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琳

作品数:120 被引量:434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4篇细胞
  • 31篇脊髓
  • 23篇脊髓损伤
  • 23篇干细胞
  • 21篇神经干
  • 21篇神经干细胞
  • 16篇神经元
  • 13篇神经生长
  • 12篇神经生长因子
  • 12篇坐骨
  • 12篇坐骨神经
  • 12篇脑损伤
  • 10篇神经损伤
  • 10篇神经再生
  • 10篇分化
  • 9篇胶质
  • 8篇蛋白
  • 8篇星形
  • 8篇诱发电位
  • 7篇星形胶质

机构

  • 108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工学院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重庆钢铁研究...

作者

  • 120篇曾琳
  • 79篇龙在云
  • 78篇伍亚民
  • 52篇刘媛
  • 32篇廖维宏
  • 24篇陈恒胜
  • 23篇杨恒文
  • 21篇李应玉
  • 20篇李民
  • 14篇王永堂
  • 13篇王莉
  • 12篇李书林
  • 11篇李强
  • 10篇王正国
  • 10篇邵阳
  • 9篇刘宝松
  • 7篇蒋晓江
  • 7篇陈曼娥
  • 6篇南国新
  • 5篇王禾

传媒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0篇中国临床康复
  • 9篇创伤外科杂志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第八届全国脊...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伤残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16篇2007
  • 6篇2006
  • 12篇2005
  • 15篇2004
  • 11篇2003
  • 10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脑内囊出血后脊髓缝隙连接蛋白Cx32和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鼠脑内囊出血后皮层运动传导束功能改变以及脊髓灰质中细胞缝隙连接的改变及可能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右侧内囊出血模型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运动诱发电位 ,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变化。结果 动物内囊出血后经右侧皮层刺激的MEP波幅较左侧显著降低 (P <0 .0 1 ) ,且经右侧皮层刺激的MEP潜伏时显著延长 (P <0 .0 1 )。脑出血后 1和 2周 ,脊髓左侧灰质中Cx32表达明显增加 ,而脊髓前角几乎没有表达 ;相反右侧脊髓灰质中未能观察到其表达。结论 大鼠脑内囊出血后引起皮层运动传导通路的电生理改变 ,而该出血侧通路所支配的对侧脊髓灰质中细胞表达Cx32明显增加 。
李书林曾琳龙在云蒋晓江谢顺清陈曼娥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脊髓
大鼠脊髓缺血损伤后神经微丝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改变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神经微丝(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别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特异的中间丝蛋白。着重探讨大鼠脊髓缺血损伤后NF和GFAP的改变及其可能的病理意义。方法利用NF和GFAP的单抗,借助于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手段,对大鼠腹主动脉再灌流缺血模型损伤脊髓神经细胞NF68染色强度及胶质细胞数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伤后1天,NF的变化不明显;伤后3天,NF染色明显降低;7天达最低水平,并持续至21天;28天基本恢复至伤前。而胶质细胞数与正常相比,伤后1,3,7天无明显变化;至伤后14天明显增加,并随时间而增加;至28天达高峰。结论脊髓损伤后NF的降低与创伤性脑损伤中NF的变化相似,提示亦具有扩散性轴突损伤的存在。而胶质细胞的增生可能参与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杨青峰龙在云曾琳廖维宏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微丝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丙戊酸对培养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 VPA 对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取 E13-E16天的 SD 胎鼠大脑皮层,在体外用 NB(Neural basal medium,NB) 培养液进行 NSCs 培养,7d 后用 Nesti...
王莉伍亚民刘媛南国新龙在云曾琳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丙戊酸分化
文献传递
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的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将NSC移植到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受损处,可在宿主体内存活、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机体部分功能,但进...
曾琳李民刘媛龙在云李应玉伍亚民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一种改良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方法利用Weiss Young改良的重物打击装置,对36只Wistar大鼠右侧大脑分别给予20g·cm、50g·cm和100g·cm的打击强度致伤。观察大鼠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的全身反应、皮层和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2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无异常,皮质轻微挫伤,大鼠逃避反应与伤前无显著差异(P>0.05);5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轻度异常,皮质挫裂伤,而海马结构基本正常,大鼠逃避反应潜伏期延长(P<0.05);100g·cm打击组大鼠全身反应严重异常,皮质及海马均发生明显挫裂伤,大鼠逃避反应潜伏期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结论利用Weiss Young改良的重物打击装置,采用20g·cm、50g·cm和100g·cm的打击强度可较好地制备轻度、中度和重度脑创伤模型。
