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新星

作品数:3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理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质子
  • 9篇衰变
  • 6篇重离子
  • 6篇子核
  • 5篇中子
  • 5篇近垒
  • 5篇激发态
  • 4篇模型势
  • 4篇光学模型
  • 4篇光学模型势
  • 4篇光学势
  • 4篇丰质子核
  • 4篇Β衰变
  • 4篇半衰期
  • 3篇弹性散射
  • 3篇运动学
  • 3篇晕核
  • 3篇熔合反应
  • 3篇重离子熔合
  • 3篇重离子熔合反...

机构

  • 34篇中国原子能科...
  • 9篇中国科学院近...
  • 7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云南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5篇徐新星
  • 31篇林承键
  • 30篇杨峰
  • 30篇贾会明
  • 25篇孙立杰
  • 25篇杨磊
  • 24篇张焕乔
  • 21篇马南茹
  • 20篇刘祖华
  • 10篇包鹏飞
  • 9篇王东玺
  • 6篇吴振东
  • 5篇张高龙
  • 4篇马朋
  • 4篇马军兵
  • 4篇杨彦云
  • 4篇王建松
  • 3篇周小红
  • 3篇张春雷
  • 3篇李智焕

传媒

  • 8篇原子核物理评...
  • 5篇原子能科学技...
  • 4篇2013年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核技术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二O一一年全...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中国核学会2...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质子滴线核^(28)S的β延迟γ衰变研究
2021年
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上,依托兰州放射性束流线,产生、分离和鉴别了同位旋第三分量TZ=−2的近质子滴线核^(28)S,并通过使用包括双面硅条探测器和高纯锗探测器在内的探测阵列,开展了^(28)S的β延迟γ衰变测量。实验准确测量了^(28)S衰变中的5条β延迟γ射线,得到了子核^(28)P相应能级的能量。首次提取出了β衰变布居到^(28)P低激发态的衰变分支比,并构筑了^(28)S的全新部分衰变纲图。本工作为将来进一步比较^(28)S和^(28)Mg间的镜像不对称性提供了精确的实验数据。
高祺锐徐新星周小红周小红梁鹏飞刘嘉健孙立杰李晓菁李智焕林承键杨彦云王建松李智焕蓝乙华杨彦云王建松高志浩王东玺白真马朋段芳芳钟福鹏武晨光胡强白真马军兵王建国李忍马南茹马维虎石国柱余功明DPatel金树亚马南茹马维虎周清武石国柱胡力元王翔臧宏亮李朋杰朱浩钒林喆阳赵青青杨磊温培威杨峰贾会明张高龙潘敏汪小雨杨磊胡正国杨峰贾会明张高龙
关键词:Β衰变
奇特核结构与衰变及其相互作用势研究
林承键杨磊徐新星贾会明马南茹张焕乔杨峰王东
该项目属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领域。 该项目立足国内的两大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即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开展了奇特核结构与衰变及其相互作用势的研究,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
关键词:
关键词:探测器
用背角准弹散射研究近库仑势垒能区重离子核反应
2019年
利用背角准弹散射的方法开展了近库仑势垒(近垒)能区重离子核反应机制的研究。高精度测量了深垒下能区16O+152,154Sm、184W、196Pt和208Pb等体系的背角准弹散射激发函数,用耦合道计算抽取了核势的表面弥散参数,结果表明考虑耦合道效应得到的表面弥散参数值正常。基于背角准弹散射势垒分布对核结构的敏感性,尝试用深垒下能区16O+152Sm、170Er和174Yb等体系的背角准弹散射来抽取形变靶核的十六极形变参数,所抽取值与已有结果趋势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此外,研究了弱束缚核体系的破裂效应,其表现为背角准弹势垒分布较全熔合势垒分布向低能移动,所得结果进一步说明势垒分布同时含有核结构和核反应机制的信息。
贾会明林承键林承键马南茹杨磊杨峰马南茹孙立杰王东玺钟福鹏杨峰徐新星
奇Z核28P双质子关联发射的实验研究
激发态双质子(2p)发射研究主要集中于偶Z核,比如17,18Ne.对于奇Z核,迄今为止,实验上仅研究了94Ag[1,2]与28P[3]的双质子发射.28P的实验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HIRFL-RIBLL装置上开展....
徐新星林承键徐瑚珊王建松
用转移反应研究~6He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
2019年
由于受到放射性束强度弱、品质差的限制,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性质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本工作利用稳定束的转移反应作为探针,深入研究了反应出射道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性质。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在近库仑位垒能区高精度测量了7Li+63Cu、208Pb的弹性散射以及单质子转移反应角分布,并利用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和耦合反应道(CRC)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抽取了出射道6He+64Zn、209Bi晕核体系的光学势参数。所得参数可重现文献中已有的6He体系的弹性散射角分布,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对所得势参数的能量相依性的分析表明,在重体系6He+209Bi中,基于因果律的色散关系并不适用,其潜在的物理原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杨磊林承键林承键马南茹贾会明杨峰马南茹孙立杰王东玺杨峰徐新星孙立杰
关键词:光学势色散关系
近垒与垒下能区32S+170Er和28Si+174Yb反应体系裂变碎片质量-能量-角度分布的关联测量
包鹏飞林承键贾会明杨峰徐新星杨磊孙立杰张焕乔刘祖华
近垒及垒下能区28Si+174Yb体系的裂变碎片质量分布
使用两块大面积平行板雪崩计数器,测量了近垒及垒下28Si+174Yb 熔合裂变碎片质量-角度关联分布及质量分布。质量-角度二维图显示在该反应能量区间内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准裂变成分。运用单高斯曲线拟合了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并抽...
王东玺林承键贾会明杨峰徐新星杨磊马南茹孙立杰包鹏飞张焕乔刘祖华
近垒及垒下能区^(28)Si+^(174)Yb体系的裂变碎片质量分布
2017年
使用两块大面积平行板雪崩计数器,测量了近垒及垒下^(28)Si+^(174)Yb熔合裂变碎片质量-角度关联分布及质量分布。质量-角度二维图显示在该反应能量区间内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准裂变成分。运用单高斯曲线拟合了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并抽取了质量宽度。结果表明:在库仑势垒以上,质量宽度随着反应能量的升高而增大;在库仑势垒以下能区,发现质量宽度随着反应能量的降低而呈现轻微增大的趋势。运用鞍点统计模型对本次实验数据拟合发现,需用比文献给出的更大的刚度系数才能重现实验结果,其物理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东玺林承键贾会明杨峰徐新星杨磊马南茹孙立杰包鹏飞张焕乔刘祖华
~7Li+^(11)B体系唯象光学势的研究
2013年
实验测量了7Li+11B体系的弹性散射角分布,其中弹核7Li的入射能量分别为9.85,13.3,18.3,23.3和28.3 MeV,测量的角度范围为θc.m.≈15~80。通过对本次实验数据以及文献中34 MeV的数据拟合,抽取了该体系的唯象光学势参数。结果表明,在固定作用势形状因子下,势深度与能量具有线性相依的关系:实部深度随着弹核能量的增加而线性减小,而虚部深度则在平均值10.35 MeV附近变化。
杨磊林承键杨峰贾会明徐新星张焕乔刘祖华张世涛包鹏飞孙立杰
关键词:光学模型势
17,18Ne激发态2He集团发射的实验判据
放射性核束的产生及其在核物理、核天体物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放射性束流装置RIBLL上完成了Ne+Au的实验,采用硅条探测器与CsI(T1)+PIN探测器阵列进行...
贾飞林承键张焕乔杨峰贾会明徐新星吴振东刘祖华张高龙张春雷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