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祖明

作品数:26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0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儒学
  • 4篇经学
  • 3篇之学
  • 3篇武帝
  • 3篇西汉
  • 3篇今古文经学
  • 3篇古文经
  • 3篇古文经学
  • 3篇汉代
  • 3篇汉武
  • 3篇汉武帝
  • 2篇帝国
  • 2篇天人三策
  • 2篇天人之学
  • 2篇宗教
  • 2篇礼乐
  • 2篇毛诗
  • 2篇乐记
  • 2篇汉代儒学
  • 2篇《乐记》

机构

  • 20篇南京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4篇成祖明

传媒

  • 2篇史学集刊
  • 2篇历史研究
  • 2篇江海学刊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天风
  • 2篇马克思主义宗...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船山学刊
  • 1篇黄钟(武汉音...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帝国嗣君之争与春秋史的书写被引量:3
2017年
"过去的历史之争即现实的权威之争",为强化集体认同,提供现实合理性、正当性,历史往往存在着一个记忆、恢复与创造的书写过程。汉初继嗣不明,嗣君之争给帝国所造成的威胁与祸患深刻地影响了春秋史书写,而春秋史书写也反过来影响了帝国政治。由于所处中央和王国视阈的不同,在嗣君问题上,《公羊》主张"择权在君"原则,《左传》主张"太子优先性"原则,而《榖梁》兴起于民间,受民间亲缘伦理和武帝末年"巫蛊之祸"影响,强调嗣君的"天伦"秩序,深刻影响了社会变革,下开魏晋六朝贵族社会之局。
成祖明
关键词:春秋三传历史书写
郎官制度与汉代儒学被引量:10
2009年
郎官系统是战国秦汉间发展起来的一支庞大的近侍官僚系统,在大一统郡县制确立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兴至武帝时期,内外朝格局渐分,作为近侍官僚系统,其职能得到了质的提升和扩展。在武帝以内御外的政治格局中,不仅参与机枢,议决朝政,更承担起构建帝国学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任务。他们对汉代儒学的独尊、不断统合、扩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成祖明
关键词:郎官汉代儒学
从河间到中央:董仲舒与景武之世儒学演构被引量:2
2008年
董仲舒少受齐学影响,壮游河间,以"五行"对河间献王。后入朝为博士,下帷发愤,潜心大业,建元年间上《天人三策》。作为太中大夫,一名高级郎官,顾问应对、参与机枢,为汉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文教措施,构建了帝国意识形态的大厦。他的学术活动见证和推动了景武之世儒学从河间"天礼之学"向中央"天人之学"的演构。
成祖明
关键词:天人三策天人之学
卫宏作《毛诗序注》考被引量:3
2016年
《毛诗序》作者与成书问题一直聚讼纷纭,被四库馆臣称为自古“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相关综述比较多,笔者无意于复述。这里要强调的是文献考证的一个基本方法问题:我们立足的起点应当是一确定可信的文献,而不是一个悬置性假设或某种先行的观念。立足一确定可信的文献,就能够从一安全稳当的起点出发,追溯文献生成过程中不断叠加的历史投射,从而更接近文献演变和成书的真相。而所谓悬置性假设,则是将《诗序》作者悬置于先秦某一时代,或某一人物,然后根据其时代特征、引诗论诗与《诗序》的契合性,以论证《诗序》成书于某一时代或作于某一人物。在处理一些不明作者的文献时,这也是一些学者常用的方法,但局限与问题亦非常明显。
成祖明
关键词:《毛诗序》《诗序》四库馆臣成书
走进正典时代——论蔡尔兹“正典的进路”对现代儒学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正典的进路"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经历了现代理性主义圣经批评之后,在后现代思潮大背景下,由美国圣经学者蔡尔兹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圣经批评理论和方法,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圣经批评学流派之一,也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文化重建的一部分。它既继承了现代科学圣经批评学的成果,又克服了其无目的性和不确定性,实现了圣经科学研究中"描述性任务"与"建设性任务"的辩证统一,扭转了圣经研究的方向。"正典的进路"也为现代儒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思路。以正典为中心进行儒学重建,或将是走出疑古时代之后,现代儒学获得新生的最适切的选择。
成祖明
关键词:现代儒学
论《周官》与西汉河间儒学被引量:6
2008年
《周官》成书众说纷纭,将之成书移至载籍初见的河间则更为科学砥实,众多聚讼亦涣然冰释。《周官》标举周制,实为大汉立法,其封建是"大一统封建",其制度是六卿共治的文官制度,一方面尊礼君王,一方面又将王权牢牢地限制在制度秩序中,试图织构一个道德文化的精神秩序与行政法律秩序的二元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结构已有君主立宪的原始宪政精神。为强化制度权威,《周官》强调"天礼合一",甚至天地都要接受礼的规范。这在河间儒学的《春秋》左氏学、《毛诗》学等方面均有体现。本文称河间儒学这一构建为"天礼之学",与时中央儒学,强化皇权地位的"天人之学"形成了深刻的学术分野。
成祖明
关键词:《周官》
再析唐代景教之兴衰
2006年
明末景教碑发现之后,遂揭开了景教研究的历史。但19世纪以前,中国从事对景教碑研究的人大多是一些金石学家,但这些人由于不懂基督教往往把景教和其他宗教相混同。进入20世纪以后,一批接受西学的学者开始关注景教研究,一度形成景教研究热,但很少能从政教关系这一层面对景教进行客观公正地考察。本文在参考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对景教衰亡原因进行了重新检讨。
成祖明罗(王争)
关键词:景教唐代基督教宗教制度
走出疑古与释古时代的庶人经学被引量:2
2016年
在疑古运动冲击下传统经学轰然倒塌,儒学因之成为无处归栖的游魂。传统信古一派则竭力辩护、拒斥,然终因有违于现代科学不获于当世。释古一派通过"二重证据法"的方式,根据出土与传世材料的相互解释以重建古史、确认经典的价值,于当代影响最大成为主流。然则考古材料的有限性和解释的趋同性注定了这一方法的局限。事实上,无论是疑古学派的否定,还是释古学派的肯定,都存在着一个本质上相同的非现代性前提,通过否定或肯定经典古老的历史和圣人创作以否定或肯定经典的价值。而经典的价值并不在经典之外,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乃是由于其自身的价值。这就需要观念的转换,由经典之外渺茫无稽的古史转向经典之内凝聚的悠远绵长的价值和时代之思,由对经典之外圣人的崇拜转向经典之内庶人智慧的认同,从而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中重新确立经典的合法性,实现经学和儒学的现代重生。
成祖明
关键词:疑古
正典的进路:西方科学主义圣经研究的范式转换——兼论正典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化的重建
2015年
在西方启蒙运动时期,当唯理主义在世俗世界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在基督教的学术领域一场科学主义的革命也悄然兴起。这一运动是围绕着基督宗教最核心的领域圣经研究的现代科学转向而展开的,并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西方现代以来的科学人文精神在最为保守的宗教学术领域得到贯彻。
成祖明
关键词:圣经科学主义唯理主义
河间古文、孔壁古文和中秘古文——汉代古文经籍流传考被引量:7
2007年
河间古文、孔壁古文和中秘古文,是汉代古文经籍流传三个重要环节,三者关系不明,汉代古文经籍流传和学术不明。河间王国学举六艺,二十六年间,学者云集,天下古文尽在河间。孔安国亦游学献书河间,是析清古文经籍流传的关键。孔安国与河间有着很深的学术渊源,河间在中央极大压力下,部分古文珍本由安国收藏,后由安国家人献于朝廷充入秘府,遂为中秘古文。
成祖明
关键词:孔安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