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红

作品数:66 被引量:490H指数:13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成像
  • 24篇磁共振
  • 19篇动脉
  • 19篇造影
  • 18篇血管
  • 15篇血管造影
  • 10篇磁共振成像
  • 8篇磁共振血管
  • 7篇血管成像
  • 7篇血管造影术
  • 7篇造影术
  • 7篇体层摄影
  • 7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6篇磁共振血管造...
  • 5篇乳腺
  • 5篇颈动脉
  • 5篇灌注
  • 5篇磁共振血管造...

机构

  • 59篇空军总医院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辽宁医学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西门子(中国...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军区空军...
  • 1篇大庆市中西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5篇方红
  • 42篇祝红线
  • 35篇宋云龙
  • 27篇张挽时
  • 24篇毕永民
  • 21篇时惠平
  • 20篇孟利民
  • 19篇王萍
  • 18篇樊红霞
  • 17篇李相生
  • 15篇王东
  • 14篇鲁晓燕
  • 8篇胡海翔
  • 6篇熊明辉
  • 6篇田雨
  • 6篇梁鹏
  • 5篇罗少波
  • 5篇喻敏
  • 5篇樊红霞
  • 4篇李德昌

传媒

  • 6篇中国医学装备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中华航空航天...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护士进修杂志
  • 3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性科学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3D CE MRA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怀疑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病患者,运用MR 3D FLASH自减影序列行CE MRA检查,检查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对靶血管作最大强度投影(MIP)重组。另对其中4例小腿及足部动脉单独行二次增强扫描(Gd-DTPA 15ml,2.5ml/s)。对外周动脉进行观察,分析其狭窄情况并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显示目标动脉基本满意,血管解剖形态较清晰,病变显示较明确。正常或轻度狭窄169个节段,中度狭窄94个节段,重度狭窄45个节段,闭塞49个节段。结论:3D CEMRA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尚有一定局限性。
孟利民张挽时宋云龙毕永民王东吴冰方红祝红线袁群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糖尿病足血管
X线钼靶所显示的单纯性微钙化的MR鉴别诊断
李相生祝红线方红
BLADE技术消除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刀锋伪影校正(BLADE)技术在消除MRI运动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7例(头部74例、脊柱68例、腹部35例)常规MRI检查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改行BLADE技术MRI扫描,对比常规序列扫描来评价BLADE技术对运动伪影消除的作用。以显示内囊结构、脑脊液、肝中静脉或下腔静脉的清晰程度,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结果:177例中,行常规MRI扫描,图像质量为Ⅱ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92例(52%),其中头部39例、脊柱29例、腹部24例。采用BLADE技术扫描后,Ⅱ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20例(11.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7.12,P<0.01)。结论:BLADE技术对消除常规MRI扫描出现的运动伪影有显著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头部、脊柱、腹部等部位常规MRI时运动伪影的校正,尤其适用于小儿或不配合患者,可提供更清晰的MRI图像。
宋云龙张挽时王忠祝红线方红毕永民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伪影图像质量
多层螺旋CT肝血管多期成像最佳时相方法选择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 探讨团注测试扫描(test 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肝动脉(HA)-门静脉(PV)血管成像及肝脏多期一次成像联合扫描最佳时相设定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腹部CT扫描患者184例,根据扫描技术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59例,采取经验值法设定HA-PV扫描延迟时间;B组128例,采取test bolus技术,选定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作为目标血管,设强化阈值为50HU,先注射对比剂20m1,测得目标血管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分别获得HA—PV两期的扫描延迟时间,评价两种方法所得CTA图像质量,结果并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组:HA血管成像期,图像质量优34例(58%)、良17例(29%)、差8例(13%);PV血管成像期,图像质量优23例(39%)、良27例(46%)、差9例(15%)。B组,图像质量优128例(100%)、良0例(0%)、差0例(0%);PV血管成像期,图像质量优96例(75%)、良28例(22%)、差4例(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97、9.18,P值均〈0.05)。结论运用testbolus技术能准确地测得肝脏目标血管的时间一密度曲线,根据这一标准设定扫描延迟时间,能得到优质的CTA图像,有利于多层螺旋CT取得更好的肝脏三维血管重组图像。
