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策

作品数:123 被引量:49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5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9篇水利工程
  • 9篇文化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8篇土壤
  • 19篇土地利用
  • 17篇小流域
  • 16篇植被
  • 15篇流域
  • 14篇径流
  • 12篇降雨
  • 10篇栅格
  • 10篇栅格数据
  • 10篇植被覆盖
  • 10篇气象
  • 9篇植被覆盖度
  • 9篇覆盖度
  • 8篇水文
  • 8篇降水
  • 7篇生态
  • 7篇气象站
  • 7篇鹦鹉
  • 6篇气候
  • 6篇径流量

机构

  • 118篇西安理工大学
  • 3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3篇陕西交通控股...
  • 2篇西北政法大学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水利勘...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水保生态...
  • 1篇宁夏首创海绵...
  • 1篇陕西省引汉济...
  • 1篇国家林业和草...

作者

  • 123篇徐国策
  • 87篇李占斌
  • 60篇李鹏
  • 33篇任宗萍
  • 32篇王飞超
  • 26篇王斌
  • 26篇王添
  • 24篇李鹏
  • 16篇于坤霞
  • 16篇张铁钢
  • 15篇程圣东
  • 12篇杨媛媛
  • 11篇刘晓君
  • 10篇高海东
  • 8篇徐明珠
  • 7篇赵宾华
  • 6篇冯朝红
  • 6篇马田田
  • 5篇肖列
  • 4篇黄萍萍

传媒

  • 9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水电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5篇2023
  • 1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8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17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理河流域微塑料空间分布及其来源被引量:5
2022年
微塑料(直径<5 mm的塑料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土壤及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基于黄河中游大理河流域采集的21个沉积泥沙和12个农田土壤样品,分析了大理河流域不同介质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和组成差异,揭示了不同介质中微塑料来源及沉积泥沙中微塑料丰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沉积泥沙和农田土壤中都受到微塑料的严重污染,其丰度分别为440~1190个·kg^(-1)和1180~2930个·kg^(-1),其中,小粒径微塑料(粒径<500μm)为主要组成,分别占泥沙和土壤中微塑料颗粒总数的50.12%和72.5%.纤维是泥沙和土壤中微塑料最常见的形状,分别为66.95%和48.3%;薄膜和小球微塑料在农田土壤中较多,比沉积泥沙中高6.51%和13.83%.通过拉曼光谱仪测试,沉积泥沙中微塑料聚合物组成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PP),农田土壤中主要微塑料聚合物组成为聚乙烯(PE).农用地膜是农田土壤中主要微塑料来源,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是泥沙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此外,沉积泥沙中微塑料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速效磷含量和径流流速.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黄河中游流域微塑料污染状况提供参考.
万顺徐国策李清顺闵志强陈新陈曦魏全张译心
关键词:农田土壤环境参数
一种智能多功能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多功能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包括通过滑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面的降雨装置,降雨装置包括PLC控制器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一展开机构A和第一展开机构B,第一展开机构A又连接有第二展开机构A,第一展开机构B又连接有...
杨媛媛王添王飞超李晓腾李鹏李占斌徐国策程圣东任宗萍董珊珊
文献传递
模拟降雨条件下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坡面径流磷素流失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径流流失过程和壤中流产流特征,阐明不同土地利用对坡面径流磷素流失的调控机理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坡面地表径流产流量表现为大雨强>中雨强>小雨强,套种小区较玉米小区能平缓地表径流过程,且能够减小中小雨强下的地表径流量。玉米小区和裸地小区在小雨强下的坡面径流磷素浓度均值相对高于大中雨强下的径流磷素浓度均值,径流磷素浓度均值在小雨强时表现为裸地小区>玉米小区>套种小区,套种小区能降低小雨强下的径流磷素浓度。玉米小区和裸地小区的壤中流磷素浓度均值在小雨强时均大于大中雨强下的壤中流磷素浓度均值;在不同雨强下,地表径流中磷素的流失量远大于壤中流磷素的流失量。玉米小区和裸地小区的磷素流失总量均随降雨强度的减小而降低,在相同雨强下,玉米小区的磷素流失总量总体大于裸地小区的磷素流失总量。
徐国策李鹏成玉婷靳宇蓉王琦
关键词:模拟降雨磷素坡面
基于流域水热耦合Budyko框架的径流归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域水热耦合Budyko框架的径流归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收集研究时段内研究流域控制水文站的逐年径流量数据、流域面积数据和流域内部及其周边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得到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
贾路于坤霞李占斌李鹏徐国策肖列王飞超
流域降水径流关系非一致性突变点诊断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降水径流关系非一致性突变点诊断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确定研究流域,收集该领域的相关数据;利用每年月降水量和月径流量时间序列数据,计算验累积概率;选择几种概率分布函数作为备用选择,分别计算相应...
徐国策贾路任宗萍李占斌李鹏鲁克新程圣东于坤霞成玉婷王飞超朱田甜
文献传递
一种鞋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刷,包括刷体,刷体的一面设有擦布,刷体的另一面设有刷毛,刷体的一端铰接有刷柄,刷柄可形成能够容纳刷毛的空腔结构。解决了目前鞋刷上没有设置擦布,使用不便以及外出携带不便的问题。
姬世保马田田代萌徐国策张荷惠子周壮壮
文献传递
可自动补水的常水头饱和渗透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补水的常水头饱和渗透仪,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水管b,水管b的一端连接水源供给装置,水管b的另一端与饱和渗透容器的底部相连,在水管b上还安装有能够感应并调节水源供给装置内部水压的压力感应装置。本...
李占斌王添李鹏任宗萍徐国策于坤霞杨媛媛董珊珊王飞超李晓腾
文献传递
基于“3S”技术的水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6年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简称"3S"技术,在地形因子提取、流域河网划分和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等水文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水文学教学与"3S"技术结合不紧密,水文学理论与"3S"实践没有有效结合。本研究针对学生"3S"技术理论基础薄弱、"3S"技术讲授重点不突出、实践内容少等问题,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水文学教学模式,符合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徐国策李占斌鲁克新莫淑红任宗萍
关键词:本科生水文学教学模式
一种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淤地坝系失效风险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淤地坝系失效风险评价方法,步骤包括:1)收集淤地坝资料及次降水资料;2)建立淤地坝上下游之间拓扑关系判别函数,对淤地坝逐级编号;3)建立每座淤地坝的坝高‑库容曲线函数,找到最大场次降水量;...
李占斌贾路徐国策李鹏任宗萍王飞超冯朝红张译心王斌张家欣徐明珠
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总氮的空间分布被引量:39
2012年
在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利用网格状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样采集,共计采样点268个,测定土壤0~40cm的总氮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深度下土壤总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层间土壤总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0~10cm(A1)、10~20cm(A2)和20~40cm(A3)土壤总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85、0.47和0.30g/kg。3个土层下,总氮的最优模型均为线性模型,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经Kriging插值分析,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的空间分布呈带状格局。ANOVA分析表明A1和A2层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总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在不同坡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地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含量与海拔、坡度和坡向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区0~40cm土壤总氮储量为562.37t,不同土地利用下0~40cm每平方米土壤总氮含量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分别为0.343、0.299和0.289kg/m2。
徐国策李占斌李鹏黄萍萍龙菲菲
关键词:地形土地利用丹江流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