天服吸氧时间
全文增补中
密闭环境下人体大便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对密闭环境下收集的12个大便样进行了色—质分析,运用Tekmar3000吹扫捕集共检出挥发性有机组分26种,同时计算了一定空气流速下有机组分以及CO、NH<,3>、H<,2>S三种无机气体的挥发率,为工程设计和污染物提供...
何新星梁宏何正杰余秉良徐国林
关键词:密闭环境挥发性成分分析
低压舱内人体耳气压功能检查的研究
和航天活动中,座舱及压力服内的气体压力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而人体对环境压力波动的适应是有一定范围<'[1]>,超过这个范围,可能会引起人体(尤其是耳气压功能不良者)出现耳胀、耳痛、听力障碍、精力不集中等...
彭远开张静雷王承珉张华张宝兰刘钢徐国林
关键词:飞行员低压舱
模拟舱中超氧化物供氧的医学观察被引量:5
1995年
为研究人体正常活动状态在模拟舱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关系,探讨超氧化物在供氧系统中的作用,由6名18~19岁的健康男性青年在相对密闭的模拟舱内常压下,分别采用超氧化钾(KO2),超氧化钠(NaO2)进行试验。结果:单罐KO2的利用率为92%~96%,受试者平均氧耗量为424.3L/人·d-1,能量值平均为102W/人,NaO2的利用率为73%,平均氧耗量为439.8L/人·d-1,能量值平均为105W/人,双罐KO2的利用率为95%~98%,平均氧耗量为464.0L人·d-1,能量值平均为111W/人。这为进一步开展生命保障系统的试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治平徐国林沈学夫罗旭峰汪清
关键词:供氧系统生保系统气体交换
以变换识别法提取血液减压气泡信号
1994年
监测减压气泡信号可预报早期减压病。传统的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是在心壁、血管壁及心脏瓣膜运动等形成的强大背景噪声下靠耳力辨听气泡音的,既欠客观也难定量。作者深入分析了气泡信号和背景噪声的本质区别,认为背景噪声的主要能量集中在600Hz以下,属低频高幅心动噪声;气泡信号则高於此频段,且和血细胞滚动等形成的高频噪声相混叠,但后者幅度远低於气泡信号。基於此认识,提出了用变换识别法提取减压气泡信号的新方案,即利用精密的F/V变换器将原始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进行变换,使气泡信号呈尖峰波呈现出来,交换后用独特的截频滤波法将低频高幅噪声滤除。又在变换中调节变换输入幅值,利用变换阈限将高频噪声基本除去,这样气泡信号便较清晰地被提取出来。据此研制成的单机经动物和人体减压试验应用,效果较好,实现了实时定量监测目标。类似结果,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王友云徐国林采明勇张静雪王东炬石丽英朱治平
关键词:减压病超声波诊断多普勒
乘员舱异常减压的医学问题和防护措施
舱的异常减压是指乘员舱内的压力异常低到威胁航天员生命的水平。当发生异常减压时采取防防措施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称为压力应急。异常减压可能是由于流星体或空间垃圾击穿舱壁,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异常泄漏<'[1...
徐国林
关键词:乘员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