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芳

作品数:60 被引量:287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电针
  • 9篇针刺
  • 7篇细胞
  • 6篇炎性
  • 6篇神经节
  • 6篇关节炎
  • 6篇背根
  • 6篇背根神经节
  • 5篇针灸
  • 5篇三穴
  • 5篇受体
  • 5篇疗效
  • 5篇干预
  • 4篇蛋白
  • 4篇电针干预
  • 4篇电针治疗
  • 4篇信号
  • 4篇神经病
  • 4篇神经病理
  • 4篇神经病理性

机构

  • 3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6篇温州市中医院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60篇方芳
  • 28篇方剑乔
  • 10篇邵晓梅
  • 9篇潘胜莲
  • 8篇宋丰军
  • 8篇刘喆
  • 8篇孙晶
  • 7篇刘盈君
  • 7篇张静若
  • 7篇池细绿
  • 7篇王歆婷
  • 6篇姚新苗
  • 6篇郑士立
  • 5篇马凤森
  • 5篇林小溪
  • 4篇叶必宏
  • 4篇杜俊英
  • 3篇王虎
  • 3篇王庆来
  • 3篇梁宜

传媒

  • 15篇浙江中医药大...
  • 5篇浙江中医杂志
  • 3篇新中医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中成药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0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前扣带皮层不同水平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差异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痛相关情绪模型大鼠前扣带皮层(AC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分布特点。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进行右侧腰5脊神经结扎制做模型。采用右后足跖机械痛阈检测观察行为变化,旷场实验和高架O迷宫实验检测痛相关情绪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同侧前扣带皮层前囟前3.2、2.7及2.2mm 3个水平p-ERK表达。结果大鼠经神经病理痛模型制做成功后机械痛阈显著下降,焦虑样行为产生。前扣带皮层前囟前3.2、2.7及2.2mm水平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11.89±2.57、32±4.67和17.56±2.04。对照组相应的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12.44±2.16、10±0.87和10.11±1.36。除前囟前3.2mm水平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他两个水平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能诱发大鼠焦虑情绪的产生及ACC脑区pERK的表达增高,这种变化可能主要与ACC脑区前囟前2.7及2.2mm水平p-ERK的变化相关,而与前囟前3.2mm水平无关。
方芳邵晓梅沈醉孙晶方剑乔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免疫荧光
电针调节BDNF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刘喆陈华德魏居瑞刘佩方芳林咸明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幸存患者除了遗留永久性残疾外,还往往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VD)。研究提出“脑缺血对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是缺血性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的病理基础,针灸治...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疾病电针治疗
基于pERK的神经病理性痛继发镜像痛机制及电针干预研究
邵晓梅方剑乔沈醉孙晶梁宜王艳玲吴媛媛杜俊英蒋永亮方芳
该研究通过系统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捻转补泻手法、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及继发镜像痛大鼠的痛反应和痛情绪以及前扣带皮层(ACC)pERK的影响,阐明神经病理痛及镜像痛诱发和维持的过程,揭示不同针刺方法干预痛感觉和痛情绪的中枢机...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针刺方法
益骨汤对去势大鼠骨组织Wnt/β-catenin经典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观察益骨汤对去势大鼠骨组织中Wnt/β-catenin经典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佳乐组、益骨汤组,每组11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补佳乐组、益骨汤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OP模型。从造模成功第13周起,正常组、模型组以10m L·kg^(-1)的双蒸水灌胃,补佳乐组、益骨汤组分别以0.36mg·kg^(-1)补佳乐、10m L·kg^(-1)的益骨汤水溶液灌胃,均为1次/d,共12周。12周后,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HE染色检测股骨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外因子10b(Wnt10b)、β-链蛋白(β-cateni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和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1,DKK1)基因表达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Wnt10b、β-catenin、Runx2、OSX蛋白表达量。[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益骨汤组BMD均升高(P<0.05,P<0.01);与补佳乐组比较,益骨汤组BMD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Wnt10b、β-catenin基因表达量升高(P<0.01,P<0.01);益骨汤组Wnt10b、β-catenin、Runx2基因表达量升高(P<0.01,P<0.01,P<0.01),DKK1基因表达量降低(P<0.05)。益骨汤组Wnt10b、β-catenin、Runx2基因表达量高于补佳乐组(P<0.05,P<0.05,P<0.05)。(3)免疫组化检测提示,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Wnt10b、β-catenin、OSX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P<0.05,P<0.01),益骨汤组Runx2、OSX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P<0.05);与补佳乐组比较,益骨汤组各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检测提示,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Wnt10b、β-catenin、Runx2、OSX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P<0.01,P<0.01,P<0.01),益骨汤组Runx2、OSX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P<0.01)。与补佳乐组比较,益骨汤组�
林晓芳姚新苗李威陈贤彪方芳
关键词:骨痹益骨汤补佳乐去势大鼠
电针调节核转录因子PPAR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刘喆王改梅白娟曾超何晓芬方芳冯培培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来源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编号:Y2101356。研究目的与意义:该项目研究通过建立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从针灸调控核转录因子PPAR-γ的...
关键词: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治疗疾病治疗
