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立新

作品数:30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基因
  • 8篇水稻
  • 6篇不育
  • 6篇不育系
  • 4篇野生
  • 4篇野生稻
  • 4篇育性
  • 4篇普通野生稻
  • 3篇水稻光温敏核...
  • 3篇温敏核不育
  • 3篇温敏核不育系
  • 3篇克隆
  • 3篇花粉
  • 3篇光温
  • 3篇光温敏
  • 3篇光温敏核
  • 3篇光温敏核不育
  • 3篇光温敏核不育...
  • 3篇核不育
  • 3篇核不育系

机构

  • 28篇海南大学
  • 6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热带作物生物...
  • 1篇海南省种子管...

作者

  • 29篇徐立新
  • 17篇袁潜华
  • 5篇何美丹
  • 5篇罗越华
  • 4篇刘国民
  • 4篇郭庆水
  • 3篇尹昭坤
  • 3篇林栖凤
  • 3篇姚克敏
  • 3篇陈守才
  • 3篇李冠一
  • 3篇李厚奇
  • 2篇郭安平
  • 2篇周鹏
  • 2篇曾驰
  • 2篇邓用川
  • 2篇裴新梧
  • 2篇张凤琴
  • 2篇余昌花
  • 2篇周玉

传媒

  • 5篇贵州科学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热带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Agricu...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第四届全国植...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2篇199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榄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已发表的胡杨、毛白杨、蓖麻、番杏、番茄、盐角草等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克隆出Na+/H+逆转运蛋白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3 70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3 462 bp,编码1 154个氨基酸,含12个跨膜区。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蓖麻、胡杨、葡萄等Na+/H+逆向转运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70%以上),表明该序列确属Na+/H+质膜型逆向转运蛋白的家族基因。
郭庆水于伟徐立新袁潜华
关键词:木榄跨膜同源性
外源DNA导入豇豆引起变异的研究
在长豇豆自花授粉后,将耐盐植物红树DNA和盐藻DNA经花粉管通道直接导入,其后代的耐盐性明显增强,并表现出若干农艺性状的变化。筛选获得对0.5%-1.5%NaCl有一定抗性的转化株,在含1.0%NaCl土壤中仍能结出正常...
林栖凤邓用川曾驰陈菊培徐立新李冠一
关键词:耐盐外源DNA导入GUS基因豇豆
文献传递
一种同时提取水稻土壤中细胞外和细胞内形态DNA的方法
2012年
采用灭菌的水稻田土壤为基质,分别投加细菌基因组DNA和细菌活体,应用该方法提取细胞内和细胞外DNA。结果表明,DNA提取效率平均在75.4%-82.3%,DNA纯度OD260/280在1.75-1.85之间。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PCR表明,DNA纯度能满足PCR要求,细胞内DNA与细胞外DNA互不污染。
张蕾徐立新袁潜华
关键词:水稻土壤PCR
用RAPD技术探讨冬青属苦丁茶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与分类地位被引量:26
2004年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 2 2份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4 0个 10 bp的引物用于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了 2 7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 2 7个引物对上述 2 2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 ,共得到 4 45条DNA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4 32条 ,占 97 0 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2 2份供试材料分成 4类 5组 ,第Ⅰ类为Ilexpentagona (分为A、B两组 :A组为新变种var mashanensisG .M .L .;B组为原变种var pentagona) ,第Ⅱ类为I kudingcha,第Ⅲ类为I latifolia ,第Ⅳ类为I cornuta ;第Ⅱ ,Ⅲ ,Ⅳ三类各有一组材料组成。物种的差异、亲缘关系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在起源地域上的差异均可从系统树中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资源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
张凤琴刘国民周鹏徐立新郭安平
关键词:冬青属RAPD分析
海刀豆、红树DNA的提取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介绍了两种简便、快速的DNA提取方法,它们不需要特殊试剂、液氮和柱层析系统、超速离心机等贵重仪器。我们以海刀豆和红树两种盐生植物为实验材料,所制得的DNA样品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为258nm;A_(258)/A_(280)均为1.82;与Sepharose4B柱层析分离结果相近;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为均一的谱带。
邓用川曾驰徐立新林栖凤李冠一
关键词:DNA红树
三种天然橡胶树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为获得能适用于普通PCR反应的橡胶基因组DNA,以橡胶树叶片为材料,分别采取CTAB法、SDS法及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对3种方法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将它们在DNA产量、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TAB法DNA提取率高于SDS法和盐析法;由CTAB法提取的橡胶树基因组DNA能完全酶切,能满足PCR等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黄炎郭庆水徐立新陈守才
关键词:巴西橡胶树基因组DNADNA提取电泳酶切
苦丁茶冬青的RAPD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5
2003年
以苦丁茶冬青为材料研究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实验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模板DNA的浓度适宜范围为 2 0ng 反应~ 80ng 反应RAPD均可得到一致的结果 ;dNTPs的适宜浓度范围为 2 0 0 μmol L~ 4 0 0 μmol L ;Mg2 + 适宜浓度范围为 1 5mmol L~2 0mmol L ;其合适的复性温度为 35~ 37℃ ;2min的延伸时间 ,4 5次热循环。按照此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重现性良好 ,因而确定了苦丁茶冬青RAPD反应体系之最佳的实验条件。
张凤琴徐立新周鹏刘国民郭安平邱清铁
关键词:影响因素RAPD
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州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方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海南普通野生稻开花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第一开花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历时约60d,开花高峰期为5月13~22日,日开花历时主要集中在11:20~13:0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第二开花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历时45d,开花高峰期在9月8~18日,日开花历时在11:15~12:5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2次开花期间的颖花开放特性基本相同,柱头外露表现为单露率46.23%,双露率49.14%,柱头总外露率达95.37%。单个颖花从开颖到闭颖一般需1.5~2.5h,开颖角度为29.9°~32.4°。上、下半年2个季次的花粉育性分别为89.67%和85.62%,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8.81%和55.79%。海南普通野生稻一般1年仅开花1次,开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这与高州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的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基因漂流频率及与普通野生稻的开花习性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余昌花袁潜华徐立新何美丹李厚奇曹树威
关键词:高州普通野生稻开花习性花粉育性结实率
巴西橡胶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在植物界,大约有2000多种植物能合成天然橡胶,它们分别属于7个科中的300个属。但仅有巴西橡胶树因胶乳产量高、质量好、易于获取和具有商业开发价值而成为天然橡胶的唯一来源。关于橡胶树的形态学、栽培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橡胶树的有关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笔者主要从橡胶树中相关基因的克隆;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橡胶树基因工程的研究等三方面对巴西橡胶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
黄炎郭庆水徐立新陈守才
关键词:巴西橡胶树克隆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基因工程
基于ITS序列分析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的18个居群分别进行ITS序列克隆和测序,研究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的籼粳分化。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ITS序列居群间差异性显著,ITS1长度为163~239bp,G+C含量变化范围为53.5%~77.2%。ITS2长度为165~243bp,G+C含量变化范围为54.5%~74.2%。ITS1和ITS2区简约信息位点分别为108个和145个,单一信息位点分别为7个和2个。InDel(插入/缺失)位点分别为133个和145个,发现了9个ITS籼粳特异性位点。ClustalX软件排序及Mega构树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存在籼粳分化,偏籼型有10个居群,偏粳型有8个居群。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海南普通野生稻在起源演化上的地位,并为有效利用海南优良野生稻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尹昭坤廖承红徐立新裴新梧袁潜华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ITS序列籼粳分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