方红宋云龙毕永民王东时惠平张挽时祝红线杨桦纪旭东樊红霞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肝动脉门静脉X线计算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泌尿系统结石成分分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区分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枚经内镜碎石后取出的泌尿系统结石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以红外光谱仪测定的结石成分为参考标准,将结石分为6组:尿酸结石组、胱氨酸结石组、磷酸镁铵结石组、草酸钙结石组、混合尿酸结石组和混合含钙结石组。测量计算80和140kV结石的HU差值、HU比值和双能量指数(DEI),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使用双能量软件定性诊断结石成分,并与红外光谱仪测定的成分结果比较。结果尿酸结石组(10枚)、胱氨酸结石组(5枚)、磷酸镁铵结石组(6枚)、草酸钙结石组(22枚)、混合尿酸结石组(7枚)和混合含钙结石组(47枚)的HU差值分别为(-17±13)、(229±34)、(309±45)、(512±97)、(201±64)和(530±71)HU,HU比值分别为0.96±0.03、1.34±0.04、1.41±0.03、1.47±0.03、1.30±0.07和1.49±0.03,DEl分另0为-0.006±0.004、0.064±0.007、0.080±0.007、0.108±0.011、0.055±0.014和0.112±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894、407.028、322.864,P值均〈0.01)。尿酸结石组与其他结石组HU差值、HU比值和D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草酸钙结石组、混合含钙结石组分别与其他4组结石HU差值、HU比值和D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胱氨酸结石组与磷酸镁铵结石组HU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磷酸镁铵结石组与混合尿酸结石组HU差值、HU比值和D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双能量软件正确定性诊断10枚尿酸结石、4枚胱氨酸结石、22枚草酸钙结石和6枚混合尿酸结石。2枚磷酸镁铵结石被诊断为含胱氨酸成分。1枚胱氨酸结石、1枚混合尿酸结石、4枚磷酸镁铵结石和47枚混合含钙结石被诊断为含草酸盐成分。结论双
杨琪放张挽时孟利民时惠平王东毕永民李相生方红郭和清严景民
关键词:尿路结石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减少肺动脉CT血管成像造影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可疑诊断肺栓塞需肺动脉CT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智能对比剂追踪法。个体化组30例,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收集各个动脉段的评价CT值,对所有图像采用优化的5分法进行比较。结果个体化组使用的平均对比剂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组(41.8 ml vs.80ml,P=0.021)。个体化组肺动脉主干(361.0±18.1 vs.344.3±19.1),肺动脉S1段(293.30±15.4 vs.269.88±17.5)及S10段(306.40±14.3 vs.282.5±20.3)的平均增强CT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组升主动脉的平均增强CT值明显低于常规组(169.10±32.1 vs.92.90±31.9,P=0.04)。图像5分法评分盲法评价的总体结果在常规组与个体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组的5级图像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70%vs.43.3%)。结论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可以使用低剂量低浓度的对比剂获得不劣于传统智能对比剂追踪技术的高质量肺动脉CTA图像。
樊红霞李相生毕永民方红宋云龙王萍龚万沣张秀兰张挽时
关键词: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对比剂
Test-bolus、K空间中心填充法及并行采集技术在颈部动脉3DCEMRA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Test-bolus法、K空间中心填充法及并行采集技术在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对87例可疑颈部动脉病变的患者行3DCEMRA,步骤为:(1)确定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bolus法测量对比剂到达主动脉弓的峰值时间,扫描数据采用K空间中心填充法,得到扫描延迟时间=峰值时间。(2)用GRAPPA并行采集技术缩短扫描时间。(3)3DCEMRA扫描。(4)对图像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三维重组,将图像质量分为3个等级,Ⅰ级为动脉信号均匀,显影清晰,静脉几乎不显影;Ⅱ级为动脉信号均匀,显影清晰,静脉轻度显影(信号强度小于动脉信号);Ⅲ级为动脉信号不均匀,静脉明显显影(信号强度等于或高于动脉信号)。评价图像质量及病变显示情况。结果 以2m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到达主动脉弓的峰值时间为11~28s,平均为19s。87例患者颈动脉图像质量分级:Ⅰ级者82例(94.25%),Ⅱ级者5例(5.75%),Ⅲ级者0例。87例患者中15例(17.24%)显示颈部动脉无异常。72例(82.76%)共186个血管段有病变,其中动脉轻度狭窄占26.88%(50/186),中度狭窄占23.12%(43/186),重度狭窄占41.94%(78/186),椎动脉迂曲占1.61%(3/186)。结论 利用Test-bolus技术、K空间中心填充法确定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用并行采集技术缩短扫描时间,能获得高浓度、高分辨率、大范围的高质量颈动脉图像,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毕永民张挽时方红宋云龙樊红霞王东祝红线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对比剂
