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兆玲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细胞因子
  • 3篇CD4^+T...
  • 2篇染色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康复
  • 2篇康复者
  • 2篇抗原
  • 2篇抗原特异性
  • 2篇SARS
  • 1篇单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毒素类
  • 1篇性细胞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12篇朱兆玲
  • 5篇吴长有
  • 3篇杨滨燕
  • 3篇李美玉
  • 2篇刘惠萍
  • 2篇周红
  • 2篇杨利桃
  • 2篇林学颜
  • 2篇黄锦桃
  • 2篇黄子通
  • 2篇李刚
  • 1篇冯炼强
  • 1篇李官成
  • 1篇王竹
  • 1篇胡黎平
  • 1篇吕明德
  • 1篇宁波
  • 1篇刘大全
  • 1篇张玲
  • 1篇谭进富

传媒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拟玻片标本技术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6年
虚拟玻片标本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实验教学玻片标本的保存以及开放使用的多种问题。麦克奥迪 VM1000 全自动切片扫 描系统的扫描技术能够实现玻片标本的高精度、多层次的自动扫描,生成数字化的标本图像,能被电脑网络以及其他的移动 终端访问。结合 Flash 动画软件制作成课件可以模拟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寄生虫实验教学玻片标本的真实情况,帮助学生学 习。
陈剑煌黄棉桃李美玉朱兆玲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FLASH
Th1细胞亚群和Th1记忆细胞在体内的功能和组织分布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检测抗原特异性Th1细胞亚群和记忆性Th1细胞在体内的功能和分布。方法 :抗原特异性Th1细胞在体外分化的不同时期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同时检测细胞因子IL 2、IFN γ和IL 4的表达和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将标记的初始CD4 + T细胞和Th1细胞被动输给小鼠后 ,观察Th1记忆细胞在体内组织器官的分布和IFN γ的产生。结果 :根据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 ,可将Th1细胞分为不同的亚群。随着Th1细胞分化次数的增加 ,IFN γ产生细胞的百分率也随之增加 ,但IL 2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下降。CD6 2L随着Th1细胞分化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当细胞被动输给小鼠 2周后 ,初始CD4 + T细胞几乎等数量地分布于淋巴结、脾和肺组织 ,随着Th1细胞分化次数的增加 ,效应 记忆T细胞优先地分布于非淋巴器官肺组织。当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后 ,迅速产生IFN γ。结论 :Th1细胞是一群非均一细胞 ,效应 记忆性Th1细胞在细胞膜分子标记、组织器官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均与初始CD4 +
吴长有杨滨燕朱兆玲
关键词:CD4^+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
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实验方法的改进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和改进实验方法,以便更清晰、有效地观察吞噬细胞对外来异物的吞噬作用。方法小吞噬试验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昆明小鼠、大吞噬试验是将鸡红细胞注入Hartly豚鼠体内,然后取鼠腹腔液涂片、甲醇固定,分别用瑞氏染色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进行染色,镜下观察吞噬细胞对外来异物的吞噬作用。结果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比瑞氏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显微镜下观察吞噬细胞的形态结构更清晰,能更好地显示出不同种类的细胞及细胞的不同成分的色彩特征,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分辨各类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和被吞噬的外来异物。结论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制作的吞噬作用实验标本在镜下形态结构清晰、色彩特征明显,易于分辨细胞成分和外来异物的种类,便于学生观察和计数,有助于学生对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朱兆玲周红李美玉梁昌盛黄锦桃于彦杰
关键词:染色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高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与实施被引量:6
2015年
高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不可避免地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对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学、科研工作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介绍中山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效与经验,指出实验室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与隐患;并结合国家、省、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管理规章制度,提出防范隐患、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
黄锦桃梁翠莎陈剑煌周红朱兆玲胡黎平李美玉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室
抗人CD154单克隆抗体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2001年