针刺项三穴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并客观评价针刺项三穴(风池、天柱、天牖)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初步探讨针刺项三穴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方法:选择颈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组、西药组各30例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刺"项三穴"治疗,即风池、天柱、天牖穴;常规组采取针刺颈夹脊、大椎、天柱穴治疗;西药组口服倍他司汀(敏使朗)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治疗20次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分及整体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治疗组在改善血流速度方面较常规组及西药组更佳(P<0.05)。三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评分均有改善,与常规组和西药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常规组和西药组的愈显率分别为80.0%、50.0%、43.3%,治疗组愈显率均优于常规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项三穴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相关症状,且其作用及整体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及常规组。
王歆婷郑士立潘胜莲方芳吴斯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刺
益骨汤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经典BMP2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益骨汤对去势大鼠骨组织中经典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探讨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1只。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和益骨汤组大鼠进行去势手术以模拟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分别以10ml/kg双蒸水灌胃(正常组、模型组)、0.36mg/kg戊酸雌二醇水溶液灌胃及10ml/kg益骨汤灌胃,1次/d。12周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BMP2经典信号通路BMP2、Smad1、Runx2、OSX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经典信号通路BMP2、Smad1、Runx2、OS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①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骨密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的BMD升高(P<0.01)。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的BMP2、Smad1、Runx2、Noggin基因表达量升高(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的BMP2、Smad1、Runx2、OSX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④Western blot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的Smad1、Runx2、OSX蛋白含量升高(P<0.05)。结论益骨汤可能通过激活BMP2经典信号通路及抑制Noggin的高表达,促进骨形成和防治骨质疏松。
林晓芳方芳李桂锦姚新苗
关键词:益骨汤去势大鼠NOGGIN
针刺提插补泻手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刺提插补泻手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刺提插补泻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腰背功能活动和腰背部压痛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2.2%)高于对照组(4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VAS评分、腰背功能活动和腰背部压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提插补泻手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活动。
方芳潘胜莲郑士立
关键词:针刺
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镇痛作用及患侧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C(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C,Mrgpr C)的调节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10只。右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0.1 m L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分别测量大鼠造模前及干预第1、3、5、7日及干预后患侧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干预后患侧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Mrgpr C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侧脊髓背角牛肾上腺髓质22肽(bovine adrenal medulla 22,BAM22)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各时点PWTs降低(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干预第5日及干预后PWTs升高(P<0.05,P<0.01)。与针刺组同期比较,电针组干预后PWTs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患侧背根神经节Mrgpr C表达及患侧脊髓背角浅层BAM22阳性细胞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患侧背根神经节Mrgpr C表达及患侧脊髓背角浅层BAM22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结论电针对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患侧背根神经节Mrgpr C表达和患侧脊髓背角BAM22含量相关。
刘盈君方芳方剑乔张静若池细绿陈华德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
马钱子组分对人HaCaT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马钱子生物碱及其不同组分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 Ca T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 Ca T细胞,加入相同质量浓度的马钱子碱、士的宁、马钱子碱与士的宁的混合物,和马钱子总生物碱作用于细胞24 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生物碱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Ha Ca T细胞的凋亡,比较马钱子生物碱不同组分对Ha Ca T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士的宁对Ha Ca T细胞的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大于马钱子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混合物组对Ha Ca T细胞的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大于马钱子总生物碱。结论马钱子生物碱组分均对Ha Ca T细胞存在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但马钱子碱的细胞毒性明显小于士的宁。
陈海波马凤森方剑乔方芳
关键词:细胞毒性马钱子总生物碱马钱子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