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斌风

作品数:19 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储层
  • 9篇油气
  • 8篇砂岩
  • 8篇盆地
  • 7篇非均质
  • 7篇非均质性
  • 5篇成藏
  • 4篇岩石
  • 4篇岩石相
  • 4篇油气运聚
  • 4篇运聚
  • 4篇致密砂岩
  • 4篇砂岩储层
  • 4篇成岩作用
  • 3篇油气藏
  • 3篇碎屑
  • 3篇碎屑岩
  • 3篇气藏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成岩演化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陕西延长石油...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9篇曹斌风
  • 14篇雷裕红
  • 13篇张立宽
  • 10篇罗晓容
  • 7篇程明
  • 5篇李超
  • 4篇张立强
  • 4篇胡才志
  • 3篇施辉
  • 2篇白国平
  • 2篇曾治平
  • 1篇杨海军
  • 1篇邱桂强
  • 1篇林会喜
  • 1篇秦峰
  • 1篇修金磊
  • 1篇张宝收
  • 1篇孙卫
  • 1篇周路
  • 1篇王震亮

传媒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层碎屑岩储层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被引量:2
2022年
盆地深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显著、流体动力条件多变、油气水关系复杂,对储层有效性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十分困难。通过系统的深层碎屑岩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研究,认识了碎屑岩储层的多尺度结构性特征,发现对于任一沉积微相的碎屑岩储层都可划分为有限类岩石相,主要为泥岩、贫塑性颗粒砂岩、富塑性颗粒砂岩和强钙质胶结砂岩,其空间分布受沉积构造控制。富塑性颗粒砂岩和强钙质胶结砂岩在第一期油气充注之前已变得致密,构成了储层中各个尺度的隔夹层;贫塑性颗粒砂岩中成岩作用多期发生,并可能伴随多期油气充注。即便埋藏到深层-超深层范围,贫塑性颗粒砂岩仍能够保持相对较好的孔渗条件,为有效储集岩石;其中,早期发生过原油充注、具亲油润湿性的贫塑性颗粒砂岩则构成了优质储集岩石。为表征和评价深层储层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可充分反映储层多层次结构非均质性的单元砂体充填建模方法,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利用有效储集岩石中获得的各种物性参数表征储层中有效储集空间分布。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岩储层为例,对深层储层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通过实际勘探认识的检验。
罗晓容张立宽张立宽张立强刘乃贵雷裕红雷裕红李俊李俊程明曹斌风
关键词:非均质性储层地质模型
吴旗地区薛岔区块延长组长6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为评价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薛岔区块长6低孔—超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和高效开发,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和镜煤反射率方法研究储层成岩作用机理,揭示时空上成岩—物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目前长6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阶段的A期—B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裂缝作用及烃类侵位作用;压实作用强烈是导致该储层早期孔隙丧失的根本原因;晚成岩阶段铁方解石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非均质性严重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绿泥石衬里、破裂作用及烃类侵位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为微孔隙及裂缝孔隙;喉道细小,分选较差,孔喉连通性差;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严重。同时,分析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和孔隙演化史。
曹斌风孙卫
关键词: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孔隙演化
致密砂岩气储层有效性识别和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一段为例被引量:17
2019年
储层有效性识别和定量评价是制约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关键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一段为研究对象,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入手,开展砂岩微观—岩芯—测井尺度的细致观测,将含气储层砂岩划分为三种主要的岩石相,其中贫塑性颗粒岩屑石英砂岩构成了物性和含气性相对较好的有效储集岩石。运用薄片和岩芯数据标定不同岩石相的常规测井响应,建立了基于主成分统计分析的有效储集岩石测井识别模型,认识了有效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将储层有效性研究从微观尺度的岩石相描述拓展到宏观尺度的量化表征,实现了致密砂岩气有效储集空间分布的定量评价。
秦波曹斌风周进松张立宽雷裕红张振宇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岩石相测井响应致密砂岩气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低孔渗砂岩储层成岩与孔隙演化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J1S)低孔渗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烃类荧光显微鉴定,依据成岩产物之间及其与烃类流体(油包裹体和孔隙沥青)之间的赋存关系,建立了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充注的时间序列,恢复了关键油气充注时期的储层古物性,探讨了孔隙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三工河组储层为低成分成熟度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压实作用、碳酸盐和黏土矿物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渗的主要原因,石英颗粒表面覆盖的绿泥石膜难以有效地保持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成岩演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压实作用下富含软岩屑砂岩中软岩屑强烈塑性变形致使早期致密,而钙质强胶结砂岩因成岩早期的碳酸盐胶结发生致密化,低软岩屑~弱胶结砂岩主要经历了3期有机无机流体作用交替,分别以无荧光炭质沥青、黄色荧光油、蓝白色荧光油等3期烃类流体活动为划分标志;在晚白垩世末关键油气成藏时期(距今100~70Ma),高软岩屑和钙质强胶结砂岩古孔隙度低于8%,早期致密化储层难以发生油气注入;低软岩屑~弱胶结砂岩在晚白垩世末期可保持中高孔渗性,普遍发生了早期油气充注,早期原油注入不能阻止储层深埋过程中物性变差的趋势,但可能改变局部储层的润湿性质,油湿通道网络是晚期成藏阶段(距今62~0Ma)低孔渗储层条件下发生大规模油气注入的主要原因。
胡才志张立宽罗晓容赵洪杨彬曹斌风雷裕红程明李超
关键词:孔隙演化成岩作用油气充注三工河组
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在深层油气成藏中的意义被引量:48
2016年
