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祥
- 作品数:21 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焦炉直行温度和火落时间双反馈控制策略被引量:12
- 2003年
- 介绍了宝钢三期焦炉直行温度和火落时间双反馈控制系统的在线应用状况,结果表明,系统投运后焦炉直行温度的控制精度在±7℃以内,火落时间判定在±10min内的命中率达到80%以上,炼焦耗热量降低了2.92%。
- 陈东温治霍芳朱宏祥徐海支晓明沈元林程乐意张永庆吴淑华
- 关键词:焦炉直行温度火落时间
- 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及其计算机仿真
- 建立了以一组燃烧室为对象的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并对推焦计划等因素对焦炉直行温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为焦炉直行温度的优化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芳吴宏博王新立朱宏祥骆光强温治
- 关键词: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仿真
- 文献传递
- 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被引量:1
- 2000年
- 建立了以一组燃烧室为对象的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以仿真推焦计划等因素对焦炉直行温度的影响,为焦炉直行温度的优化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芳骆光强温治朱宏祥陈鸿复高仲龙唐自厚韩新甫王英杰胥俊峰王来喜凌宏亮
- 关键词:直行温度数学模型炼焦炉炉温
- 直流电弧炉水冷钢棒式底电极传热过程数学模型被引量:2
- 2003年
- 近年来,直流电弧炉炼钢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但是底电极寿命问题一直无法妥善解决。为此,本文以直流电弧炉炼钢中水冷钢棒式底电极为例,详细分析它在冶炼过程中的传热过程,采用控制容积法首次建立了炉底传热过程三维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测数据验证所建模型正确可靠。在此基础上改变各种参数,模拟各种情况下底电极的熔融状况,最终找出最佳的冶炼工况。从结果可以看出:在直流电弧炉炼钢过程中,输入底电极中的焦耳热、精炼期电流强度与冷却水温差对底电极熔融深度影响巨大,本文将具体阐述这些因素的作用。
- 徐海温治朱宏祥刘晓石洪志
- 关键词:直流电弧炉传热过程数学模型
- 火落现象及其在宝钢三期焦炉上的应用实践被引量:5
- 2003年
- 介绍了焦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火落现象及其判定方法,并根据宝钢三期焦炉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焦炉火落时间判定的试验研究,得到了特定工况下焦炉的火落判定经验关系式。经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火落时间判定公式有较高的准确度,其结果和人工判定的火落时间最大绝对误差仅为9min,完全可以替代人工进行火落时间的判定。所做工作对同类焦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陈东温治霍芳朱宏祥胡泽强徐海支晓明程乐意袁正仲陈永顺张永庆沈元林
- 关键词:焦炉
- 宝钢线材厂钢坯热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及优化控制
- 朱宏祥
- 关键词:线材加热炉数学模型
- 焦炉直行温度和火落时间双反馈控制策略及其在宝钢三期焦炉上的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以文献建立的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和文献建立的焦炉火落时间实验关联式为基础,开发了宝钢三期焦炉直行温度和火落时间双反馈控制策略,并实现在线应用。结果表明:焦炉直行温度的控制精度在±7℃以内,火落时间判定在±10min内的命中率达到80%,炼焦耗热量降低2.92%,节能效果显著。
- 温治陈东霍芳朱宏祥程乐意支晓明沈元林
- 关键词: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火落时间炼焦工艺
- 焦炉直行温度和火落时间双反馈控制策略及其在宝钢三期焦炉上的应用
- 以文献[1]建立的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和文献[2]建立的焦炉火落时间实验关联式为基础,开发了宝钢三期焦炉直行温度和火落时间双反馈控制策略,并实现在线应用。结果表明:焦炉直行温度的控制精度在±7℃以内,火落时间判定在±10...
- 温治陈东霍芳朱宏祥程乐意支晓明沈元林张永庆
- 关键词:焦炉直行温度火落时间反馈控制
- 文献传递
- 空燃比优化模型及其在宝钢线材加热炉中的应用实践
-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宝钢线材加热炉热工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热值前馈和烟气中氧含量反馈的空燃比优化模型,并将模糊控制技术运用在所建立的空燃比优化模型中.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地控制炉气中的含氧量,可以大大提高钢坯...
- 朱宏祥温治徐海胡泽强陶曙明钱勤生
- 关键词:线材加热炉空燃比模糊控制技术含氧量
- 文献传递
- 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及其在宝钢三期焦炉中的应用实践被引量:4
- 2002年
- 在详尽分析了宝钢三期焦炉热工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采用现场实测的立火道温度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仿真计算了不同工况对焦炉直行温度和加热煤气流量等主要热工参数的影响,所做工作为焦炉的计算机优化加热控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霍芳温治陈东朱宏祥胡泽强徐海程乐意张永庆支晓明沈元林袁正仲陈永顺
- 关键词: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