为进一步研究人CD15 4单克隆抗体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采用重组人CD15 4分子免疫BALB c小鼠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CD15 4单克隆抗体 ,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结果发现 ,(1)有 6c5、1b6、5d3共三株杂交瘤细胞株的培养上清与GST hCD15 4融合蛋白反应 ,与GST不反应。 6c5、1b6和 5d3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 1∶12 8、1∶2 5 6和 1∶6 4。 (2 )经Western bolt鉴定 ,在分子质量为 5 6kDa处有一抗原抗体结合的条带 ,而分子质量为2 6kDa处无特异性条带。证明三株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GST hCD15 4但不与GST反应 ,是特异性结合人CD15 4的单克隆抗体。 (3)流式细胞术发现 ,6c5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与激活的人外周血T细胞结合。说明已构建的单克隆抗体是特异性针对人CD15 4的 ,为下一步用人CD15 4单克隆抗体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张春艳张志方宁波李树浓朱兆玲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T淋巴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微波凝固肝癌细胞活性的酶组织化学检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比较HE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微波消融灭活肝癌细胞活性的价值。方法用10W、1.5~2min(85~95℃)和5W、1.5~2min(55~65℃)两种条件的微波消融,分别治疗A、B两组(每组3只)小鼠移植型肝癌,并取微波消融前后的肿瘤组织标本制成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琥珀酸脱氢酶的酶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染色的情况。结果从HE染色观察到,A、B两组小鼠肝癌组织在微波消融后的即刻,其细胞核形态和排列较消融前无明显改变。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肿瘤消融区内的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消失,这说明了癌细胞的灭活;B组肿瘤消融区内上述的酶活性都呈散在阳性,提示部分癌细胞仍存活,A、B两组的肿瘤灭活效果明显不同(Ρ<0.01)。结论HE染色不能评价微波消融对肝癌的即刻灭活效应,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测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能判定MA对肝癌的灭活效果。
冯炼强刘大全朱兆玲吕明德谭进富王竹周忠信
关键词:肝癌HE染色琥珀酸脱氢酶酶组织化学
抗CD3、CD7单抗-PAPs免疫毒素的构建及其联合杀伤效应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抗(抗CD3和抗CD7),分别与商陆抗病毒蛋白(PAPs)偶联构成两种免疫毒素,并探讨这两种免疫毒素在体外联合对T淋巴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CEM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选用抗CD3和抗CD7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经纯化后以SPDP为交联剂,将两种单抗分别与商陆抗病毒蛋白偶联构建成抗CD3和抗CD7单抗免疫毒素;分别以及联合后对T淋巴细胞和CEM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结果]构建的两种单抗-PAPs免疫毒素活性良好,其特异性杀伤T淋巴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CEM细胞的效应比单一抗CD3-PAPs和抗CD7- PAPs更强,对照组仅有轻微的杀伤效应。[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 CD3和抗 CD7单抗-PAPs免疫毒素,及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免疫结合物,并证明联合应用抗CD3-PAPs和抗CD7-PAPs免疫毒素有相加的杀伤效果。
张玲李官成朱兆玲林学颜
关键词:免疫毒素类杀伤效应
SARS康复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和免疫记忆T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观察完全康复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针对SARS冠状病毒(SARS CoV)S抗原多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混合S抗原多肽刺激后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检测 ,分析完全康复期SARS患者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反应。结果 当SARS CoV的S抗原混合多肽刺激后 ,只有SARS康复期患者的PBMC分泌大量的IFN γ。同时 ,IFN γ产生细胞的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此外 ,当用多克隆刺激剂 (PMA +ionomycin)刺激后 ,正常人和康复期SARS患者的PBMC产生等量的IFN γ及IFN γ产生细胞 ,两者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SRAS CoV不仅能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 ,而且还可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并可在体内长期维持免疫记忆功能。
杨利桃朱兆玲刘惠萍李刚黄子通迟秀文Richard A.KoupBob Bailer吴长有
关键词:T细胞功能免疫记忆康复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CD4^+T细胞的分裂与表面标志和细胞因子产生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的分裂、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T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 (DO11、10 )的脾和淋巴结中分离CD4 + T细胞。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的情况下 ,经OVA多肽抗原刺激后 ,检测细胞的分裂、表型和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 :经抗原刺激 3天后 ,CD4 + T细胞分裂 1~ 5次 ,细胞膜表面抗原CD2 5、CD4 4的表达随着细胞的分裂而增加 ,相反 ,CD6 2L和CD6 9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细胞因子IFN γ、IL 4和IL 10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递增。IL 12促进细胞的分裂 ,增加IFN γ的产生 ,抑制IL 4和IL 10的产生。结论 :当CD4 + T细胞活化后 ,随着细胞的分裂 ,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均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杨滨燕朱兆玲吴长有
关键词:CD4^+T细胞细胞分裂THL细胞因子
抗人B159单抗-表阿霉素与^(125)I-标志物对人B淋巴瘤的体内外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张玲朱兆玲林学颜
关键词:体外效应B淋巴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