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旭生

作品数:75 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8篇显像
  • 21篇腺癌
  • 17篇甲状腺
  • 16篇乳腺
  • 15篇乳腺癌
  • 15篇肿瘤
  • 15篇核素
  • 15篇放射性
  • 12篇骨密度
  • 11篇放射性核素
  • 10篇脱氧
  • 10篇脱氧葡萄糖
  • 9篇核素显像
  • 9篇SPECT/...
  • 8篇发射型计算机
  • 7篇体层摄影
  • 7篇全身
  • 7篇腺肿瘤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化疗

机构

  • 73篇广州市第一人...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75篇朱旭生
  • 63篇邹德环
  • 40篇佘立群
  • 23篇李镜发
  • 12篇廖国荣
  • 11篇莫耀溥
  • 9篇梁培炎
  • 8篇李群
  • 6篇缪智雄
  • 5篇罗迎春
  • 4篇纪平
  • 3篇焦晓风
  • 3篇周秀卿
  • 3篇余立群
  • 2篇梁登峰
  • 2篇贺雪华
  • 2篇刘生
  • 2篇邓卫兵
  • 2篇蒋宁一
  • 2篇冯惠谊

传媒

  • 11篇实用医学杂志
  • 9篇广州医药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肿瘤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核技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院建筑...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3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SPECT/CT脑显像诊断老年性痴呆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D)的18F-FDGSPECT/CT显像图特点。方法10例AD患者、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行18F-FDGSPECT/CT脑显像。患者禁食6h以上,戴眼罩安静休息20min后肘静脉注射18F-FDG185~296MBq,60min后开始SPECT和X线CT透射扫描。先进行X线透射扫描,CT连续采集10min,然后进行符合线路PET连续采集30min。透射和发射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和叠代重建(COSEM),得到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其CT与SPECT的融合图像。半定量分析取横断面图像,在双侧顶叶、颞叶、额叶和小脑划取感兴趣区(ROI),并获取单位像素放射性计数。将各脑叶分别与同侧小脑进行比较,即可得放射性摄取比值(Rcl/cb)。结果对10例患者、10例VD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18F-FDG显像图进行X线衰减校正前后比较和与CT扫描图的同机图像融合。结果表明,经过X线衰减校正后的18F-FDG正电子图像比校正前的图像明显清晰,校正后的图像由发散、模糊变为细腻、清晰。融合后的图像与融合前的图像比较,在解剖学定位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表现在大脑的沟回、基底节的辨认方面。在10例AD患者中,图像呈双侧颞叶、额叶或顶叶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减低者8例,占80%。图像呈单侧额叶或顶叶放射性减低者2例,占20%。在10例VD患者中,图像均呈多发性非对称性放射性稀疏区,且部位可位于基底节、丘脑或脑皮质区。AD组双侧顶叶、额叶和颞叶与同侧小脑的放射性摄取比值(Rcl/cb)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D患者的特征性18F-FDG显像图改变对于AD的诊断及与VD的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邹德环朱旭生佘立群李镜发全伟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
不同治疗方法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万颖邹德环朱旭生余立群李镜发
^(131)I-MIBG核素显像在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同时与CT、B超及尿VM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病例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及经临床确诊的2例高血压患者、4例肾上腺肿大患者及1例肾上腺皮质瘤患者。受检者静脉缓注^(131)I-MIBG111MBg,注射后24h、48h使用SPECT进行全身和局部显像。结果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见患侧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心肌、肝脏不显影。其他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肾上腺不显影,但有6例心肌、肝脏显影。131I-MIBG显像阳性率为100%,CT检查阳性率为66.7%,B超检查3例患者只能定位,不能定性,VMA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131I-MIBG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优于CT、B超和尿VMA测定。
邹德环莫耀溥佘立群朱旭生
甲状腺显像及VITU比值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冯惠谊朱旭生邹德环余立群李镜发
SPECT/CT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应用先进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CT机 ,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局部或全身 18氟 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 FDG)显像和CT扫描 ,将病变的功能代谢图像与解剖图像同机实时融合 ,对病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 ,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并对靶灶精确定位 ,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课题完成后将建立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诊断程序 ,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并可获得明显的社会。
邹德环朱旭生李群梁培炎
关键词:乳腺癌18F-FDGSPECT
^(18)F-FDG SPECT/CT符合显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评价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及其同机CT图像融合在鼻咽癌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9例鼻咽癌(NPC)病人(初发38例、放疗或放化疗后病人51例)进行18F-FDGSPECT显像及同机CT图像融合检查。结果与同期CT/MRI显像结果和3~6个月的临床追踪结果比较。结果18F-FDGSPECT符合显像诊断鼻咽部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4.4%、85.7%和91.0%。解剖显像的诊断效能分别为77.8%、77.1%和77.5%(P<0.05)。其中FDGSPECT符合显像鉴别鼻咽癌放疗后的复发或残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5%、85.7%和86.3%,解剖显像则分别为62.5%、77.1%和72.6%(P<0.05);18F-FDG显像有效地进行NPC临床分期,在初发NPC患者中6例分期上调,占(6/37)16.7%,7例分期下调,占(7/37)25%。对治疗后的患者能有效地评价治疗效果;同机CT图像融合能提供较可靠的定位诊断。结论18F-FDGSPECT显像在NPC诊断及分期中有实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刘生许泽清梁培炎朱旭生蒋宁一卢献平梁九根
关键词:鼻咽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18
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改变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通过研究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有关骨矿物质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结肠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对45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血镁(Mg)、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并与45例同年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肠癌组的BM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Ca、P、Mg、ALB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ALP无显著变化。行化疗患者与未行化疗患者相比,BMD值也显著降低(P<0.05),但Ca、P、Mg、ALP、ALB无显著变化。结论:结肠癌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骨吸收增高,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原因可能与结肠癌患者营养物质代谢失衡、手术、年龄及化疗等因素有关。
贺雪华邹德环朱旭生佘立群李镜发
关键词:骨密度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血镁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密度测定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测定60例老年COPD患者及对照组30例之腰椎(L2-4)和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的骨密度(BMD),同时测定其营养状态、肺功能、血钙(Ca)、血磷(P)、白蛋白(ALB)、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COPD组较对照组腰椎(L2-4)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体重/理想体重(IBW%)、1s用力呼气量(FEV1%)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COPD组腰椎及髋骨BMD与IBW%、FEV1%呈正相关(P<0.05),但COPD组血Ca、P、ALB、AL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与未吸入糖皮质激素组相比,BMD值也显著降低(P<0.05);吸烟组与未吸烟组相比,BMD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继发于COPD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引起骨量减少,原因可能与COPD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指标、吸烟及糖皮质激素药物等因素有关。
朱旭生贺雪华邹德环佘立群李镜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密度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治疗)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68例乳腺癌患者(绝经前28例,绝经后40例)和50例正常对照。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常规化疗。其中绝经前患者化疗结束后按月经状况分为:A组16例,化疗结束后继续行经;B组12例,化疗结束后停经。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基线骨密度(BMD);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测量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分别比较肿瘤组化疗前、后,A组与B组化疗结束后BMD的变化。结果肿瘤组化疗后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比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化疗结束后较A组化疗结束后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导致乳腺癌患者骨量早期丢失。对于绝经前的患者,卵巢功能衰竭是引起骨量丢失最重要的原因。
缪智雄朱旭生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骨密度
SPECT/CT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先进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CT机,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局部或全身18氟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显像和CT扫描,将病变的功能代谢图像与解剖图像同机实时融合,对病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并对靶灶...
邹德环朱旭生李群梁培炎
关键词:乳腺癌18F-FDGSPECT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