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永春

作品数:85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72篇理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电极
  • 26篇循环伏安
  • 23篇电化学
  • 21篇碳糊
  • 21篇碳糊电极
  • 20篇修饰
  • 17篇伏安法
  • 13篇量子化学
  • 11篇循环伏安法
  • 11篇离子
  • 11篇光谱
  • 11篇催化
  • 10篇修饰电极
  • 10篇修饰碳糊电极
  • 9篇萃取
  • 9篇化学修饰
  • 8篇电催化
  • 8篇
  • 7篇分子
  • 6篇自组装

机构

  • 81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工程技术...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市第12...

作者

  • 84篇朱永春
  • 18篇辛士刚
  • 9篇计红果
  • 8篇董国斌
  • 8篇张洪波
  • 6篇杨翠
  • 6篇高鹰
  • 6篇肖楠
  • 5篇张月
  • 5篇徐佳
  • 5篇宝阿敏
  • 4篇王琳
  • 4篇陈庆阳
  • 4篇张园园
  • 4篇郎剑峤
  • 4篇田红
  • 4篇李光哲
  • 3篇贾晓光
  • 3篇林丹
  • 3篇赵乐

传媒

  • 25篇沈阳师范大学...
  • 13篇光谱实验室
  • 6篇分析测试学报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电化学
  • 2篇腐蚀科学与防...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无机分析...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实验教学与仪...
  • 1篇2008年全...
  • 1篇2009年第...
  • 1篇第2届国际有...
  • 1篇第十届全国有...
  • 1篇第十四次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2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Ⅶ)到Cr(Ⅳ)松针吸附转化的紫外-可见光谱
2012年
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强酸性介质中松针对Cr()的吸附与转化过程。探讨了干松针的用量,反应时间,K2Cr2O7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K2Cr2O7溶液经松针处理6h后的转化率为91.96%,转化的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08764min-1,K2Cr2O7的浓度在0.2—0.4mmol/L范围内受吸附控制,0.4—1.5mmol/L转化受化学反应控制。为天然生物质吸附转化Cr()的污染治理提供新途径。
董国斌朱永春徐佳张月辛士刚
关键词:松针动力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动力学研究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膜两步生长动力学,在自组装初期苯环以卧式定向按指数生长规律形成Langmuir自组装膜,成膜速率常数为0.0216min-1,单分子扩散系数为1.14×10-6c...
朱永春宋彩艳王忠静
关键词: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循环伏安法蓖麻油双电层电容修饰电极
文献传递
牛血红蛋白在碳纤维束电极上吸附的研究
2011年
制备了碳纤维束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表征,具有微电极束性质。以电化学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牛血红蛋白在碳纤维束电极上吸附。牛血红蛋白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形成了具有较大的阻抗的蛋白质吸附膜,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在较短时间内吸附受电场和扩散控制;在较长时间内,吸附受扩散控制。此结果进一步表明,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是研究蛋白质在电极表面上吸附的有效方法。
杨翠张月单红飞董国斌朱永春张洪波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交流阻抗法牛血红蛋白
双水相液膜微萃取咖啡因的动力学被引量:1
2012年
自行设计了双水相支撑液相膜微萃取装置,以聚四氟乙烯徽孔膜为支撑,以磷酸三丁酯为有机萃取相,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咖啡因稀水溶液的双水相液萃取。发现咖啡因以分子形式通过磷酸三丁酯有机液膜萃取进入HCl溶液中,萃取动力学受浓度差和收集液相中的化学反应控制,萃取率与咖啡因浓度成反比。
李青竹孙杨侯晓雪于哥张博深朱永春
关键词:咖啡因双水相磷酸三丁酯
钡-玫红酸络合物荧光光谱法测定钡餐在水中的溶解度
2012年
以荧光衍生光谱法研究了氯化钡与玫红酸形成络合物的荧光光谱,建立了钡离子的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溶液pH=11.2,反应时间为5min,乙醇与水溶剂的比为15%。在2.5×10-11—5×10-5mol/L范围内,络合物的荧光强度与钡离子浓度存在两段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11mol/L。方法用于钡餐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值一致。
徐佳朱永春董国斌张月徐强辛士刚
关键词:溶解度络合物
硬脂酸钠在油/水界面自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应用循环伏安法,以铜离子为探针研究硬脂酸钠在油/水界面上的自组装过程.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经4种聚集状态而达到完整的有序单层膜.Cu2+离子在涂蓖麻油电极上的氧化是完全受吸附控制,而在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自组装膜的油/水界面上,则其电极过程受扩散和吸附两者混合控制.循环伏安测试给出,峰电流ip随扫描速率v变化的拟合方程为:ip=9.214?3.889v1/2+0.5809v,r=0.9978.
唐丽娜王凤平朱永春
关键词:硬脂酸钠循环伏安铜离子
电位型痕量硫氢根模拟酶生物传感器研究
2016年
以恒电位法在pH=9.0碱性水溶液中碳纤维簇电极上镀单层锌,在含有组氨酸和电解氧化锌镀层下原位合成了锌-组氨酸-羟基络合物修饰碳纤维电极,模拟了生物酶识别痕量的硫氢酸根离子,优化了电极制备的条件。建立了开路电位测定硫氢酸根离子的方法,在中性水溶液中,该电极以开路电位变化响应注入溶液中的硫离子浓度,并可用能斯特方程描述开路电位变化的规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10^(-15)mol/L,检测范围为1.0×10^(-6)~1.0×10^(-15)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3.5%。对实际样品中硫氢酸根离子检测结果为1.12×10^(-13)mol/L,加标回收率为109.2%。研制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检测范围宽,仪器简单方便等特点。
赵俊剑韩知璇杨秀惠韩晓微孙照琦朱永春
关键词:电位法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诱导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及其电催化行为
<正>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两亲分子,它在气/液和液/固界面上的自组装形成著名的Langguir-Brottet膜, 已经有许多研究。然而,它在两不互溶的油/水界面上的自组装过程研究很少,尽管人们在原理上能够形成自组装膜,因为...
朱永春孟祥玉匡亚文计红果
文献传递
邻苯二胺超薄膜修饰电极上碘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在自制石墨—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于不完全的单体氧化电位下,以循环伏安法制备邻苯二胺超薄膜(UT—PPD),得到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分别归属于两种结构的电聚合产物.实验研究了碘离子在该膜中的电化学行为,得到掺杂反应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0.062 s-1和离子缔合常数7.11.该UT—PPD膜对碘离子氧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能力,单位吸附量的聚合膜产生的催化效率为普通PPD膜的8.8倍.
计红果朱永春袁柏青荣伟
关键词:循环伏安掺杂催化
煤中多元素同时分析的湿法消化法及其利用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高压消化罐法消化样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用ICP-AES测定了原煤、飞灰和底灰中的铝、钾、钙、镁、锰、锌、铜、钛、钡、硒、锶、铈、锡、铬、砷、铊16种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93.5%—10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31%。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实现了多元素同时测定。测量结果表明,煤燃烧后的底灰、飞灰中微量金属元素普遍得到了富集,底灰、飞灰中的常量元素基本在土壤标准的正常范围,而有毒微量元素As、Cr超标。
康艳红朱永春王莹张悦辛士刚刘洪艳
关键词:原煤微量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