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疫情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亚硝酸盐含量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 1篇乙型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疫苗
  • 1篇疫情动态
  • 1篇疫情动态分析
  • 1篇源性
  • 1篇食源性感染

机构

  • 4篇五华县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梅州市疾病预...
  • 1篇韶关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曾育富
  • 2篇陈青山
  • 1篇何栋梁
  • 1篇吴叶仙
  • 1篇李建勇
  • 1篇金寒洁
  • 1篇卢晓翠
  • 1篇黄燕华
  • 1篇邓爱萍
  • 1篇何春拉
  • 1篇林周孟
  • 1篇莫亚朝
  • 1篇张萌

传媒

  • 3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疾病监测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19年广东省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调查2019年广东省某县一起食源性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为防控类似事件提供建议。方法通过个案调查、医院就诊系统查询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对调查对象开展布鲁氏菌感染初筛及确证实验;对结果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共发现30例病例及6例隐性感染者;病例发病时间为7月10日至8月18日,呈现持续同源的暴发模式;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00%)、肌肉、关节痛(46.67%)、乏力(43.33%)等;共从调查对象血液中分离出21株布鲁氏菌且均为羊3型;经分析,仅生饮H家羊奶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饮者相比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91(2.38~119.96),与煮沸饮者相比,RR值为36.36(5.07~260.58),且感染与饮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4.437,P=0.035)及时间上的关联。结论该布病暴发疫情为患者饮用受羊种3型布鲁氏菌污染的未煮沸羊奶所致。
王雷易瑶陈旭光孙长云张萌曾凤梅曾育富何栋梁邓爱萍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食源性感染
2011—2012年广东省五华县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五华县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为狂犬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2年五华县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五华县共报告接诊狂犬病暴露人员24 728例,年均暴露率930.72/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8∶1;儿童少年组和中老年组暴露人数最多,分别占39.64%和33.83%;职业以农民居多,占47.68%;暴露时间以夏秋季为主;伤口以下肢最多,占54.10%;伤口分级以Ⅱ级为主,占54.13%;致伤动物犬占80.92%,猫占15.89%;伤后24 h内就诊者占82.16%;11.67%的Ⅲ级暴露人员接种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结论预防狂犬病首先要加强农村犬猫的管理和免疫,普及狂犬病预防控制知识,还要加大对中老年和儿童、学生等高危人群的关注和保护,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并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纳入补偿范围,促进狂犬病暴露后医学处理的可支付性。
沈超华陈青山曾育富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
存放时间及存放温度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存放时间及存放温度对生、熟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减少亚硝酸盐危害提供依据。方法用格里斯试剂比色法测定生、熟蔬菜室温(25~29℃)和冰箱(4℃)存放温度下,随存放时间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生大白菜存放时间超过24 h,亚硝酸盐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冰箱存放比室温存放延缓亚硝酸盐升高(P<0.05);生空心菜存放24 h亚硝酸盐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超过24 h逐渐升高;熟大白菜、熟包菜隔顿(6 h)亚硝酸盐含量下降,隔夜(12 h)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结论生蔬菜存放时间不超过24 h,熟蔬菜即熟即食有助于减轻亚硝酸盐危害。
林周孟吴叶仙李建勇何春拉黄燕华金寒洁曾育富莫亚朝卢晓翠
关键词:亚硝酸盐蔬菜
2002—2011年广东省五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五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五华县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 2002—2011年五华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39 271例,年均发病率为311.13/10万,死亡病例128例,年均死亡率为1.01/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21 666例,年均发病率为171.65/10万;丙类传染病6种17 605例,年均发病率为139.48/10万。呼吸道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128例)的77.3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手足口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五华县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艾滋病、手足口病等预防控制工作。
孔祥钦沈超华曾育富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流行病学
五华县1~2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了解五华县现阶段1~2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华县1~29岁常住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调查1~29岁人群200人,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分别为7.50%、63.00%、18.00%和25.50%。1~岁组、5~岁组HBs 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低于15~29岁年龄组,1~岁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15~29岁年龄组。与2006年五华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15岁人群HBs Ag阳性率、抗-HBc Ag阳性率下降明显。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HBV阳性率(12.66%)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84.62%)和免疫史不详人群(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7,P〈0.05)。调查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9.00%,1~岁组、5~岁组、15~29岁组接种率分别为100.00%、80.00%、48.28%,各年龄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8,P〈0.05)。结论五华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HBs 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持续下降;持续保持较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流行率。
陈青山孔祥钦沈超华曾育富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乙肝疫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