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荣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质
  • 1篇野生
  • 1篇野生近缘种
  • 1篇云南花卉
  • 1篇栽培
  • 1篇土栽
  • 1篇气候优势
  • 1篇扦插
  • 1篇切花
  • 1篇轻质
  • 1篇球根
  • 1篇球根海棠
  • 1篇无土扦插
  • 1篇无土栽培
  • 1篇鲜切
  • 1篇鲜切花
  • 1篇近缘
  • 1篇近缘种
  • 1篇茎尖
  • 1篇快繁

机构

  • 5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作者

  • 5篇徐荣
  • 3篇徐永艳
  • 1篇李晓璀
  • 1篇杨南
  • 1篇陆斌
  • 1篇段安安
  • 1篇孟清照
  • 1篇葛晓改
  • 1篇张汉尧
  • 1篇陈芳

传媒

  • 1篇北方园艺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现代园艺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花马蹄莲轻质基质栽培研究初探被引量:2
2007年
为筛选出适合黄花马蹄莲(Zantedeschia elliottiana)生长的基质配比和基质理化性状范围,并解决盆花运输问题和部分环境问题,本研究采用蛭石、泥炭、珍珠岩和废弃物煤渣进行基质配比栽培试验,通过发芽时间、株高、叶茎粗等指标比较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最优方案是T9(蛭石∶煤渣∶泥炭∶珍珠岩3∶4∶2∶1);T5(蛭石∶煤渣∶泥炭∶珍珠岩2∶3∶3∶2)次之,均显著优于土壤对照。较适合黄花马蹄莲生长的基质理化性状为:容重为0.48~0.55 g.cm-3,总孔隙度为65.91%~66.58%,毛管孔隙度为45.54%~49.08%,气水比为0.36~0.45,pH值为5.5~5.8,电导率(EC)为44.97~48.40μS.cm-1。
徐永艳徐荣
关键词:无土栽培基质
球根海棠无土扦插基质配方评选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用蛭石、泥炭、珍珠岩、煤渣作基本基质,以此设计了9种配方进行球根海棠的无土扦插基质配方评选的研究。通过9种无土扦插基质配方中球根海棠插条生根率、生根数量等指标的试验比较,评选出了适合球根海棠扦插繁殖的无土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在参试的9种配方中最优的球根海棠无土扦插基质配方为:泥炭、蛭石、煤渣、珍珠岩的配比为:1:3:2:4(T2),其插条的生根率达到90.50%,平均根数为11条;而泥炭、蛭石、煤渣、珍珠岩配比为3:3:1:3(T8)的基质次之,其插条的生根率为85.7%,生根数为10条,均显著优于园土基质(对照),其插条的生根率为20.00%,生根数为1条。经试验得出:较适合球根海棠扦插繁殖的基质理化性状为:容重0.40—0.51g/cm^3,总孔隙度52.56%-71.6%,毛管孔隙度31.75%-49.43%,气水比0.45—0.65,pH值5.4—5.9,EC值22.0—52.8μS/cm。
徐永艳徐荣
关键词:球根海棠无土扦插基质配方
大黄藤茎尖快繁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以大黄藤茎尖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使茎尖不经愈伤直接诱导分化成苗,重点研究了大黄藤增殖和生根的最适培养条件,旨在探明大黄藤茎尖组织快繁的最佳条件,为大黄藤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6-BA 0.5 mg/L+IAA 0.5 mg/L+ZT 0.1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 MS+IBA 1.0 mg/L+NAA 1.0 mg/L,移栽成活率可达92%以上。此结果对大黄藤优良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提供种苗和技术推广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葛晓改陈芳陆斌杨南徐荣李晓璀
关键词:快繁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被引量:3
2008年
云南省花卉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鲜切花销量占全国市场的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仍存在各种问题。
徐永艳徐荣
关键词:花卉产业气候优势鲜切花
甘蔗及野生近缘种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甘蔗野生近缘种具有抗病、抗虫、抗逆等潜在的有利基因,是甘蔗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在甘蔗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对植物DNA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甘蔗及近缘种属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概述。
徐荣张汉尧段安安孟清照
关键词:甘蔗野生近缘种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