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曦
- 作品数:149 被引量:1,27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影响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撤离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可以撤离机械通气,将9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以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的临床及实验室18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前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术后肾功能衰竭8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肾功能衰竭是三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术中出血量多、尿量减少、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是相关独立影响因素。
- 李强朱曦幺改琦伊敏葛庆岗薄世宁王海霞
- 关键词:肝移植
- 妊娠晚期合并呼吸衰竭抢救成功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呼吸疾病在妊娠期间很常见,但妊娠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孕母死亡30%是由于呼吸衰竭引起。妊娠母体呼吸发生改变以适应胎儿的氧需增加以及排出胎儿生长发育产生的逐渐增多的二氧化碳。无并发症的孕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正常值为28~32mmHg。本例患者为26岁女性,急诊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宫内孕34+4周,孕1产0,Ⅱ型呼吸衰竭"。通过多科室的协作,及时终止妊娠,采取坐位下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平面,经剖宫产手术成功娩出一健康婴儿。尽管在治疗过程中孕妇PaCO2在胎儿娩出前曾高达74mmHg,胎儿娩出后高达94mmHg,但通过对患者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辅助呼吸支持结合低浓度氧疗,围术期母亲状况稳定,术后第11天母婴均安全出院。住院期间还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检查,不过导致其呼吸衰竭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 韩文勇赵扬玉朱曦朱红李民王军
- 关键词:呼吸衰竭妊娠末期麻醉
- 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产妇1例报告
- 患者,女,28岁.因孕33周,发热6d,呼吸困难2d于2009年12月22日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甲型HlNl流感,重症肺炎,宫内孕33周,收入我科.患者于外院查甲流咽拭子阳性。入院1d前出现呼吸困难.来我院急诊就诊.入...
- 李强朱曦
- 关键词:低氧血症气体交换
-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3
- 2007年
- 朱曦
-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性疾病皮质类固醇激素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
-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学监测及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医院外科ICU 2008年4月-2009年3月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来源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7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感染率为15.06%;共检测出病原菌22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27%,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对绝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70.0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所有病原菌的20.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1.3%,但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减少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消毒隔离工作。
- 王少利赵心懋宁永忠朱曦杨雪松
-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菌重症监护病房
- 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治疗超过24h的ARDS患者。结果 8482例患者中383例发生ARDS(4.5%),其中肺源性97例、肺外源性286例。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严重创伤(10.7%)为ARDS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总病死率52.0%,以APACHEⅡ评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085)。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的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未下降。脓毒性休克与心功能衰竭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
- 葛庆岗赵建娟吕旌乔朱曦么改琦王超阴赪宏
- 关键词:重症监护
- 妊娠合并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诊疗经验。方法对2002~2012年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1.8±3.7)岁,妊娠(35.3±2.4)周发病,入院时甘油三酯平均为(13.49±4.05)mmol/L。5例为重症病例,2例发生ARDS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住ICU时间中位数为6(4,26)天,总住院时间中位数20(9,53)天,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虽然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临床罕见疾病,但提高对妊娠期高脂血症危害的认识及积极降脂治疗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李宏亮杜俊江元慧赵扬玉朱曦么改琦
- 关键词:妊娠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血液净化
- 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复张(RM)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病例研究方法.将2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RM组和对照组。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原则给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进行RM,每8h重复1次,连续7d或至脱机前;除RM外,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每日RM结束后的EVLw、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呼吸力学参数、氧合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压(CVP)、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以及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能药物用量和24h液体出入量平衡等影响EVLw各因素的数值。结果RM组和对照组EVLW、EVLWI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VP、COP和去甲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M组多巴胺用量在4d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液体出入量平衡RM组7d时为负平衡,对照组则为正平衡(P〈O.05)。RM组平均气道压(Pmean)的均值[(18.8±3.2)cmH2O(1cmH2O=0.098kPa)]和肺准静态顺应性(Cstat)的均值[(36.5±14.5)ml/cmH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6±3.9)cm H20和(29.3±12.0)ml/cmH20,P均〈0.05];其中RM组5d时Cstat大于2d和3d时(P均〈0.05)。两组间PaO2/FiO2比较则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针对ARDS患者实施的RM治疗并没有明显影响EVLw,而仅起到了改善肺呼吸力学特征的作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影响肺水的因素并未影响肺水的形成和清除。
- 汪宗昱朱曦李宏亮王铁华么改琦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血管外肺水
- 胶体液与晶体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 系统评价使用胶体液与晶体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收集胶体液与晶体液治疗成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个RCT共19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Meta分析显示,胶体液与晶体液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28d病死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28d病死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0.92,95%可信区间(CI)为0.80~1.05,P=0.21;MAP标准化均数差值(SMD)为1.04,95%CI为-0.44~2.51,P=0.17;HR的SMD为0.51,95%CI为-5.84~6.86,P=0.87.胶体液可以明显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排血指数(CI),SMD为0.39,95%CI为0.17~0.62,P=0.000 5;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人血白蛋白可以明显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I,SMD为0.46,95%CI为0.16~0.75,P=0.002,而人工胶体液无此作用(P=0.07).结论 胶体液可以明显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I,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MAP、HR无显著影响.
- 杨君刘芳朱曦
- 关键词:胶体感染性休克META分析
- 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PICC组(40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PICC组较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5%vs 75.0%,χ2=4.501,P=0.034),穿刺时间短[(15.7±5.3)min vs(23.9±6.3)min,t=-6.263,P=0.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0.0%vs 27.5%,χ2=4.021,P=0.045)。结论PICC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在危重患者中PICC置管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 伊敏朱曦陈浩辉
- 关键词: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危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