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海琳

作品数:57 被引量:442H指数:1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化学工程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复合材料
  • 34篇复合材
  • 18篇碳纤维
  • 17篇改性
  • 11篇树脂
  • 9篇玄武岩纤维
  • 9篇纳米
  • 9篇表面改性
  • 6篇性能研究
  • 6篇纤维复合
  • 6篇纤维复合材料
  • 6篇力学性能
  • 6篇力学性
  • 5篇电化学改性
  • 5篇织物
  • 5篇化学改性
  • 4篇碳纤维复合材...
  • 4篇热性能
  • 4篇无机纳米
  • 4篇纤维

机构

  • 57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西安航天复合...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7篇曹海琳
  • 33篇黄玉东
  • 17篇张志谦
  • 7篇孙举涛
  • 5篇陈国荣
  • 4篇宋元军
  • 4篇刘立洵
  • 4篇张春华
  • 3篇史鹏飞
  • 3篇刘毅佳
  • 3篇李卫东
  • 2篇张玉军
  • 2篇王剑飞
  • 2篇刘丽
  • 2篇徐志伟
  • 2篇孟令辉
  • 2篇金政
  • 2篇李金焕
  • 2篇张春红
  • 2篇张杰

传媒

  • 12篇复合材料学报
  • 6篇航空材料学报
  • 5篇材料科学与工...
  • 3篇宇航材料工艺
  • 2篇化学与粘合
  • 2篇材料工程
  • 2篇高科技纤维与...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涂料工业
  • 1篇功能材料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磁性材料及器...
  • 1篇热固性树脂
  • 1篇炭素技术
  • 1篇中国个体防护...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解液对PAN-基碳纤维电化学改性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分别采用磷酸、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3种电解液对PAN-基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改性处理,研究电解液种类对碳纤维电化学改性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酸碱滴定法、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和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IFSS)测试,分析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表面形貌及其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磷酸和氢氧化钠电解液处理时,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先迅速增大而后逐渐减少,电流强度为0 4A/g时达到最大值;采用碳酸氢铵电解质时,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先缓慢增大而后迅速减少,电流强度为1 4A/g时达到最大值.针对纤维表面形貌的AFM分析表明,在磷酸和氢氧化钠电解液中处理时,复合材料的IFSS主要受纤维表面刻蚀作用的影响,而采用碳酸氢铵电解液处理时,复合材料的IFSS主要受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的影响.
曹海琳黄玉东张志谦姚旺
关键词:电化学改性磷酸磷酸电解液电流强度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自组装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对增强体表面、界面相进行有目的的控制,采用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子自组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分析证实了一系列不同链长的羟基取代烷基硫醇化学吸附在镀银的碳纤维表面,并形成了竖直取向的自组装膜结构.微脱粘界面性能测试表明,经组装改性后的碳纤维和环氧复合后界面粘结强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揭示了界面区域组装分子链长和界面性能的关系.
贺金梅黄玉东刘丽曹海琳
关键词: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分子自组装硫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碳纤维三维立体织物中纤维表面改性的均一化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三维织物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抗冲击性能和抗压性能 ,研究了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参数对碳纤维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对三维织物表层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而且能深入织物内部 ,实现对碳纤维三维织物的均一化处理 ,从而使碳纤维三维织物 /酚醛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复合材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
曹海琳黄玉东张志谦冯志海于瑞莲
关键词:表面处理复合材料酚醛
氧化石墨烯改性玄武岩纤维及其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被引量:36
2014年
为了改善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通过偶联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引入到上浆剂中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涂覆改性,同时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FTIR表征了氧化石墨烯的改性效果;运用SEM分析了改性上浆剂处理对玄武岩纤维表面及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偶联剂成功接枝到氧化石墨烯表面;玄武岩纤维经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上浆剂处理后,表面粗糙度及活性官能团含量增加,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处的机械齿合作用及化学键合作用增强,界面黏结强度得到改善,玄武岩纤维的断裂强力提高了30.8%,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10.6%。
叶国锐晏义伍曹海琳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力学性能复合材料
表面涂层对玄武岩连续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通过对玄武岩连续纤维浸润剂配方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连续纤维的表面涂层配方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成膜剂的组成结构直接影响玄武岩连续纤维的集束性及其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相容性,不同的成膜剂结构使玄武岩连续纤维的断裂强力及拉伸强度差异很大.在浸润剂配方中引入阳离子型助剂有利于提高玄武岩连续纤维的集束性和断裂强力.通过优化涂层配方可使玄武岩连续纤维断裂强力达到0.62N/tex,拉伸强度达到2400MPa,远高于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
陈国荣曹海琳姜雪黄玉东
碳纤维表面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碳纤维表面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碳纤维表面有机高分子——无机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含有0.01%-5%重量的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颗粒的酮、醇稀薄液体浆料。其制备方法是将金属或非金属醇盐加入到用酸...
张志谦张春红曹海琳金政
文献传递
一种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一种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它涉及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工艺。本发明在惰性气体保护、常压搅拌条件下按6~20%聚合物浓度计算所需的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单体以及等摩尔配比的对苯二甲酸...
黄玉东李金焕张玉军曹海琳
文献传递
防氧化分离钯碳催化剂的过滤装置
防氧化分离钯碳催化剂的过滤装置,它涉及一种分离钯碳催化剂的过滤装置。本发明解决了采用熔融漏斗过滤所得产物介质易氧化及采用微孔过滤器过滤不彻底,操作繁琐的问题。本发明的反应器2通过第一管路4与过滤器1固接,过滤器1通过第六...
黄玉东宋元军曹海琳王剑飞刘立洵
文献传递
环氧/纳米SiO_2杂化浆料的制备及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环氧 /纳米SiO2 杂化浆料,对杂化浆料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研究了该浆料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首先制备了(γ 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的环氧树脂,利用该树脂对纳米SiO2 先驱体进行原位改性,制备碳纤维表面环氧 /纳米SiO2 杂化浆料。采用FT IR,AFM和综合热分析仪对纳米SiO2 先驱体的原位改性结构、浆料膜的显微形态和相态及其热性能进行分析,成功制备了环氧 /纳米SiO2 杂化浆料,SiO2 以纳米尺度均匀地分布于杂化浆料膜中,纳米SiO2 的引入使杂化浆料膜的热性能得到了提高。采用该杂化浆料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杂化浆料可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冲击性能。
张志谦张春红曹海琳白永平
关键词:环氧原位改性复合材料力学先驱体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三维织物脉冲式阳极氧化均匀处理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三维织物中的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通过三维织物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浸润性能和三维织物中不同部位纤维表面的XPS分析 ,研究了阳极氧化处理方式对三维织物处理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脉冲式处理方法有利于减小处理过程中织物中存在的浓差极化 ,使三维织物得到均匀处理 。
曹海琳黄玉东张志谦冯志海于瑞莲
关键词:复合材料表面改性XPS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