储层孔渗物性的非均质性客观存在,对于地下流体的流动过程影响明显,这不仅对于油气田开发十分重要,在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中也不能忽视。文章讨论一类较为特殊的结构非均质性,即储层中沉积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各种致密隔夹层构成某种三维空间结构,阻碍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引起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油气运聚成藏及储层致密化过程的强非均质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非均质性会导致油气运移路径和聚集位置的强非均质性。结合岩心观察和油气藏解剖分析,发现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含油储层在埋藏到盆地深层的过程中成岩—成藏作用交替发生,结构非均质性的存在可在深层条件下保持有效储集空间,有利于晚期油气运聚成藏。
罗晓容张立宽雷裕红胡才志施辉曹斌风
关键词: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油气运聚
致密砂岩气有效储层识别和定量评价
曹斌风罗晓容张立宽雷裕红周进松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山西组致密砂岩气有效储层发育模式被引量:3
2022年
通过大量岩石薄片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气田山西组致密储层岩石学组成,划分了岩石相类型,并将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岩演化过程与埋藏史、热史、烃类充注过程相结合,分析关键油气充注期与储层致密化的时间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纯石英砂岩和富石英低塑性岩屑砂岩主要发育机械压实、次生溶蚀和高岭石沉淀,在二次关键烃类充注之前,孔隙度为15.8%~31.5%,属于中高渗储集岩石。而高凝灰质杂基石英砂岩、富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及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在第一次关键烃类充注之前,孔隙度为4.6%~10.8%,属于特低孔—低孔储集岩石,后期烃类充注难度较大。因此,早期油气充注时保持较高孔渗的纯石英砂岩和富石英低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其成岩作用受到抑制,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是晚期天然气优势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进而构成了致密砂岩气储层中的甜点。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耦合关系,厘清有效储层岩石形成机理及甜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周进松乔向阳王若谷银晓曹军曹斌风雷裕红田坤赵子丹朱耿博仑
关键词:成岩演化岩石相
砂岩储层致密化及其与油气充注成藏的耦合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上古生界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文中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方法,开展储层特征、天然气成藏期次等研究,恢复孔隙度演化过程,讨论了各类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成藏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在早成岩阶段,凝灰质石英砂岩、高塑性岩屑砂岩及钙质胶结砂岩已演变为特低孔岩石,平均孔隙度为8%,不发生烃类充注,之后持续保持致密状态。石英砂岩、低脆性石英砂岩经历了早成岩机械压实、溶蚀及高岭石胶结作用,在第1期烃类充注时,平均孔隙度为23%,随后在石英压溶和胶结作用下孔隙度继续减小;在第2期大量烃类充注时,平均孔隙度为18%,随着烃类不断充注,储层越来越致密。因此,石英砂岩和低脆性石英砂岩储层在早期成藏阶段孔渗条件较好,且至成藏晚期储层致密化过程中仍发生广泛的油气充注,其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成藏的耦合关系为“边成藏边致密化”。
赵子丹乔向阳周进松曹斌风尹锦涛徐云林曹军杨茜
关键词:岩石相成岩演化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多期油气充注历史——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段砂岩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微束荧光光谱及显微测温等分析方法,厘定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同时结合储层成岩演化,探讨储层致密化与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储层孔隙沥青呈黄色和蓝白色荧光,并以蓝白色为主;石油包裹体呈黄色、黄绿色及蓝白色荧光,并以后两者居多。与黄色荧光石油包裹体同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80℃-90℃;而与黄绿色和蓝白色荧光石油包裹体同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分别为105℃~115℃和110℃~120℃。研究区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烃类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138—130Ma),表现为少量的低熟油充注;第二期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124—105Ma),为关键成藏期,与大规模成熟油充注相关;第三期发生在晚白垩世(85~73Ma),古油藏发生调整,再次成藏。储层早成岩阶段以机械压实、薄膜状绿泥石、高岭石及微晶方解石胶结为主,在中高孔渗条件下发生了早期石油充注;随着继续压实,石英加大、孔隙填充绿泥石、高岭石及亮晶方解石胶结发育,储层逐渐致密化,晚期石油在低渗致密储层内的运聚成藏主要受早期烃类充注路径控制。
杨鹏张立宽曹斌风胡才志邱桂强马立元尹伟李超雷裕红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全球深层油气藏及其分布规律被引量:71
2014年
深层油气勘探对老油气区(田)扩大储量、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深层油气藏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在全球(不包括美国本土48州)349个含油气盆地中,87个盆地内发现了深层油气藏。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63.3%分布于碎屑岩储集层,35.0%储于碳酸盐岩,其余的1.7%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构造圈闭富集了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73.7%,是深层油气最重要的圈闭类型。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是深层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其深层油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7%和46.4%。层系上,深层油气主要富集于5套储集层系:古近系(占全球总量的22.3%)、上古生界(22.2%)、白垩系(18.3%)、新近系(12.8%)和侏罗系(12.8%),深层油气的层系分布特征与中、浅层油气类似。岩盐导致的盐下沉积物的负热异常效应抑制了盆地深层烃源岩的热演化或液态烃向气态烃转化,因此含盐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特别值得关注。建议深层油气勘探应立足于中、浅层已有重大油气发现的地区,特别是发育有一定规模盐岩的地区。
白国平曹斌风
关键词:前陆盆地含盐盆地油气分布深层油气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