刘媛王莉曾琳伍亚民蒋建新王正国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肝缺血预处理对NO、ET和LBF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预处理 (IPC)后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和肝血流量 (LBF)的变化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选用大鼠 72只 ,分为缺血再灌注 (I R)组和IPC组。观察指标为NO、ET、LBF测定 ,时相为 1小时、3小时、6小时和 2 4小时。结果 NO测定在损伤与IPC两组间比较 1小时、3小时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经IPC后减少NO的释放。LBF测定在两组间比较 ,I R组下降显著 ,IPC组除 3小时外其它时相LBF显著增加 ,与I R相比P <0 .0 5 ,各时相点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IPC组比I R组ET释放减少 ,在 1小时、3小时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与损伤前比较除IPC组 3小时以外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肝脏IPC可以减轻肝细胞的损伤 ,增加LBF ,减少NO和ET的释放 。
杨恒文曾琳杜晓兰刘媛廖维宏
关键词:一氧化氮内皮素肝血流量缺血预处理肝缺血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诱发电位观察
2002年
目的 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 s N 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诱发电位的影响 ,评价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 ,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s NGF,通过脊髓诱发电位 ( SEP)、运动诱发电位 ( MEP)评定 ,观察坐骨神经修复情况。 结果  s NGF治疗可使伤后 SEP、 MEP提早出现。 结论 蛇毒提取的
陈恒胜伍亚民曾琳龙在云邵阳王永堂
关键词: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再生诱发电位
神经干细胞、丙戊酸联合应用对成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和丙戊酸(VPA)联合应用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NSCs移植组和NSCs+VPA治疗组。采用半切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进行病理染色和神经诱发电位检测。结果NSCs+VPA治疗组损伤处空洞闭合情况优于其余两组,移植物和宿主脊髓建立的纤维联系较其余两组多,排列有序。NSCs+VPA治疗组诱发电位各项指标匀优于其余两组,8周时最显著,其中以运动诱发电位(MEP)的优化最明显。结论NSCs和VPA联合应用对成鼠脊髓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王莉伍亚民刘媛南国新曾琳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丙戊酸创伤修复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诱发电位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诱发电位的影响,评价蛇毒种经生长因子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sNGF,通过脊髓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定,观察坐骨神经修复情况.结果:sNGF治疗可使伤后SEP、MEP提早出现,结论:蛇毒提取的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陈恒胜伍亚民曾琳龙在云邵阳王永堂
关键词: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诱发电位神经再生
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与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诱导大鼠SE模型,用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用比色法检测海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光甘肽(glutathione,GSH)的水平以及谷光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reductase,GR)的活力。结果SE后6h,大鼠海马可见少量TUNEL标记细胞;SE后48h,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至SE后72h达到高峰;SE后7d,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大鼠海马MDA含量在SE后6h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SE后48 ̄72h,海马MDA含量虽比SE后6h有所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E后7d,海马MDA含量基本恢复正常。GSH含量和GR活力在SE后6h迅速降低;SE后48h降至最低点;SE后72h ̄7d,海马GSH含量虽较SE后48h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海马GR活力于SE后72h开始升高,至SE后7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PILO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PILO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张映琦廖维宏曾琳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海马氧化应激匹罗卡品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