多个低b值DWI技术在心脏成像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初步研究多个低b值DWI技术在心脏检查中的成像技术和成像特点。方法对符合入组和排除条件的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30例健康志愿者行3.0T CMR Cine电影、T2WI和多b值DWI序列扫描,探讨此序列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统计分析心肌在各节段、不同供血区、年龄和性别中有无差异,并讨论行DWI序列扫描时,选择何种b值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当b=20、60 s/mm^2时,图像质量较好。健康志愿者各节段心肌ADC值不全相等(F=6.315,P<0.001)。左前降支供血区,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和左旋支供血区ADC值有差异(F=27.804,P<0.001),分别为(0.01186±0.00422)mm^2/s,(0.01032±0.00333)mm^2/s和(0.00902±0.00248)mm^2/s。从基底部到心尖部,心肌平均ADC值无差异。结论多个低b值DWI技术在CMR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健康志愿者各节段心肌ADC值存在节段性差异。当b=20,60 s/mm^2(<100 s/mm^2)时,图像质量较好,可能提示此DWI图像可更好地显示心肌血流灌注特点,为今后选择合理b值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刘明熙张挽时张子衡孟利民龚万沣刘洁方红王萍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健康志愿者
老年肺栓塞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66例老年PE患者行肺动脉增强扫描,其中多层、单层螺旋CT(MSCT,S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者各为21和45例。结果分析66例老年PE患者的2728支肺动脉,MSCT、S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926支肺动脉受累。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部分型充盈缺损、完全性阻塞、附壁性充盈缺损,约占33.9%;1206支段以上肺动脉中,依据直接征象MSCT、SCT分别检出240支/384支(62.5%)和481支/822支(58.5%),共721支/1206支,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37);1522支亚段肺动脉中,MSCT、SCT分别检出121支/484支(25.0%)和84支/1038支(8.1%),共205支/1522支,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632)。平扫示间接征象共125例次。结论MSCT、SCT对段以上PE的诊断二者均有较高的准确度,MSCT对亚段PE的诊断有其优势。
宋云龙张挽时毕永民鲁晓燕熊明辉方红祝红线
关键词:肺栓塞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老年人
比较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DWI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临床怀疑为乳腺癌,诊断最终经组织病理结果证实,临床分期处于Ⅱ或Ⅲ期,在NAC后行保乳手术的8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均行乳腺常规单指数DWI序列和DKI序列扫描,测量参数包括ADC值、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扩散峰度(MK)值。MRI扫描完成前后1~3d,患者行穿刺活检,然后接受4~8周期的NAC,而后行手术治疗。根据化疗前穿刺活检的组织分级,将患者分为分化较好组和分化较差组。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与化疗前穿刺活检切片对比,按NAC疗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和非完全缓解组。完全缓解组和非完全缓解组之间MRI参数的比较使用计量资料的t检验,采用ROC来确定不同扩散加权成像参数预测化疗疗效的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使用Wald检验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全缓解组30例,非完全缓解组50例。完全缓解组的ADC、MD值低于非完全缓解组,完全缓解组的MK值高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MD和MK值预测疗效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32、0.866和0.6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据预测效能大小,MD、ADC和MK值依次是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参数。结论DKI模型比单指数扩散模型更适合作为NAC疗效预测的成像技术。
李相生冯瑞王东祝红线孟利民任娥方红周纯武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