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为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中继卫星
  • 3篇卫星
  • 3篇TDRSS
  • 2篇雷达
  • 2篇波束
  • 2篇波束形成
  • 1篇地波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多波束形成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谱
  • 1篇移相
  • 1篇中继卫星系统
  • 1篇深空
  • 1篇深空探测
  • 1篇数字波束
  • 1篇数字波束形成
  • 1篇数字移相
  • 1篇频分
  • 1篇频分复用

机构

  • 5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施为华
  • 2篇黄为民
  • 2篇吴世才
  • 1篇石振华
  • 1篇王淑融
  • 1篇文必洋
  • 1篇杨子杰
  • 1篇徐茂格

传媒

  • 3篇电讯技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2002年航...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继卫星SMA系统前向链路多波束形成技术被引量:2
2011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中继卫星前向SMA(S频段多址)系统前向链路中多波束形成方法,即在地面采用数字移相代替中继星星上模拟移相完成波束形成;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星(用户星)-星(中继星)-地"无线联试,验证了地面数字移相的正确性,对简化中继星上设备、实现前向链路同时多目标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施为华
关键词:TDRSS多波束形成数字移相频分复用
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海面动力学参数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介绍了利用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海面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方法,即由海面回波多普勒谱提取海风、海浪、海流等海态信息,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黄为民吴世才施为华文必洋杨子杰
关键词:雷达海面动力学参数环境监测海洋监测
中继卫星SMA系统反向链路多波束形成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对中继卫星SMA(S频段多址)反向链路多波束形成开环数字波束形成算法(DBF)、3种闭环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开环波束形成算法和闭环波束自适应形成算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飞行器捕获、跟踪的不同阶段,采用开环波束形成与自适应波束形成相结合是SMA反向链路波束形成的最优方式。
施为华
关键词:TDRSS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抗干扰
深空微波测距测速现状及发展建议被引量:5
2018年
研究了国外深空测控无线电测距和测速的最新进展,包括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深空测控系统测量精度提升计划。结合总体单位的X频段试验测试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深空测控系统无线电测距测速现状,从测量设备层面以及空间传输等方面,包括目前深空站采用的超窄带锁相环以及提高到500 k Hz的测距主音等措施,对测距测速的误差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测距和测速精度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我国深空测控系统发展规划,给出了后续深空测控无线电测量的发展建议,结合相关课题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多频链路和实时标校技术的可行性及具体效果。
徐茂格施为华
关键词:深空探测测控系统
从高频雷达海面回波多普勒谱提取浪高参数被引量:11
1998年
将浪高谱表示为级数形式,通过高频雷达的二阶雷达截面方程反演出浪高谱,进而计算出浪高.由双站雷达系统计算的有效浪高随风向变化小,说明双站探测优于单站.
施为华王淑融吴世才黄为民石振华
关键词:高频雷达波浪多普勒谱
TDRSS系统返向链路PN码的捕获研究
本文主要对TDRSS系统返回链路256×1023位的长PN码的捕获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对分段并行捕获进行研究,可以大大地缩短长码的捕获时间.
施为华
关键词:TDRSSPN码并行捕获中继卫星系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